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

硒宝 05-24 10:13 17次浏览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富硒农产品开发总结(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硒宝网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果不同。2018年,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安区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高瞻远瞩盯目标,抓铁留痕重落实,在脱贫攻坚、旅游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富硒资源、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优势愈发凸显。总结过去,成绩可圈可点;面向未来,平安区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抢占创新发展高地,以冲刺的雄心昂首迎接未来。

厚积薄发发展动能集聚有力

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赋予了平安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神奇土地自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深刻改变,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示着平安过去一年的丰硕成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同比增长6.5%;区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3.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612元,同比增长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6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866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提质增效。特色农业势头良好。五大产业链、八大种养殖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羊肚菌、金丝皇菊、肉驴等特色种养殖“多点开花”,成功培育2个富硒产品,3类农产品列入富硒品种目录,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并重推进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工业经济稳步向前。平安铁合金、真元碳化硅等工业在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中完成改造升级、设备更新,金圆混凝土、桥电硅藻等项目全面建成,正平PE管材、森昌LNG液化天然气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到全市的一半,年内3家企业步入规上;产业提档升级。平安驿一期项目成功试营业,国庆期间单日游客量创出平安纪录,3个月总游客量达到全区全年旅游人数的30%,成为平安区乃至全市旅游业的典范项目。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柴火鸡、牛头宴、大月饼等独具平安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发掘叫响,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

统筹协调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城市品位不断优化。地下综合管廊、城区道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全民健身中心、平安镇足球场基本建成,“厕所革命”超额完成任务,一批公用停车场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全区11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庄科、木场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发挥示范作用。大湟平公路、滨河路全线通车,“送气接污”走在全省前列,一批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成使用,布局合理、产业支撑、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体系逐步形成。荣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管理能力快速提升。在全市率先推行城区环卫工作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城市管理更趋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湟水规模化林场、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当年绿化面积首次突破10万亩大关。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绿化系统逐步构建;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煤改气”“煤改电”、城市扬尘和机动车污染控制等重点工作效果明显。

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全年推出140余项改革措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重点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持续实施,机构改革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启动运行,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平安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试点,散埋乱葬现象得到初步遏制;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持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与无锡惠山、丹东东港往来更加密切,全年互访240人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方面成效显著。成功举办首届“富硒杯”世界拳王争霸赛、“富硒养生之旅”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均与先进地区、机构建立了联系,与社会各界合作日益广泛。不断拓宽招商引资视野,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年内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0项,到位资金22.81亿元。

成果共享幸福生活有效创造。在全省七个待脱贫摘帽县区中率先接受评估验收,并以较好的评价顺利通过,实现了平安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全省脱贫攻坚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率先在全市实现“十三五”光伏联村电站并网发电,为壮大全区44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长达20余年的收入保障;民计民生得到保障。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教育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控辍保学成效显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互联网+”服务模式,区乡两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年新增就业1505人,创业孵化园成功获得国家级“星创天地”和省级“众创空间”资质。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刷卡,城乡低保再次提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文明全面提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启动,“五星级文明户”“最美第一书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工作扎实推进,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创新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综治中心,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安和乡镇视联网的互联互通。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和“五室一平台”“三室一平台”均相应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六同”工程、“十进”活动,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区”;扎实推进“两反四防”,重要节庆节点安保维稳任务顺利完成,涉及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安全生产形势良好;民主法治日益完善。积极推进依法治区,扎实开展法律“八进”,联合法律顾问团成立运行,“七五”普法效果明显,干部群众宪法意识显著增强。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推动政府廉洁高效、依法行政,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共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明显。党管武装、双拥共建全面加强。全区上下心齐气顺、积极向上的氛围更加浓厚。平安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区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称号。

全面从严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两个责任”,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持续加强“三基”建设,创新开展党员“政治生日”主题活动,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量化考评,“示范党委、红旗支部、星级党员”启动创建,“智慧党建”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全区首个金融业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挂牌成立,基层组织逐步实现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运行信息化。

蓝图绘就捋起袖子追赶跨越

2019年平安区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一产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4.5%;二产完成33.78亿元,同比增长3.8%;三产完成36.9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区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3.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53元和10866元,分别增长7.6%、9.3%,城区空气优良率达80.1%。

春风传佳音。今年,全省加快推进青藏国际陆港、百乡千村人居环境整治、“引黄济宁”等重大战略部署,把河湟新区建设成为海东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有力支撑,西宁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等新的战略机遇,必将为平安区发展提供重大利好条件。

