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绿色富硒农产品(富硒生态农业)
“十四五”时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全面增强开阳县现代农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引领力,加快开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旅游产业化结合起来,严格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开阳富硒产业的发展,打造富硒系列品牌,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当好乡村建设的示范者、领头雁,争当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成贵阳市主要的生猪、蔬菜保供基地,贵阳市重要的富硒粮油保供基地。打造富硒农产品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带、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区。持续稳定粮食生产面积39万亩以上、产量12万吨以上,粮食产购储加销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开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开阳与贵阳贵安及全省农业互补、协作发展;农村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三农”健康发展
(一)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保供
坚持农产品安全生产,积极强链补链,推动主要农产品产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围绕稳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保障能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1.狠抓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38万亩以上、产量11万吨以上,加快推进开阳富硒粮油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到2025年粮油产业总产值达4.3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2.狠抓“菜篮子”保供。围绕“四带一园”产业布局,以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开阳0.8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到2025年实现蔬菜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实现家禽出栏200万羽、禽蛋产量2万吨、牛奶产量1.5万吨,水产品产量突破1000吨以上,实现畜牧业总产值达41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3.狠抓农田整治。依托贵州山地特色高标准农田整治示范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建成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12万亩。建立高标准农田有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开展“两区”划定情况“回头看”。(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4.狠抓政策落实。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确保农业丰收预案,完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双托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机制,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综合用好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政策性农业担保等工具,为重点农业项目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以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农村垃圾回收行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自然资源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引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一批“一乡一品”“一品一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涉农产业关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生猪、茶叶、精品水果、蔬菜、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延伸“硒+”加工产业链。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实施功能食品、植物萃取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示范项目。到2025年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将开阳创建成为富硒农产品加工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6.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以十里画廊、水东乡舍等我县乡村旅游精品提升打造,全力推动茶旅、康养等特色农旅融合发展,形成东部赏花采果、南部品茗康养、北部保供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打造黔中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夏季避暑胜地。到2025年,力争创建1个以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精品民宿(客栈)达10家以上,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0家以上,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63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7.全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农村电商网点建设运营,推进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农产品销售专区,加快电商网络中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到2025年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60亿元。(责任单位: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8.全面拓宽产销对接渠道。依托贵阳市主要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优势,加大全省主要农副产品供应。瞄准省外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大市场,打通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全国增设硒货出山“富硒品牌馆”10家,擦亮“中国硒州”“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金字招牌。鼓励农产品企业申请国际良好农业操作(GAP)等认证,加大对县内重点农业出口企业支持力度,推动我县农业生产、销售与国际接轨。(责任单位: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9.全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对接。立足民族文化村落、景区村庄、农家乐集聚村等,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营造全天候消费氛围,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夜间游示范景点。(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三、持续强化示范引领,巩固农业技术支撑,加快开阳“富硒”产业发展
(一)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
依托贵阳市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围绕现代种业、现代农机、山地农机等重点,提升开阳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开阳与全市农业互补、协作发展,助推全市农业现代化。
10.推动科技支农。依托贵阳贵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资源,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充分挖掘特色品种种质资源,力争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蔬菜育苗达0.8亿株以上,新增万头种猪场2个、积极打造现代特色产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配送生产基地1个,助推全市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学技术协会、各乡党委和政府)
11.实施山地农机工程。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应用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山地农机具,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机械化+数字化”等服务新模式,培育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严格按照宜机化标准实施土地整治,加快山地现代化进程。到2025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1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二)强化规模效应,凸显开阳优势
围绕全县5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12.推动农产品加工提升发展。依托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链等加工重点项目,围绕“四带一园”产业布局,全力推动生猪养殖、茶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到2025年,建成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6个,推动实施开阳县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依托台湾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区,积极引进和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13.强化市场销售主体建设。支持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和集散中心升级改造,积极打造农资农机交易、中药材交易、茶叶交易等专业市场,继续扩大惠民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等零售终端在城市社区的覆盖范围,提高开阳农产品在贵阳贵安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14.推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扩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覆盖面,推动物流配送中心(节点、公共服务点)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完善冷链物流配送设施设备配置,培育和引进流通型龙头企业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供销社、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1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积极发展壮大本土龙头企业,支持县农投集团公司等做大做强。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进一批农业种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龙头企业。到2025年,力争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社、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16.打造示范经济。大力打造开阳“富硒”品牌,做优营商环境,吸引一批省内涉农企业入驻开阳,做大农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产业集聚点2-3个。坚持优质、绿色、高端导向,全力推动开阳富硒枇杷、富硒茶等优势产品发展。做精粮油、茶叶加工、农机装备、休闲农业等产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三)强化服务保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全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
