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

硒宝 05-25 18:03 55次浏览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肖应辉 黄晨

郏县是千年古县,也是传统农业县,千百年来,勤劳耕作的郏县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农耕文明。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成果、新成效,为郏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硒宝网

丰收粮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时节,丰收成为郏县这片广阔天地最美的风景,笑容舒展在群众脸上,幸福荡漾在农民心间。

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硒宝网

大片花海

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硒宝网

郏县培育郏县红牛母牛核心群

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硒宝网

烟农在标准化烟田采摘烟叶

河南郏县富硒农产品(河南富硒生态园)-硒宝网

郏县本土演艺人员载歌载舞庆丰收

省委书记点赞郏县种粮大户

郏县长桥镇种粮大户郭亚培,因为省委书记王国生的一次推介,成了“明星”人物。

今年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和海内外嘉宾分享了种粮大户郭亚培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故事。

2002年,郭亚培接过父亲原来流转的60亩土地,在黄土地上开始了科学种田的“致富梦”。他大力推广使用农技部门引进的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滴水灌溉等先进生产技术。2006年至2013年,他靠种粮食的纯收入均达40多万元。2013年,郭亚培成立了“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土壤进行富硒改良,开始引进试种黑小麦、绿小麦、旱稻、黑花生等粮食新品种,获得成功。2014年,其1300亩土地夏秋两季粮食亩产均达1000斤以上,实现纯收入100万多元。当年他的公司被平顶山市政府授予“农业龙头化企业”,并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今年8月又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名单。

目前,郭亚培共种植黑小麦、绿小麦、黑大米、黑小米、黑花生等8个系列20多个品种。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他把自己种植收获的绿色、黑色粮食作物通过传统的石磨进行加工,并为系列富硒农产品注册了“汝河湾”商标,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深圳等地。

谈起未来的发展思路,39岁的郭亚培信心十足。他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实干,将来俺农民一定有奔头儿!” 在郏县,像郭亚培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不少。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这个大舞台上,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华章。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郏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仅今年以来,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人。全县273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绿色资格证书,培育新型农业主体1133户。与此同时,利用基层农技校推广新品种20多个、引进新技术10多项。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稳定粮食生产,2018年郏县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3.6万吨,夏粮单产继续保持平顶山市先进位次。2019年小麦单产375.8公斤,玉米预计单产411公斤,总产有望再创新高。

“雪花红牛肉”每公斤售价上千元

走进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养殖园区,一排排牛舍掩映在树林中,600多头耳朵上都挂着号牌的郏县红牛个个身体均称、壮实,精神头十足。牛舍里,有的牛安然地享受着精饲料,有的牛悠然自得地反刍着。

“牛吃的东西,人也可以吃。”瑞宝红牛肉业公司董事长李书岐说,“这里养殖的牛不仅住得舒坦,吃得更是讲究科学营养,饲料添加有澳洲大麦、东北玉米、黄豆、中草药等,增强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力。” 郏县红牛为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名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对高质量肉食的需求,郏县红牛肉由于色泽红润、柔软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成为上乘的放心和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牛肉之王”。

雪花牛肉是牛肉中的上品,瑞宝红牛公司主打高端消费市场,培育出可以生产雪花牛肉的郏县红牛。一头牛中,雪花牛肉的比重占郏县红牛重量的30%,但价值是普通牛的3倍以上。郏县雪花红牛肉以香、鲜、嫩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公斤雪花牛肉卖到上千元依然供不应求,畅销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高档餐饮业。

目前,瑞宝红牛公司正在制定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肉品RB企业标准,接下来将在全县推广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以后在咱们河南,普通消费者也能吃到色红肉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腻的郏县红牛‘雪花牛肉’了。”郏县畜牧局负责人说。

郏县把红牛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主导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谋划,投入资金2200万元,实施贫困村红牛产业扶贫。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扶持平顶山瑞宝红牛养殖园区、河南禾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郏县康迪红牛养殖基地、郏县兴利红牛养殖基地、郏县牛中龙红牛养殖基地等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13家进一步做大做强。目前郏县红牛存栏量4.6万头,年出栏3.9万头。郏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将郏县红牛存栏量增至10万头,建立起现代化的郏县红牛全产业链条,打造出中国本土的高端肉牛品牌。

