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硒产品的命名(命名富硒产品的由来)
新疆晨报讯(记者 张冬梅 通讯员 马国庆 苏健)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 “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在新疆取得重大成果,巴州焉耆盆地2490.4平方千米被正式纳入中国大型富硒产地,成为我国第17个命名区域。
富硒土壤的标准一般是指硒元素含量大于超过0.4mg/kg,我国土壤硒含量大部分在0.29mg/kg左右,焉耆县富硒土壤硒含量0.30-0.99mg/kg,平均含量为0.42mg/kg,是名副其实的富硒土壤。
科研人员调查发现,焉耆盆地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在巴州北四县焉耆、和硕、和静和博湖均有大面积分布,其中以焉耆县最为集中,分布最广泛。
根据最终测量结果,焉耆县绿色富硒土地540.6平方千米,富硒耕地335.6平方千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4.75%。富硒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大渠乡、四十里城子镇、五号渠乡、包尔海乡,富硒地层厚度达200厘米以上。
不仅仅是硒含量丰富,与其他地方相比,焉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部分富硒土壤中同时具有较丰富的硼、锌元素。此外,此处的土壤偏碱性,这一特性也决定了更有利于农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
“焉耆区位优势突出,拥有丰富富硒土壤的同时,还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富硒产区的确定,无疑是给农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焉耆县农业局局长彭麦昌说。
富硒农业是功能农业的典型代表,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研报告(2015)》,我国绿色富硒土壤耕地只有5200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大概2.5%,造成了富硒农产品需求的巨大缺口。
彭麦昌说,焉耆县焉耆县将依托“富硒产区”,着力打造“西域焉耆”区域品牌,注重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富硒产业发展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有效提升焉耆富硒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业体质增效的目标。
据了解,焉耆县政府将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同筹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绿色富硒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基地),把最具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开发条件的,并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特色生物产业作为开发重点,打造“硒域焉耆”富硒产业品牌。
“今后,焉耆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是尽快建设富硒资源开发与应用产学研究平台建设。建立富硒资源应用研究中心,打造富硒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加快富硒产业园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富硒农产品。此外,还要注重打造富硒产业品牌,实施焉耆县富硒产业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焉耆县副县长马建军说。
焉耆县富硒产品种类多,富硒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蛋禽和乳制品等多个品种。目前,焉耆县已经发展出一批形成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包括新疆红帆科技有限公司、明有食品有限公司、新疆凯都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塞酒庄有限责任公司、乡都酒庄等在内的多家企业。
硒,作为一种矿物微量元素,具有解毒、保护心血管、保护肝脏、抗肿瘤等作用,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能提高免疫力,因此被称为“生命火种”和“抗癌之王”。由于硒的这些优点,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健康越发关注,因此,富硒农产品近年在市场上格外受到青睐,价格也要高出同类产品一大截。
我国硒土资源相对贫乏,目前我国富硒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富硒产地之前只有16个,面积最大的为广西,面积为51667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