远望富硒农产品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

硒宝 05-26 10:11 43次浏览

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

超过3200万人次

新创建1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开工建设涉农重大项目239个

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207万亩左右

水稻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

……

远望富硒农产品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硒宝网

近年来,南京立足市情实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

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12月21日上午,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及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具体举措、特色亮点,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新农集团、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溧水区农业农村局发布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南京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 及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 总体情况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在苏南地区位居前列。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3200万人次,预计全年农业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达398.61亿元、增幅达14.6%。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新创建1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达81个,总数位居全省前三;新建475个美丽乡村宜居村,累计达2800多个,建成率保持全省领先。

涉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速

开工建设涉农重大项目239个,已完成投资122亿元。举办涉农招商活动30多场,签约项目投资总金额超120亿元。“金陵惠农贷”等四款惠农产品累计授信671.2亿元、累计放贷202.5亿元。

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美丽经济”蓬勃发展,“莱斯乡村”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带动周边农民增加营业额超5000万元。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8.3元,同比增长5.7%。

远望富硒农产品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硒宝网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

立足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

以亩均效益提升为重点

全面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

全市优质稻米一二三产总产值

由2020年的34亿元

增加到2023年的58.7亿元

增幅达73%

01

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理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推动由“提单产”向“提品质”转变。据实收测产,今年我市水稻亩产最高达810公斤,刷新历史记录。目前,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南粳46、宁香粳9号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哈茨木霉菌、二氢卟吩铁等新型投入品,生态型犁耕深翻、缓混一次性施肥等绿色技术加快普及,稻米品质逐年趋好。

二是推动由“分散经营”向“融合发展”转变。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依托“金陵味稻”区域公用品牌,与28家稻米加工、销售企业建立母子品牌体系,基本形成“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22年组建南京稻米产业联盟,搭建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66家市场主体的信息交流协作平台。

三是推动由“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转变。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支持加工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开发方便米粉、米糠油等健康粮油衍生品,丰富产品品类。其中,支持南粮集团开发糙米;南京远望公司开发富硒米、低糖米;江宁太和合作社开发“米珍”产品等。

02

在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举措上,探索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优化扶持政策。先后研究出台农业强市、种业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促进稻米产业优产、优加、优销“三优联动”。在优“产”方面,今年,市级财政按照100元/亩的标准发放水稻种植补贴。在优“加”方面,支持晶健、南粮集团等稻米加工企业做优;支持公正、名文等中小加工企业做强;支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稻壳活性炭、米糠蛋白等产品。在优“销”方面,严格稻米质量管控;举办专场销售活动。

二是坚持培育市场主体。强化稻米全产业链建设,2021年创设“科金兴农”服务日活动,着力深化产学研、种养加、科金政的衔接合作。举办稻米产业专场“服务日”活动,每月调度分析、稻米产业链建设情况,推动稻米产业提升。

三是坚持强化品牌引领。推动品质提升。积极开展“江苏好大米”“南京市民最喜爱大米”“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和认定。江宁淳化土桥大米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高淳“归来兮”、江宁“种稻人”等获得有机产品认定。助力品牌打造。连续4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市级资金,持续打造“金陵味稻”区域公用品牌。

03

在优质稻米产业建设成效上,取得了“三个提高”

一是优质稻米品质明显提高。推“良种”,开展种业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建立“南粳46”用种需求繁种基地。用“良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农户科学运筹肥水。定“良标”,制定“金陵味稻”产地环境建设标准、大米质量标准等技术规程。

二是仓储加工能力稳步提高。近年来,支持优质种植户建设绿色、低碳、环保、低温储粮设施。持续提升稻米加工能力,推动“卖稻子”向“卖大米”的转变。目前,全市现有稻米加工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培育稻米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10余家。全市大米加工率由26%提升到67%。

三是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提高。育新人。强化“头雁种苗”培育、实施涉农专业学生留宁学费补贴政策。强融合。结合“稻米文化节”“农业嘉年华”等节庆活动,宣传稻耕文化,充分挖掘“稻田+”“稻米+”潜力,促进休闲旅游观光与农耕文化传承相融合,促使稻米产业链式发展、融合发展。增效益。今年,优质稻米订单基地稻谷售价1.6元/斤,较市场售价高0.3元/斤;高淳阳江采取“虾田种稻、稻虾共生”生产模式,亩均收益达5100元;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的农户,亩均收益达4000元以上。

市供销社 稻米产业链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把好农药零差率配供质量关,促进稻米品质提升

一是按照全市工作部署,落实公开招(议)标、质量追溯、网点考核等制度,加快配供体系建设,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防治所需的基本农药品种,持续开展农药零差率配供工作。目前,我市已建设市级零差率农药配供中心1个、区级零差率农药配供站5个,发展基层零差率配供网点158个。

二是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安排,在全系统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从严把控供销合作社渠道配供、销售的农药质量。