“黄金叶”铺就脱贫致富路

九月,烟叶收购季节,郏县各乡镇烟站变得热闹非凡。宽敞明亮的收购大厅内,交售烟叶的群众在欢声笑语间交流着自家烟叶的好收成。

“今年种了25亩烟,县里技术人员对俺进行技术帮扶,加上风调雨顺,病虫害少,烟长得很厚实,在地里落色也好,烘烤出来的烟金黄金黄,预计种烟可收入8万多元。”9月12日,白庙乡宁庄村烟叶种植户张会敏一边分拣着烤好的烟叶,一边兴奋地说。2016年初,经过民主评议,张会敏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靠种植烟叶,他们家已在去年顺利脱贫。郏县实施烟叶产业扶贫,像张会敏这样的许多贫困户因此脱贫摘帽。

郏县是全国四大烤烟发源地之一,种烟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天启年间,初为晒烟,清朝末年开始种植烤烟。在该县紫云山西边有一片广阔的丘陵田野,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土质,被烟草专家称为“烟草生产最佳地带”。其生产的烟叶具有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的典型特点,“山儿西”烟以“掂着有身份儿,摸着有油水儿,揉了都是糁儿,吸着有香味儿,燃后是白灰儿”驰名中外。2017年,经原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称为“山西儿烟”。2018年2月经原农业部批准,“郏县烤烟”成为河南省首家烟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好的卷烟需要好的原料,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红塔烟草集团公司、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四川中烟公司4家全国一流的烟草集团在郏县堂街镇、茨芭镇、李口镇等乡镇设立5个烟叶基地单元,郏县烤烟成为上海烟草集团“中华”烟、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黄金叶”烟等知名品牌的原料基地。

近年来,郏县依托烟叶传统产业优势扶贫,烟叶种植成为郏县特色扶贫产业。2018年,全年烟叶种植面积6.15万亩,实现烟农收益2.38亿元。2019年全县种植烟叶6.5万亩,覆盖12个乡镇232个村1756户,预计烟农收益2.7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种植烟叶4403亩,收益达2200多万元。烟叶产业扶贫铺就“金灿灿”的脱贫致富路。 绿色农产品彰显生态特色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郏县堂街镇蝎子山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石榴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果实,果农正在抓紧时间采摘、销售石榴。“树枝都压弯了,今年又是大丰收。”看着满园又红又大的石榴,鑫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祁增阳兴奋地说:“这种红如意软籽石榴的籽粒特别大,饱满多汁,酸甜可口。今年石榴平均亩产2000多斤,售价每斤12块钱,而普通石榴每斤才5块钱。”

蝎子山位于堂街镇紫云山北部,原本是一片荒山坡,山上缺水、石头满坡、杂草丛生。今年45岁的祁增阳是蝎子山附近祁家村村民,认准了蝎子山生态环境好、土质适宜果树栽培。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从2013年开始承包这片荒山和土地,筹集资金租赁机械改坡为梯,打井并引水上山,先后开发荒山1000余亩,大面积种植了突尼斯和红如意软籽石榴、优质红梨、甜梨、薄皮核桃,并在林下养殖土鸡和大鹅。目前,果园发展到300余亩,其中种植软籽石榴树150亩、桃树60亩、梨树60亩、核桃树42亩。他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和管理模式,减少了虫害和病害,提高了成果率,所种植的水果全部达到绿色水果标准。石榴的品质受到果商的青睐,2017年在第二届中国石榴博览会石榴基地评比活动中荣获“中国石榴优质基地”称号。2018年,鑫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120万元,2019年果树进入丰产期,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茨芭镇的李旭锋流转了1500亩荒地,立足健康、绿色理念,种植无公害高端水果。2015年锋瑞红桃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现在他种植的桃、梨、杏、葡萄、樱桃、杏李等30多个优良品种均已进入盛果期。到了金秋收获时节,满园硕果累累,昔日贫瘠的丘陵岗地今天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山”。

郏县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引导农业企业争创品牌,目前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累计达到51种,先后创建了“广阔天地大白菜”“慕雪王桃”等6个林果蔬菜省级农产品品牌,“锋瑞红桃”“坡河萝卜、芥菜和辣椒”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其中坡河萝卜获国家农副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8个农产品品牌进入市级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