17.推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搭建大数据综合平台,以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面向全县广泛开展产业、农技、农机、销售、市场等全产业链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动服务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到2025年,山地农机和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产值达2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18.强化服务主体培育。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试点创建,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社会服务力量四类服务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力争培育1家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推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19.提高服务覆盖范围。充分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在农产品主产区全面覆盖,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拓展,农业生产特殊需求全面定制,不断满足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多样化需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持续推动品牌建设,巩固提升优势单品,擦亮“富硒”公共品牌
20.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在符合条件区域推行国际公认的生产标准。加快推进贵州省富硒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积极筹建硒研究中心。开展天然富硒土壤和富硒产品认证,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富硒生物强化技术应用,通过生物强化示范,推广种植高富硒作物。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21.推动优势品牌巩固提升。持续打造开阳“富硒”公共品牌,提高品牌化水平,推进“中国硒街”提档升级,力争达到省级商贸步行街标准。巩固提升“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开阳菜油”等品牌优势和市场占比。到2025年,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及特色农产品品牌达10个以上。加强品牌推广,线上线下发力,用好直播带货、农业展会等各类平台,多形式、多维度、多渠道开展立体宣传,引导消费者形成对开阳“富硒”农产品的信赖,提升市场美誉度。(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五、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提升农村基础配套,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大数据+”,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依托贵阳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先发优势,推动大数据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以智慧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22.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推进行政村通光纤建设,优化行政村5G网络向30户以上自然村延伸,提升广电云覆盖规模和功能,打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高速率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23.推动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集成应用,引进和应用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构建涉农资源要素数据共享机制。(责任单位: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24.推动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乡村治理工程,推进数字政务向乡村拓展,探索建立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现有大数据相关系统资源,搭建智慧“三农”服务平台,为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二)强化要素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健康发展
着力抓好党建引领和改革探索,守住政策、法治、民生三条底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5.实施农村人才振兴工程。实施干部驻乡、市民下乡、民工回乡、能人返乡、科教兴乡“五乡工程”,吸引人才回归乡村。探索建立55岁以上国家公职人员回乡参与乡村振兴的通道,鼓励国家公职人员退休后返乡定居服务乡村。鼓励退休优秀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技人员到农村支教支医支农。引导市民、能人下乡发展乡村创新创业、避暑养老等业态,支持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26.强化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稳慎开展新乡贤宅基地供给探索。加快搭建农村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党委和政府)
27.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筑固工程”,聚焦“两个作用”发挥,坚持抓根本、抓标准、抓统筹,向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软弱涣散村等重点村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党委和政府)
28.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讯、教育、医疗等方面重点投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施“饮水安全、农网升级、农房整治、污水治理、垃圾清运、厕所革命、道路畅通”七大治理工程,做好“三清一改”“两拆三化”,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大改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水务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开阳分局、县供电局、县燃气公司、各乡党委和政府)
29.加快探索“三感村寨”创建路径。对标城市现代社区建设理念,突出“山水、风貌、产业、交通、康养、文化、治理”七大场景系统设计,探索具有时代特征、贵州特质、开阳特色的“三感村寨”建设路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三)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最大限度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价值链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收益。
30.全面开展资产清查管理。对推进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资产、股权进行全面清查,对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或股权,原则上在五年过渡期内由脱贫户享有收益,在农户稳定脱贫后,资产或股权确权至村集体,村集体可直接经营、入股等,增加村集体的收益,全体成员共享。(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党委和政府)
31.全力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依托贵州省农村资源资产权益交易中心,积极支持农村资源、资产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支持各乡(镇、街道)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试点,支持城市资本以入股、投资、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创意农业、庄园经济等业态。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SPV)等模式,引导、撬动城市资本与乡村要素高效耦合、双向流动,增强乡村发展活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三变办、各乡党委和政府)
32.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土地所有权固定分红、土地承包权保底分红、土地经营权阶梯分红、农户务工劳务分红、产业发展帮扶分红、反租倒包经营分红”的“六股分红” 模式,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多层次、紧密型、共享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确保农民更好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三变办、各乡党委和政府)
(四)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培育打造一批体现乡村振兴总要求,具有开阳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建设路径和长效机 制。
33.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依托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结合省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围绕“四带一园”产业布局,以21个坝区为载体,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乡风民俗、宅园村落等资源要素,打造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利益联结、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和“先行军”,为贵阳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各乡党委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