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研究目标(富硒农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硒宝 05-25 18:18 53次浏览

一、基本情况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抗癌、抗氧化、保护和修复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被誉为神奇的“长寿元素”。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富硒产品成为销售市场新宠。河池市拥有大面积的富硒土壤,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河池富硒特色产品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相关部门,通过开展专题协商,进一步推动全市富硒特色产品产业化,助推农民致富和贫困户精准脱贫,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市政协于3月29日在金城江召开关于培育发展河池富硒特色产业专题(常委)协商会。市政协副主席覃现超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刘先明,市政府副市长韦祖林,市政协副主席韦凯钟、唐毓秀、韦胜红、陆克、马丹葵、吴家权,市政协秘书长莫杰,市政协三届常委出席会议,市农业局、市水产畜牧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工信委、市土肥站、市政协相关专委领导,南丹县“广西中科群源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东兰县“东兰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列席会议。

会前,为了使协商会更具针对性,好让各位常委对全市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2016年3月1日,市政协副主席唐毓秀主持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河池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研究了相关工作,并于3月9–10日带领调研组先后赴东兰县、巴马县和南丹县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专题(常委)协商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会上,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就全市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纷纷围绕协商主题和内容,结合部门职能和实际情况,主动坦诚发言,积极建言献策。会议氛围活跃,既是务虚会又是务实会,既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又相互沟通、行成共识,达到预期目的。

二、协商内容及基本共识

座谈会上,大家认真围绕河池富硒特色产业开发优势、富硒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状、富硒特色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进行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

(一)、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开发优势明显

1、天然土壤富硒。据2013-2014年我市对329个样品调查,全市11个县(市、区)土壤都含硒,多数乡村土壤富硒,其中达富硒土壤指标(0.4mg/kg以上)的占样品总数的58.6%。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采样化验,土壤硒含量在0.28~1.77mg/kg之间(面积约360万亩),其中达到富硒标准的占67.9%,是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天然富硒地区。

2、作物普遍含硒。据抽样检测,在全市境内栽培的水稻、玉米、红薯、蔬菜、黄豆、水果、甘蔗等17种作物中均含有硒,占检测样品的100%。其中有部分作物品种天然达到国家富硒标准(0.04㎎∕㎏)以上。如墨米硒含量在0.23~0.56mg/kg、红香粳米硒含量在0.17~0.29mg/kg、黑饭豆硒含量在0.16~0.25mg/kg、珍珠李硒含量在0.03~0.08mg/kg。,较多的天然富硒作物品种为开发富硒特色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种质资源。

3、自然条件优越。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9.5℃,大部分地区无严冬。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447~163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70~1690毫米,无霜期316天。加上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为特色农作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常适宜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生长。

(二)、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我市率先在南丹县六寨镇建立富硒稻米百亩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全部获得成功,产品供不应求。2012年以来,我市农业部门按照广西区农业厅《关于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意见》的工作部署,立足在东兰、巴马、凤山、南丹、天峨等县实施富硒农业开发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强化科技指导,着力开展富硒资源调查、富硒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农业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参与开发,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12月,全市累计建立富硒农产品开发基地25个,富硒作物面积2.86万亩,目前已打造出富硒墨米、富硒红香粳米、富硒兰木米、富硒红米、富硒巴岗山米、富硒有机粥米、富硒瑶乡稻米、生态硒谷、富硒山茶油、富硒火麻油、富硒珍珠李、富硒红心香柚等品牌12个,富硒农产品产量达8580吨,总产值10.3亿元,比普通农产品增收5.15亿元,富硒农业开发示范区农民年人均增收2360元,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实施“五大工程”提出的农业提质增效、特色增效、品牌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涌现出一批公司带农户的增收典型。如南丹县“广西中科群源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在该县月里镇的上稿村、巴峨村、播闹村、化良村、纳弄村,六寨镇的银寨村、壮里村、麻阳村,芒场镇的巴平村、幕麻村、蛮坝村等建立富硒稻米、富硒山茶油基地6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农民按公司提供的优质特色品种、生态有机肥料及配套集成技术,开发富硒生态原稻、富硒有机粥米、富硒调理米和富硒有机茶油等系列优质产品,直供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中、高端市场。