做好重要农时农资稳价保供,服务稻米生产所需

市供销社组建了农资保供工作专班,修订完善了系统农资应急保供预案,做到“工作早部署,计划早安排,仓储早协调,资金早筹备,货源早落实,化肥早调运”。针对今年水稻季农资供需情况、气候特点以及稻米种植规律,指导社有农资企业主动与农资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采取“提前打款,淡存旺供”的办法,合理储备调剂,保证农资供货渠道畅通。

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扶持,推进稻米销量增长

一是围绕稻米生产“耕、种、管、收、储、销”全环节,合理安排市级供销合作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做好对稻米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粮食初加工企业以及稻米销售环节的扶持,促进稻米全产业链的发展。

二是针对种植户在种植环节、品牌宣传、短期信贷等方面的需求,主动与省农科院、紫金农商行、建行南京分行、市广电集团等单位合作,因地制宜开展农民种植技能培训、“供销直播进百村”公益性直播、金融授信等活动,帮助稻米种植户化解生产环节的实际问题。

三是努力架起稻米供需“桥梁”,通过联合省、区供销社以及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以市供销集团为骨干,组织“金陵味道”等知名稻米品牌,参加省长三角农展会、“南京供销大集”展示展销等活动,依托各类渠道资源,助力本地优质品牌稻米销售。

南京粮食集团 打造稻米全产业链 助力推进“金陵味稻”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工作情况

一是主体合作“链接化”,放大抱团发展优势。

南粮集团牵头成立南京稻米产业协会,以“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会统筹、企业担纲、社会参与、协同发展”为运作模式,聚力打造“金陵味稻”品牌。以“龙头企业+农资农服企业+种植企业+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融合模式成立稻米产业化联合体。

二是稻米种植“订单化”,优选基地优化粮源。

在产地分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遴选了一批生态环境优、土壤条件好、机械化水平高、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组织有力的种植主体,通过订单种植合作方式,建立起了1万亩“金陵味稻”优质稻米核心种植基地,并结合区域形势辐射带动了约10万亩高质高效种植。

三是产业全程“标准化”,建章立制统一规范。

落实南京地产优良食味稻米产加销全产业链关键控制点操作规范,实施“金陵味稻”选种、标准、投入品、收储加、品牌、销售“六统一”,确立了“金陵味稻”大米“两规程、两标准”,即产地环境建设标准、大米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储运加工生产技术规程,通过轮作休耕绿肥还田、微量元素化肥施用等综合措施,为基地用肥、用药提供统一标准。

四是质量管控“全程化”,专业技服跟踪监督。

邀请省农科院粮食所、循环农业中心等专家学者组建的专家技术服务小组,与“金陵味稻”种植基地一一对接,在育秧期、移栽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通过GPS对基地进行田块定位,对水稻种植、投入品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保障“金陵味稻”标准执行落实,保障稻米品质安全、过程清晰。

五是品牌打造“聚合化”,实施母子品牌战略。

南粮集团依托渠道和平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自营粮油品牌“晶润”,推出了大米、食用油、杂粮代餐粥等42款产品,获得了江苏精品、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等荣誉,并以“母子品牌”合作模式积极投身“金陵味稻”“食礼秦淮”“水韵苏米”等省市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在销售渠道拓展上,坚持“线上+线下、自营+第三方”的运作思路。

远望富硒农产品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硒宝网

六合区

向上滑动阅览

2023年,六合区有力有序

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都市现代农业强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区乡村休闲旅游总收入超5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120亿元、增长2%。

乡村建设发展再上台阶

新增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140个、冶山双墩张洼、金牛湖山子林先后获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开工建设涉农重大项目40个,完成投资11亿元,投资完成率100%。省农发行与区政府签订100亿元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都市农业和乡村建设项目67个。

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实施就业富农、产业强农、改革兴农、扶农惠农“四大增收”工程,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6元、同比增长5.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

六合区粮食播种面积89万亩以上

产量41万吨以上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的40%以上

是南京的“米袋子”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

产量在28万吨以上

今年以来,六合区依托苏南地区

第一粮食大区的规模优势

着力打造集良种选育、种植推广、

加工生产、品牌销售于一体的

优质稻米全产业链

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狠抓能力建设,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持续夯实“耕”基

接续建设高产稳产“吨粮田”,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上图入库57.57万亩的基础上,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2.44万亩、改造提升项目3.12万亩、“吨粮田”建设项目6000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性基本农田比重约73%。

加强农资管理

坚持“产”“管”两手抓,严格做好全区123家农资经营单位续换证工作,强化源头监管。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节气开展农资执法行动,保障农资安全。

落实惠农政策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粮食补贴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已发放粮食种植各类补贴总资金达1.66亿元(含区级优良食味稻米推广补贴632.95万元,补贴面积达12.66万亩),各种植主体可享受实际种植补贴达390元每亩,种植主体的种植积极性逐年提升,种植粮油面积稳步增加。

