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钠怎么补(补钠的十种最佳食物)
低钠血症在临床中很常见,是指血清中的钠离子浓度低于135 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钠离子是晶体渗透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公式:有效血浆渗透压=2(Na++K+)+Glu,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钠离子是非常重要的离子。教科书中规定,血浆渗透压正常值为280~310 mmol/L(平均30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都会出现神志的改变,所以对于钠离子的调整极为重要。一起来看看教科书上对于低钠血症治疗的情况。
内科书
《内科学》第七版
补钠量=(125-实测血清钠)×0.6×体重(kg)
补钠量=(142-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
《内科学》第八版
补钠量=(125-实测血清钠)×0.6×体重(kg)
补钠量=(142-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
其他学科书
《外科学》第七版
补钠量=(142-血钠测得值)×0.6×体重(kg)(女×0.5)
《协和内分泌学》
需补钠=(142-患者血钠)×0.6×体重(kg)
《廖二元内分泌学》
补钠量=(140-实测血钠)×0.6×体重(kg)
《实用内科学》
失钠量=血钠浓度改变×总体水量(总体水量=体重×0.6;女性0.5)
现有公式这么多,应该选择哪个公式,怎么补钠比较好?
(1)人体的体液量占体重的60%,女性占50%;细胞外液量占体重的20%;这是公式中0.2或0.6的来源。
(2)低钠血症会对身体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补钠不能太心急,补钠过快反而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产生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
那么,这些公式都是对的,但是对于补充钠有什么帮助呢?这些公式最终算出来的是缺失钠的总量,而不是一天需要补充的剂量。计算出的剂量需要分几天补充,如果24 h都补进去,患者会有危险。
到了这里,来看看24 h钠离子升高的极限,如果超过这个剂量会怎么样?
一般要求24 h血钠升高不易超过8~10 mmol/L,24 h内不超过10 mmol/L。国外的指南对于补钠的要求(见表1)。
表1美国和欧洲指南对于补钠的要求
(1)不能使用超过3%的氯化钠,有人使用10%浓氯化钠是错误的,会出现脱髓鞘。
(2)24 h血钠升高不超过10 mmol/L,每天血钠升高的速度为4~8 mmol/L。
有大量证据支持,上面的公式好像就没有用处了。根据每天血钠不超过10 mmol/L,可以将每天补钠做一个改良的公式。
补钠=(8-10)×0.6×体重(kg)
举例:体重60 kg的低钠血症患者第一个24 h补多少钠?
需补钠:8×0.6×60=288 mmol。生理盐水补的,要转化成生理盐水。
1 g氯化钠=17 mmol钠,288÷17=16.9 g氯化钠
24 h补16.9 g氯化钠(体重60 kg)
如果使用浓氯化钠需要16.9支(10 ml=1 g氯化钠),但是浓氯化的浓度超过3%,会导致脱髓鞘,所以不能这样补。
再看0.9%氯化钠500 ml,是4.5 g氯化钠,需要补充将近4瓶。
一般使用:0.9%生理盐水200 ml+10%生理盐水50 ml,我们看看氯化钠的浓度多少,有没有超过3%,氯化钠1.8 g+5 g=6.8 g(氯化钠)/250 ml=2.72%,没有超过3%,而且补充的液量也不多,补充氯化钠的值为6.8 g。
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安全的有效方法,就是口服盐胶囊,使用非低钠的食盐,装到胶囊中,没有空胶囊的话,可以购买最便宜的速效伤风胶囊,将药物倒掉,只要胶囊,将食用盐装到胶囊中,每天让患者口服3次,每次2~3粒,口服最安全,而且有效,只要肾功能没有问题,即使口服剂量增大,也会排出,无须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