3年来,公司累计建立富硒农业基地面积1.03万亩,富硒农作物产量达4095吨,产值4008万元,带动了当地4589户、1.83万农民种粮增收与脱贫致富。同时也呈现出一批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带领农民种田增收。如东兰县“东兰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市、县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 2014~2015年在兰木乡定桃村、纳核村、同仕村等建立天然“富硒白香粳米”、“富硒红粳米”、“富硒香籼米”基地4160亩,产品专供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两年生产优质富硒稻米1560吨,总产值2185万元,比普通稻米增收1092万元,带动了该乡528个农户、2376农民种粮增收,实现了农民就地创业、就地打工脱贫奔小康的新格局。目前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在开发时间、推广应用、基地建设、产品数量和品牌打造上,均走在区内前列。2014年10月“全区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市东兰县召开,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2016年我市将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主线,以打造健康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鼓励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富硒开发,加大富硒粮油、蔬菜、水果方面的研发示范,全面拓展我市富硒农产品销售市场,全市今年计划新建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富硒作物面积达3万亩,打造中、高端富硒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

(三)、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开发存在问题相对突出

近年来,我市富硒特色产业开发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起到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也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但与国内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湖南桃源等地区相比,我市的富硒农业开发起步较晚,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起步较晚,认知度低。湖北恩施市早在1987年已正式开发,现已形成富硒茶等十大产业,富硒产业年产值达27亿元,拥有“中国硒都”美誉(土壤硒含量2.35~5.7mg/kg,面积90万亩);江西丰城市于2006年发现富硒资源(土壤硒含量0.31~1.62mg/kg,面积30万亩)后,致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富硒发展快、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贵州开阳县75%以上的土壤含硒(土壤硒含量0.17~2.31mg/kg,面积16万亩),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称,富硒大米等走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面对国内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富硒产业和产品,我市富硒资源发现较晚,富硒土壤与富硒作物分布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确认,目前已在东兰、巴马、凤山、南丹、天峨等县开展部分富硒资源调查,其他县(市区)尚未启动,产业开发在时间上迟了一步,集中表现为地域性与产品知名度不高,企业加工规模与品牌影响力不大,在全国大市场缺乏明显的辨别标志和市场认知度。

2、扶持力小,宣传滞后。近年来,我市富硒农业开发仅在自治区农业部门有一定的经费扶持,在市、县两级政府尚无专项投入,地方经费支持明显不足。此外,对富硒产品的认识从多数政府官员到农村百姓还是空白,只停留在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身上,对硒知识的普及、富硒技术和富硒资源开发意义、富硒饮食、富硒养生、富硒长寿文化、富硒旅游等宣传还缺乏社会共识,政府与媒体宣传力度亟待提升。

3、企业力弱,带动不强。目前我市从事富硒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有9家,如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东兰墨米酒厂、东兰长寿保健食品厂、东兰绿色食品厂、巴马华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巴马巴硒农业开发公司、巴马神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其中年产能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由于现有加工企业数量少,融资困难,用地受限,规模不大,科技实力不强,高精产品开发明显不足,品种单一,特色品牌不多,知名品牌少,影响力有限,在产-加-销产业链上易出现脱节,直接影响到我市富硒产业开发的正常运作与面上推广。

4、包装低档,销路单一。从我市现有富硒农产品体系看,中、高档产品包装层级仍然较低,包装纸箱的规格尺寸及印刷方式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高品质、高营养、高保健的长寿元素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富硒墨米、富硒香粳、富硒黑饭豆等部分县仅以简单布袋或塑料袋包装销售,礼盒精品包装少,产品层级低,卖价不高。此外,公司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在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上,缺乏有影响力、有创意的市场促销手段,产品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县农业部门的宣传和农产品交易会来推介,产品营销缺乏政府推力。