借力好发展。结合平安实际,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平安区积极担当作为,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富硒园区建设。打造“富硒产业园+设施农业示范园+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多维模式,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逐步形成企业群聚效应,实现“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五大富硒全产业链”,重点在富硒果蔬的育苗、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提品质,通销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打造高原富硒品牌。安排富硒产业发展经费10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年内开发新产品5种以上,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个,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2个。

推进绿色产业战略,力争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平安驿打造成为平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扩大平安富硒品牌美食影响力。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扶持全域、全季、全时旅游项目;加快服务业发展。认真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推动全区商贸物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力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成就。狠抓项目投资。安排项目前期经费500万元,全力推进南环路、化隆路、响河峡水库等新开工的85个项目前期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两沟两园两路”提档升级工作,投资2.3亿元完成古驿湿地公园绿化和白沈沟环境治理以及水生态修复项目。投资4亿元完成新安北路二期、新平大道东延、化隆路、享堂路改造等旧城区道路改造项目;狠抓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个高原美丽乡村。不遗余力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全力实施好80座公共厕所建设任务,着力推进响河峡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等18项水利工程建设;狠抓城乡管理。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乡村规范化管理并重,全方位开展环境卫生保洁,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平安品牌。

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力争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国土绿化。以实施“天保”“三北防护林”“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为抓手,完成森林抚育5.3万亩、营造林7.2万亩。土地绿化规模持续扩大,林业生态功能显著改善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加大对湟水河干流、祁家川、白沈沟、小南川河及平安渠等河道沟渠的积水排查防治工作,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攻坚战”,坚决打好“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全力做好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加大“大棚房”问题和土地卫片违法专项清理整治力度,高压整治“大棚房”及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推进民计民生改善,力争在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新成绩。狠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巩固提升“十大工程”,扎实做好“中间户”扶持发展工作,巩固提升脱贫后续产业发展;狠抓民计民生改善。继续扎实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和教师能力培训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夯实基础教育根基。巩固提升“医改”成果,积极探索医养合作机制,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就业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精准度,年内完成技能培训2500人次,实现转移输出劳动力4.2万人次。加快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力实施好以“五个千人”为重点的“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打响古驿文化新品牌,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坚定不移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激发工作活力上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机构改革。步调一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理顺和优化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教育督导、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扶贫开发、工业商务信息化等政府机构职能,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调、高效发展。加快推进部门信息共享,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改革。鼓励培育家庭农(牧)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安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平安新篇章,浓墨重彩挥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古驿平安“醉”游人

“春节”期间,来自兰州的张先生带着全家来到平安袁家村游玩,这是他第二次来平安。

“之前来过平安,这次看到网上宣传醉海东,就来看看别样的平安。”张先生说。

数字显示,春节期间,平安区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旅游累计收入1.69亿元,其中平安驿春节七天累计收入1080万元,接待游客36万人;参观“青海年·醉海东·祈平安”花灯展的人数达2.6万人次,收入达70.2万元。

千人长跑、千人共品腊八粥、千人同吃柴火鸡、千人同敲平安钟、千人同耍“醉”社火……2019年“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期间,平安区以“一个主题、三个中心、五个千人”为引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日在平安区中心广场、平安驿广场、临空经济开发区进行文艺演出,活动亮点纷呈,深受各地群众欢迎。

平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安文化。在活动中,深入挖掘平安传统文化,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既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进行创新。在两节期间,开展了千人工品腊八粥、千人同吃柴火鸡、骑马送福等系列活动,在平安广场、临空经济开发区、平安驿及各村进行传统社火、戏剧、皮影、威风锣鼓等的展演,在活动现场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平安月饼、平安牛头、柴火鸡、富硒瓜果等美食宣传片,充分展示平安美食及传统文化,成为我省及周边省份游客过春节的最佳选地。

平安区从灯饰、树饰、街景、楼宇等方面着力进行节日氛围营造,增强本地市民群众、外来游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展现平安城市亮化新特色。“青海年·醉海东”活动期间,平安区开展有组织文化活动248场,吸纳观众约12万人次,其中平安广场、临空经济开发区、平安驿及各村开展传统社火、戏剧、皮影、花儿、威风锣鼓等共38场,观众约6万人次;乡村村晚1场,参演团组5个,观众60人;戏曲进乡村,209场,覆盖16个村,参演团队49个,观众约57130人。

“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期间,各项文化活动有序推进,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河湟文化,群众及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在公开网络中出现有关“青海年·醉海东”平安区系列活动相关信息1997条。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海东时报等媒体予以广泛关注,报道主要以平安区开展的“千人活动”为主,在报道中以直观数据广泛宣传了平安区举行活动的成效,网友观点也呈一致性好评,为此次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