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富硒产品(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
初冬时节,正是钦州市浦北县大红柑成熟季节。在龙门镇林塘村各家的楼顶和屋前屋后的架子上,晾晒着许多大红柑果皮,一个个花瓣般展开的果皮,享受着阳光浴,散发着浓郁的清香,成了乡村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①金灿灿的大红柑果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以来,钦州市浦北县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聚焦自治区“1+1+4+3+N”目标任务体系,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着力打造“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格局,形成果、药、食、茶、健、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把浦北建设成为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优质大红柑种植基地、陈皮精深加工基地和陈皮产品交易集散地,奋力谱写小陈皮大产业的新篇章。
据统计,目前该县种植大红柑面积达7.26万亩,今年新增种植面积2.37万亩,带动2万多人就业致富。2021年,浦北陈皮产值达26亿元,陈皮产业已成为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1 历史悠久因地制宜种出好果
浦北陈皮柑种植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浦北人便有种植柑橘的习惯,素称“扁柑之乡”,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广西之最,随着品种更新换代和市场变化,逐步引进了新会柑、四会柑种植,为柑陈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浦北县87.1%的土地属富硒土壤,是广西33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浦北陈皮具有“生态+长寿+富硒”的特色优势。
②工作人员对青皮柑品质进行把控。毛丽婷/摄
③陈皮产业发展促当地百姓就业。图为工人在生产车间剥果皮。毛丽婷/摄
④晾晒果皮。毛丽婷/摄
近年来,浦北已形成了4.89万亩的大红柑种植基础,主要分布在龙门、平睦、江城、小江、张黄、福旺等6个镇(街道)。目前,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7.26万亩,创建连片种植基地196个,300亩以上的基地10个;全县20年树龄以上大红柑树23.13万棵,6棵超过71年树龄。
随着陈皮产业的发展,该县已初具快速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尽管陈皮、柑普茶加工大多还处于家庭作坊、合作社等层面,但已发展达100多家,较规范的合作社(企业)有31家。2021年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上,陈皮作为广西的主推特色农产品,列入自治区领导“直播带货”的重要名录;今年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浦北陈皮、柑普茶、陈皮饼系列产品亮相乡村振兴馆,吸引众多客商围观点赞。
2 产业振兴 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
作为浦北陈皮交易中心,大量的陈皮在龙门镇集散交易,年交易量达550万公斤。在龙门镇锦胜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内,陈皮月饼和陈皮的香味撩动着来访者的味蕾,浦北县陈皮协会会长陈能浩煮着陈皮水,拿出陈皮饼接待访客。“我们研制的陈皮月饼、陈皮饼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中秋节以来销售额可观。”他介绍道,自去年6月陈皮月饼上市以来,产值已达1200万元。
⑤陈皮。赖 昕/摄
⑥柑普茶。毛丽婷/摄
⑦陈皮醋。毛丽婷/摄
⑧陈皮饼。康 安/摄
⑨陈皮月饼。赖 昕/摄
除陈皮月饼、陈皮饼之外,柑普茶也是当地以工业化思维做活陈皮产业发展的延伸。在龙门镇龙茗茶果专业合作社的厂区里,数百名工人忙着掏柑果肉,经过选果、清洗、掏果肉、填茶、晾晒、烘干、包装等流程,一个个小青柑变成柑普茶畅销全国各地。
“我们依托本地劳动力和大红柑种植资源优势,发展柑普茶和陈皮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合作社总经理龙仕福说,合作社柑橘产业总产值1500万元,陈皮产值300万元,吸引周边200名群众长期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柑普茶行情好,加工机器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出厂价160元/公斤。”
与此同时,在浦北县金浦龙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选果、清洗、剥皮、晾晒……,用新鲜的大红柑加工生产陈皮制品,一派繁忙景象。“以前我家主要是靠种植大红柑和出外打零工来换钱补贴家用,现在龙门镇上建起了陈皮产业园,老板负责收购我们种植的大红柑,并为我们提供工作岗位,不但每月能多挣2000多元,还方便照顾家庭,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正在剥果皮的吴国娇说。
该公司负责人符敬森介绍,今年6月,公司对生产车间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升级,分别设置了清洗间、开果间、烘干间、中转间、储藏间,将产能提升了三倍。9月底,公司接到青皮生产的新订单后,每天加工约4万公斤青皮大红柑,并直供给厂家,尽数出库。
“过去我们的陈皮都是卖原材料,现在有了深加工,柑普茶、陈皮饼、陈皮月饼、陈皮醋广受欢迎。”陈能浩说,随着陈皮产业深加工的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延伸到高附加值领域。2021年,浦北县柑普茶产量1900吨,产值3亿元;加工陈皮5500吨,产值达13亿元。