5、品种有限,开发面窄。从现有产品体系看,我市富硒特色产品开发目前绝大部分仅局限于富硒稻米及初级加工层面上,玉米、杂粮、蔬菜、油料、药材、板栗、特色水果、畜禽水产、矿泉水等品种,仍是空白,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

三、市政协意见与建议

培育发展河池富硒特色产业符合时代潮流,前景广阔,利市利民。各县(市、区)要积极围绕本地富硒资源优势,加强领导,大力引进高精企业,努力创建特色品牌,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和强化宣传促销力度,争取把我市富硒产业做特、做优、做强。为此,我们建议:

富硒农产品研究目标(富硒农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硒宝网

1、查清资源,制定规划。建议相关县(市、区)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当地硒资源的调查,要在摸清富硒土壤、含硒土类,富硒作物、含硒品种,富硒泉水和含硒水源的基础上,把本地最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开发条件的区域作为开发重点,做好品种布局与面积生产规划。一是抓大放小。不开“百货店”,而做“专卖店”、“精品店”。应舍弃“一村一品”、“一家一业”而采用“一乡一品”的做法,全面提升开发规模水平,为产业壮大建立基础。二是扶强做优。坚持因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原则,在规划水稻、玉米、杂粮、蔬菜、水果、油茶、香猪、菜牛、山羊、土禽、硒泉等重点富硒产业时,要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产销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六大产业:①富硒稻米。我市富硒稻米开发已有3年历史,目前初具规模,种植效益较高,产品易贮易管,可建成稳定型的生态富硒大米生产基地50万亩,年产硒米25万吨,成为原产值过15亿元的支柱产业。②富硒杂粮。以长寿之乡“五谷基地”为核心,引导山区农民扩种墨米、黑芝麻、黑黄豆、黑饭豆、紫糯玉米等“黑五类”特色保健杂粮,打造寿乡优质、高档杂粮出口基地。③富硒特果。重点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优质水果品种,如天峨的珍珠李、南丹的黄腊李和红心猕猴桃、罗城的山野毛葡萄、环江的红心香柚等,以优质抢占市场。④富硒特菜。围绕菜蓝子基地工程,重点开发优质瓜菜与桑枝秀珍菇、木耳、云耳等特色菜品,丰富高端市场供应。⑤富硒特油。以山茶油、火麻油、菜籽油、花生油为重点,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富硒高端食用油,为餐桌安全用油提供保障。以上各产业要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整合创建,互相推进,共促发展。⑥富硒特水。以各地天然富硒矿泉水为基源,专项打造全球高端“康硒矿水”、“乾龙富养”等系列 矿泉水,占领国内矿泉水高端市场。

2、引进高企,借力开发。建议相关县(市、区)政府积极引进和鼓励国内外高精企业参与富硒产品开发,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以富硒基地为依托,以公司为纽带,以农民为保障,整合产、加、销各方资源,联合推动富硒农产品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一是扩建基地。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当地农民入股的多元投资机制,加强产业基地交通、灌溉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确保建设一片、成效一片。二是壮大加工。富硒加工企业是富硒产业发展的先头驱动力。各地要培育一批富硒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激发产业开发的带动力,发挥企业在基地、产品与市场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市场开拓上,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要精心包装和策划本地优势项目,引进科研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办大企业、好企业,为富硒产业找对“婆家”,获得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三是开发精品。富硒产品要从低层次向高档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元型、由原材料经销向深度加工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品为拳头打造核心竞争力。对连片开发、实现规模效益、带动效果明显的公司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县(市、区)政府每年要进行一次公开表彰奖励,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富硒产品开发的积极性。

3、精工包装,规范认证。实行精美包装是实现富硒产品提档升级的重要一环,建议相关县(市、区)政府引进和重视农产品的加工设计、包装技术。同时组织开展富硒农产品的质量认定,以赢得市场消费者的信赖。在指导农民生产、企业深度加工与包装设计的同时,每年要组织1~2次富硒产品认定与检查,以维护我市寿乡特色富硒品牌的市场信誉。

