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富硒产品有哪些(富硒健康食品)

硒宝 05-23 18:04 23次浏览

建始富硒产品有哪些(富硒健康食品)-硒宝网

宣恩县伍家台茶园“变身”农业观光公园,前来参观的游客们络绎不绝。通讯员杨灿 摄

未来五年,依据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实施七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为恩施州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硒资源普查保护工程

富硒土地资源普查。实施“金土地”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在1:50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1:25万地球化学调查,力争到2018年实现全州富硒土壤资源调查全覆盖。对重点产业地带开展1:5万和1:1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制作详实的硒资源分布图,圈定核心富硒产业基地范围。系统开展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普查与评价,力争到2020年完成主要已建和在建富硒产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影响普查评价工作。

富硒生物资源普查。积极开展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硒含量普查和硒富集评价工作,力争到2020年完成茶叶、魔芋、烤烟、猕猴桃、核桃、利川山药、凤头姜、贡水白柚、黄金梨、高山蔬菜、中药材(黄连、党参、紫油厚朴、当归、贝母等)等主要特色农产品的生物富(含)硒普查评价工作。

富硒生态旅游资源普查。按照1:1万的比例对全州长寿村和宜居村庄富硒环境开展普查评价,重点调查区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按照1:5000的比例进行双河鱼塘坝硒矿区旅游地质与地理环境普查,重点调查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按照1:5000的比例开展富硒生态农业园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区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按照1:5000的比例对利川市、恩施市富硒泥浴土壤进行普查评价,重点调查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硒矿及硒矿泉水资源普查。针对黑色页岩型(石煤型)硒矿特点,开展矿床学、地球化学、工艺矿物学、硒资源利用工程学等研究,揭示岩石、土壤、植物中硒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重点对恩施市、利川市、宣恩县、建始县、鹤峰县、巴东县等县市硒矿资源和富硒矿泉水资源进行普查。

实施硒资源保护工程。开展硒资源保护立法工作,划出硒资源开发“红线”。严格硒资源开发准入和矿产品销售管理制度,设立硒主体功能区和重要产品生产基地保护区。加强含硒物料中硒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打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示范基地。

硒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提升富硒种植养殖基地信息化水平。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到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过程中,推进富硒种植养殖基地实现信息化、设施化、智能化,建设智慧硒基地。在特色富硒种植基地构建天地一体的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富硒畜禽、水产养殖基地推广应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

大力推进硒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粮油、茶叶、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烟叶、畜禽、水产等恩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建设硒产品加工基地。完善硒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条件,着力推进硒产品加工基地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培优扶强”工程,壮大特色硒产品加工基地规模。

硒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全力掌握硒标准制定话语权。以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推动制定一批硒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富硒种植养殖技术、功能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及硒肥、硒饲料、硒矿泉水地方标准。申请成立中国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硒元素专业委员会等省级、国家级学会、协会及标准联合会,并将其秘书处设在我州。与国内核心期刊合办、协办杂志,专设硒栏目,扩大影响力。

建立硒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加强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营养学会、卫生部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省标准化院的合作,加快富硒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筹建硒产业标准化联盟,力争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助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地方立法,依法管理硒产品标准标识。

促进硒产品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和规范作用,指引硒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设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硒标应用。大力开展硒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活动,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硒产业科技创新工程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市场导向,以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为龙头,整合州内人才与设备资源,努力建设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建设省级、国家级硒科技创业园或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全国硒科研、硒产品开发等核心聚集区。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涉硒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培育领军团队,提高富硒产业园区自主创新能级。支持企业承接省级和国家级硒产业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各具特色的硒产业专业孵化、创业基地。支持涉硒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

推动产学研联动合作。实施全州富硒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积极引导涉硒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将产学研结合项目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之间的有效互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大力促进民间机构发展,壮大富硒产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

实施人才支持工程

推动建立高端智库。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州硒产业高端智库,选聘首席专家,组建研究团队,完善富硒产业智库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搭建智库与决策部门沟通联系的常态化互动平台,做到供需有效对接、工作一体联动。

优化科研人员储备。依托《恩施州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恩施州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工作政策,建立人才特区,在人才项目上向硒产业重点倾斜。实施硒产业“双百双五”(全州培训100名硒产业的行政管理人员,100名硒企业高管,培训本地50名硒科技人才,引进或柔性引进50名创新型领军人才)人才计划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专家型、科技型、实用型硒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硒研究的积极性。

建设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拓展企业家视野,更新企业发展思路。开展“恩施硒商龙头”评选活动,对全州硒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给予奖励,对其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发展社会支持体系,推广硒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提高涉硒企业制度化运作程度。打造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平台,多途径全方位培养硒产业企业家。

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结合重大项目实施,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能手。抓好农业硒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扶持,重点培养一批硒产业发展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服务。设立镇(乡)基层硒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启动特殊岗位补贴制度,培养一批进得来、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硒技术人员。

硒企业培育成长工程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富硒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富硒龙头企业的政策咨询,促进企业通过上市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实行整体打包,捆绑复合,建立产业联盟或企业联合体,建立超级专业市场。引导富硒龙头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坚定扶持高新企业。加强对富硒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支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争取有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支持重点。针对富硒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空间和配套服务需求,完善高技术、高成长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富硒高新技术企业快速融资通道,在贷款担保、风投引导、股权转让、上市辅导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全力壮大中小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大力发展和培育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设立硒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具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富硒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中小型富硒产品出口企业发展。

大力开展外引招商。引进有资金、有渠道、有标准、有质量管控、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直接带来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引进成熟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着力提升本土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

硒产业平台建设工程

建立富硒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处理硒产品交易、硒科技成果交易、硒与人体健康信息交易、金融交易为核心的恩施硒资源与技术国际交易中心。以建设高速、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智慧化采集和处理硒产业信息数据为重点,建立硒产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将硒产业发展的横向产业群与纵向产业链融合一体,并通过云战略使之立体化。

夯实富硒产业园区平台。在恩施州“2区+8园”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围绕富硒补硒强体、户外运动健体、休闲旅游和养老养生医疗服务为核心价值支撑的大健康产业链建设富硒产业园区,打破传统工业园区形态,构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新型富硒产业园区,引导富硒企业向园区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富硒产业园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PPP建设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建设、融资平台等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学校、医院、商住、电信等生活服务设施。

健全硒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加强国家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争取承担硒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任务,主动为省内外企业开展硒产品质量委托检验业务。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检验机构的合作与互认,提升硒产品检验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做优富硒商贸会展平台。持续着力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来打造会展平台,发展会展经济、节会经济,力争把恩施州建成武陵山区会展经济龙头。巩固和扩大“硒博会”的成果,推动富硒产品的全供应链、全流通体系和会展平台的配套建设,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打造成省级展会平台,争取上升为国家级平台。支持州科协、硒产业协会、州内外机构及富硒企业在全国重点城市、缺硒地区城市开展补硒公益性活动和硒产品专营、直销、加盟连锁等市场营销活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硒博会”。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