突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加速提质

加快水稻良种推广

2023年,全区共推广两优系列、丝苗系列等籼稻品种8个,宁香粳9号、南粳等粳稻品种8个,种植优良食味水稻超35万亩、占比达66.4%。发挥中江种业带动作用,推动横梁新篁、程桥金庄两个育种基地建设,鼓励扶持基地开展水稻新品种研发、示范、加工、营销一体化发展。

强化农业装备集成

建成程桥天鑫、龙袍赵坝、马鞍骏圣3个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9个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基地,累计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40个,发展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1家,建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特色农机服务中心14家,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97%,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深化先进技术应用

开展示范应用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工厂化育秧、秸秆机械还田及收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关键技术,水稻机插秧比例达90%以上,推行生态型犁耕深翻超13万亩,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以上。据实收测产,六合区冶山街道示范片“Y两优911”亩产达810.8公斤,刷新全市水稻亩产纪录。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

实行“五挂钩”联系服务制度,今年组织全区148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结合、生态绿色发展服务指导532人次、推广农业主推技术28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213个。

推行稻田综合种养

自2020年起,连续4年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4.26万亩,其中稻虾1.23万亩,亩均综合效益2000元,有力促进了优质稻米培育和农民稳定增收。

构建创新引领平台

加大对以稻米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园区发展扶持,为稻米产业发展搭建优质平台。已完成4家区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认定,3家农业园区入选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南京市六合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成功,高质量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放大。

推动三产融合,促进效益全面提升

聚力稻米精深加工

充分发挥全区现有16家稻米产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稻米加工和贸易的龙头企业8家)和3家稻米产业化联合体(艾津、远望富硒、天纬)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稻米加工企业与水稻种植基地抱团发展,大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

全区已发展41家、202台粮食烘干机;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全年水稻订单生产面积超10万亩,实现产值约3.5亿元,辐射农户约9600余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远望富硒公司建成成品粮低温存储库2000平方米;中江公司建成年产量200万斤集烘干、收储、稻米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稻米产业基地。全区优质稻米产业总产值由2021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亿元以上。

创树优质稻米品牌

按照统一农田生态、统一籼米品种、统一农资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烘干、统一加工销售“六统一”要求,建设冶山街道、金牛湖街道“六合籼米”生态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六合籼米”区域品牌;加强与“金陵味稻”“茉莉六合”联展联销,强化市场推介,带动本地“远望富硒”“艾津”“紫雁”等稻米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横梁街道艾津稻园、竹镇镇大泉湖稻米文化园,实现稻米生产、观光、休闲、研学等业态有机融合。打造以水稻产业为主的高标准田园小综合体3家、创意稻田画200亩,串点成线形成省乡村旅游推介线路2条,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

远望富硒农产品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公司)-硒宝网

溧水区

向上滑动阅览

溧水区依托全国首批、

长三角唯一的南京国家农高区

培育了食味稻米、绿色蔬菜、现代茶、

精品草莓、优质蓝莓3+2主导产业链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江苏省区县第一方阵

近年来,溧水区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

功能布局协调、要素高效集聚、

生产方式绿色、设施装备先进、

产业链条完整的优质稻米产业链

全区水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

现有稻米规模经营主体480余家

其中农业龙头企业9家

成功创建省级稻米产业化联合体

培育出了“湫湖”“道好”“晶健”“南忘”等

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稻米品牌

推广高产优质稻米新品种

结合溧水区土壤条件,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品种,主推南粳46、南粳5055、宁香粳9号等晚粳品种,建立原原种繁育基地,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其中省农科院的“南粳系列”和南农大的“宁香粳系列”优质稻米面积达16.87万亩。

推广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推广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侧深缓控一次性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无人农场机械化作业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使用全生物降解膜、绿色投入品、秸秆基质育秧块等新材料,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进一步提升优质稻米品质。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84%左右,列全市第一。

推广稻米产加销新装备

全面推进稻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耕、种、管、收、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农机化水平在98%以上,累计投资1.6亿,建成集烘干、储备、加工、销售、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沙塘庵粮食产业园,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之一。

强化稻米产业服务机制建设

定期调度稻米产业工作,举办稻米企业家服务日活动,针对经营主体提出的农业用地、品牌推广、技术服务等问题,区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制定《溧水区优质稻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协调推进产业链相关工作。培育以东屏街道和平村、石湫街道向阳村为代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烘干仓储、加工销售及农资信息等环节全产业链服务。

强化稻米产业支持政策落实

严格落实粮食种植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类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好5个“金陵味稻”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高标准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8个,带动全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在省、市各类优质稻米评比中,溧水区推荐的品牌稻米多次获得特等奖。

强化稻米产业发展要素保障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17万亩,该项工作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发挥溧水区新农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新农人”来溧就业创业,实施稻米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已树立培育陈俊、卞月亮等一批本地“农二代”返乡创业典型。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