4、铸建品牌,抢占高端。建议我市富硒农产品走高端开发路线。实施寿乡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战略,大手笔、高密度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我市“以硒为贵”、“以硒养生”、“以硒旅游”新格局。一是县域品牌。各地要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富硒之乡、长寿河池”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辨识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出河池寿乡“金色名片”。如制定印有河池寿乡字样的标识,统一张贴境内的富硒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以县域名义冠名大型活动等。二是企业品牌。培植和做强企业主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群,放大企业“富硒光环”。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力度,积极牵线搭桥,以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三是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度开发,联合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成长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一要与其他富硒地区的深入比较研究,凸显我市特色。二要制定富硒技术标准和标签使用规范。凡是未经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产品出售。对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有不良纪录的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长远开发。三要建立起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环保、安全监管。

5、强力宣传,拉动营销。建议相关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开展“认硒价值、用硒产品、促人健康”等知识宣传“认硒之路”。利用农产品推介会、电视专题片、超市专柜、旅游定点商店、电子商务等方式,全力推介销售河池富硒系列产品,实现升级消费。要结合养生文化、长寿文化、饮食文化等开展硒文化宣传,彰显我市硒文化魅力。同时建议河池市本级主动加强与恩施等地合作,共同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实现抱团发展,让产品走出山门、迈出国界,带动农民增收快富。

6、创建平台,专项落实。为确保我市富硒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规范生产、加工与市场秩序。一是建议市人民政府成立河池市富硒特色产业发展办公室、河池市富硒产业协会等机构,落实编制、人员,科学组织和指导各县(市、区)富硒食品开发,并将产业开发目标任务列入县、乡年度绩效考评与脱贫考核内容,强力推进产业升级与行业科学发展。二是建议市县二级财政要适当安排一定的富硒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金融部门对富硒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项目贷款、收购资金方面给予保障和优惠。四是成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和研发中心,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健全河池市富硒产品检测机构和研发中心,有效缓解检测难、费用高、品种单一等问题。

附1:

广西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

序号项 目硒含量指标mg/kg

1粮食类水稻、小麦、玉米等及其加工品0.15-0.50

富硒农产品研究目标(富硒农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硒宝网

2薯 类鲜薯及其加工品0.02-0.20

3豆 类大豆、绿豆、蚕豆等0.10-0.50

4蔬菜类各类蔬菜0.01-0.10

5果 类鲜水果0.01-0.10

6肉 类鸡、鸭、鹅、猪、牛、羊肉等0.15-0.50

7禽蛋类鲜活禽蛋0.15-0.50

8水产类鲜活水产及加工品0.10-0.50

9奶 类鲜奶0.01-0.10

10蜂产品蜂蜜0.01-0.10

11油料类花生及各类植物油0.05-0.50

12食用菌各类食用菌(以干基计)0.15-2.00

13茶叶类各类茶叶0.25-4.00

14中草药各类中草药0.15-2.00

15饮用水天然山泉水、矿泉水(原水)0.01-0.05

1检验方法

1.1富硒农产品按照GB/T 5009.93规定的方法测定。

1.2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按照GB/T 8538规定的方法测定。

1.3茶叶按照GB/T 21729规定的方法测定。

附2:

全国各地富硒农产品硒含量标准

序号农产品名称硒含量标准

mg/kg依据

1水稻、小麦、玉米等及其加工品0.04-0.30国标GB/T22499-2008

2茶叶0.25-4.00国标

NY/T600-2002

3粮食0.10-0.30湖北恩施市(OB)Q/RFZ-01-93

4蔬菜0.01-0.10湖北恩施市(OB)Q/RFZ-01-93

5食用菌(干基)0.15-1.00湖北省DB42/211-2002

6豆类0.02-0.30陕西安康市DB6124.01-2010

7干果类(核桃、板栗)0.10-0.50湖北省DB42/211-2002

8肉 类(畜、禽、水产)≥0.20湖北省DB42/211-2002

9酒类0.01-0.05湖北省DB42/211-2002

10天然矿泉水0.01-0.05湖北恩施市(OB)Q/RFZ-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