3 打造品牌 提升浦北陈皮竞争力
在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木叶定村大红柑老树园内,每一棵老树都有一张“名片”,通过手机扫码,可得知其学名、种植年份、树龄、年产量、地理位置、管护人等信息。
龙门镇林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容家良介绍,浦北陈皮由大红柑果皮晒干而成,3—5年的陈皮称为低年份陈皮,3年以内为柑皮,贮藏的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显棕褐色,越能卖上好价钱。他说:“通过建立陈皮产业产品质量溯源,今后还可对陈皮的生产、加工、配送、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实时跟踪,为浦北陈皮的生产流通全流程安全‘保驾护航’。”
“人靠衣装马靠鞍”,今年以来,浦北县着力重塑陈皮品质,注重标准化种植、生产,并与市场营销接轨,培育品牌,实行统一包装推广,提升浦北陈皮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打造。加快注册区域公用品牌“浦北陈皮”、申报浦北陈皮国家地理标志,统一“浦北陈皮”品牌。目前浦北陈皮国家地理标志申报材料收集完备交由第三方办理,相关样本已出检测结果,正在进行网上申报。
——制定浦北陈皮标准体系。坚持用标准来推动浦北陈皮高质量发展。目前,广西标准化协会正在组织制订钦州市地方标准《浦北陈皮加工技术规程》《小青柑采收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浦北陈皮》《小青柑普洱茶》。
——推进陈皮溯源体系建设。推进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及陈皮产业产品质量溯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保障陈皮产品质量。目前,广西农科院已中标承建,老树二维码已完成。
“我们村2000多名村民除了在本村种植大红柑6000多亩外,一些种植能手还在外地承租土地4000多亩。2021年,村里实现大红柑种植年收入5000多万元。”容家良说,随着县里推出“金浦龙”“柑浦堂”等陈皮和柑普茶品牌,果农们把果皮卖给本地企业,更有赚头。
4 政策护航 “陈”风破浪谱新章
8月23日,浦北陈皮产业园合作协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龙门镇举行,钦州市政府与广西供销合作联社、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及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共促产业发展。该园区总面积4721.55亩,计划投资57.56亿元,园区功能涵盖陈皮产业交易服务、企业孵化、科技研发、休闲旅游等方面,将以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培育百亿元陈皮产业。
钦州市浦北陈皮产业园开工建设。毛丽婷/摄
目前,广西浦北县柑浦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已进驻园区,柑果清洗间、开果车间、烘干车间和成品中转仓已投入运行,存储仓已存放陈皮,其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浦北县把做大做强陈皮产业作为头等项目、头号工程来抓,精心服务、全力护航陈皮产业发展。钦州市成立市、县陈皮产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指导陈皮柑无病毒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以及陈皮加工、品牌建设等工作。浦北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陈皮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加大陈皮产业发展力度。今年3月份,出台《浦北县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力争到2026年,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鲜果40万吨以上,年产陈皮2万吨以上。培育陈皮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力争就地加工能力达90%以上,实现浦北陈皮产业融合发展产值超100亿元。
种苗是农业的“芯片”。该县动员引导规范种植大红柑,在三合镇、龙门镇、江城街道、平睦镇、福旺镇、大成镇等选址建设规范化大红柑无毒育苗基地300亩,年培育优质无毒大红柑苗600万株以上,可满足每年新增10万亩种植面积的需求。同时,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大红柑种植基地建设,位于清凭高速三合出口附近的300亩三合镇大红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8月份完成了柑苗种植,并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10月份通过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评审。
此外,钦州市为浦北陈皮产业发展提供法规支持,制定地方标准《浦北陈皮加工技术规程》《小青柑采收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浦北陈皮》《小青柑普洱茶》,制定钦州市地方标准《大红柑种植技术规程》。同时,开展陈皮溯源体系建设,钦州市人大已启动《浦北陈皮保护条例》的立法相关工作。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浦北陈皮产业发展好事连连:浦北县陈皮协会、浦北县龙门镇陈皮产业代表联络站先后在龙门镇挂牌成立,钦州市浦北陈皮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好消息频传,果农们喜上眉梢。在他们看来,有党和政府利好政策的保驾护航和陈皮产业园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必将为浦北广大人民群众铺就生财致富之路,助推乡村振兴。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