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的政治环境(突出富硒优势的措施)
唐家河大草堂
环保是起家比较晚的部门,在环保还比较陌生的那些年,身为环保人遭遇不理解、不支持,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弹指一挥间”。我在环保部门工作也有15年了。改革开放这些年,环保人的工作逐渐为公众所知,环保人的努力为人民所认可,身为环保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我感到,主要表现在“六变”:
一是观念之变。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的飞跃。
2003年,我从朝天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调入市级环保部门工作。进入新单位后,我听到一位同事与来找他咨询事情的人聊天,我听那个人问,“你们环保局究竟是干啥的嘛?”
老同学,我们环保局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
我记得一次回老家,有个熟人找我,聊了几句。
“你在环卫局工作,帮我安排一个扫地的工作嘛!”
“我是环保局,你说的是环卫局。”
“环保局和环卫局不是一样的吗?”
即便在市级部门,一些干部也没把环保究竟是干什么的闹清楚。
“你们环保局年年用那么多钱,修的污水管道在哪里?好久给你们审计一下。”
“欢迎审计监督!建议你先了解清楚,修污水管道的责任主体是哪个?你们的钱究竟拨到哪个单位实施去了。”
“啊,你们不是在建设局里面吗?”
由于基层环保的前身是建设部门的一个环保办公室,而后,几经改革才从建设部门分离出来,单独组建环保局。那个时候的环保局,可以说是“没有枪没有炮,工作只有冲锋号”。
不仅是机关单位、公众,有些企业更是不支持环保。
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我们广元市为例,在市委市政府层面,从2005年建设生态广元以来,“生态立市”始终放在历届党委政府发展思路之首,深入实施“大保护大转型”发展战略,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在老百姓的层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如,家住下西坝一机厂宿舍的市民李师傅生活很“抠门”:家有洗衣机却很少用,洗衣服用搓衣板,还用皂角代替含磷较多的洗衣粉;家里所有的灯具都是节能灯,一个月电费只有20元;淘米洗菜水用来浇花浇菜,出行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街买菜也总是提着一个帆布袋子……在别人眼中“生活抠门”的他过着自己的“低碳生活”。 如今,绿色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像李师傅那样的“老抠”已成为广大市民认可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担当之变。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2005年,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十五小”污染企业,列出一批关闭企业名字。我随即在当地媒体发了一篇“你黑环境我黑你”的稿子,第二天,某水泥企业负责人看到报纸后“暴跳如雷”,来电置问我:
“我们企业咋个得罪你了,你把我们企业关闭的消息发出去,你晓得对我们企业影响有多大吗?订单没有了、货款收不回来,你要负全部责任”。
因为这些不理解,那段时间,我写了60多篇稿子宣传环保。而后,每年宣传环保的稿子都在70篇以上。
这些年来,我们环保人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期待,也是“蛮拼的”。我也看到,环保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认识、理解、支持、参与。
以我们广元为例,市委、市政府依托优良的空气、水等自然生态资源和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生态康养为特色,着力打造“绿色广元、康养名都”品牌,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大动作”一个接一个,第一个“大动作”就要数2010年9月底,一天就爆破拆除了4家高耗能水泥厂。
一位在现场围观的该厂职工说:“我在这厂里工作了多年,为这座厂而自豪。但是,我们厂技术落后,污染大,已经成为发展的负担,所以,我还是支持爆破拆除。”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特别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广元实施低碳重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打了一个又一个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漂亮仗”。去年,广元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三,党政同责考核名列全省第二名。
在水环境保护目标制定上,广元在国家、四川省下达“水十条”目标上,进行了适度加严。比如,在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上,广元城市建成区只有12条,广元市政府自加压力把黑臭水体整治延伸到城市边缘的自然沟,扩大到56条。国家和四川省规划市城区黑臭水体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广元规划第一批19条2017年6月实施完成,2020年全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再比如,国家和四川省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8%,广元规划达到100%;国家规划重点流域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广元规划到2030年,嘉陵江、白龙江、南河、东河、西河重点流域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当一些一线城市的人们,还在为偶尔出现的“天空蓝”感到惊奇时,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广元蓝”已成为常态。
2012年,广元被确定为四川省唯一的“低碳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城市。朝天区曾家山蔬菜在实现直供澳门后又成功登陆香港市场,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锌绿茶、青川特色山珍等一大批生态产品帮助农民贫困致富增收。如今,广元被绿水青山环绕,舒适宜居。这其中,少不了我们生态环保人的汗水。
作为一名生态环保人,我由衷为我的身份感到骄傲!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硬件之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还可以,屋外脏乱差。”这是过去一些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今,污水处理厂由少变多,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场站89座,规划设计能力27.82万吨/天,实际处理能力约19万吨/天。全市230多个乡镇建设了8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的乡镇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去年7月2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彻底改变。
又比如,生态环境监测实现了从手工监测到自动监测,从现状监测到预警监测的转变。市、县(区)均建成了空气自动站,实现了空气质量状况信息联网及时公开。建成了嘉陵江入川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西湾水厂水质预警监测站,2个水质监测站,适时监测嘉陵江水质状况。建成企业在线监测93台(套),实现了与环保部门联网。
再比如,2000年初期,原省政府分管领导视察我们环境监测站看到,设备简陋,仪器设备只有80万元的固定资产,实验室面积只有300平方米。评价结果是,“好像一个中学实验室”。这些年,我们市的环境监测站我们的环境监测站实验室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增加了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普、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离子色谱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大型进口仪器设备15台/套,监测仪器设备原值由“十五”期间的的200余万元增至4000余万元。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建设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达标验收,环境监测能力也由原来的4类160个项目扩展到现在的5类256个项目,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投入使用。过去“废气靠闻、废水靠看、噪声靠听、废渣靠摸、执法靠说” 的窘况得到彻底改变。
四是治污之变。以前,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排,污染河道、污染环境。有民谣:“五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这些年,广元还“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一直在拼搏。
比如,2005年,广元开始在全市开展矿业秩序整顿, 全市共取缔无证非法采矿点247个,查封船只70艘,取缔私挖滥采的煤炭企业(矿点)118个,责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108个煤炭企业停业整顿。对涉及非法利益格局的37名领导干部,已立案查处15件,涉案金额400多万元,其中县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16人。恢复了河道和生态。
又比如,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取缔了白龙湖网箱14666口,“两湖”渔业采取“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绝不投放任何饵料、药物、肥料及生物制剂,不仅改善了水质、提高了鱼的品质,而且收获了“金山银山”。深化白龙、嘉陵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争取上级环保资金6298万元,实施嘉陵江白龙江流域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22个。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8.43亿元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首批19条黑臭水沟已全部整治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成为全省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整治的城市。
白龙湖
再比如,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中国最干净城市”、“无霾城市”目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广元蓝”已成为常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专项行动。全市禁养区内1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202家养殖专业户实现全部关闭或搬迁。专项整治了市、县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依法取缔禁养区违法养殖216家。投资5400余万元,治理了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散排问题,拆除了西湾水厂一级保护区内的液化气站和居民楼等建筑,市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来,苍溪县全力推进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整合资金3.1亿元,建成两个新水源地,实现“双水源,互备用”的供水机制,惠及当地20万群众。
五是环境之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旺苍就是远近闻名的产煤大县,顶峰时期曾有200余家煤矿,而其60%以上的企业也与煤炭关系密切。
那时,旺苍县不少地方的路边、河边都是散煤堆,一吹风煤灰就满天飞;隔几里就有作坊式炼焦厂,到处弥漫着煤焦油味……
改革开放以来,旺苍县因煤而兴,也因“一煤独大”,粉尘污染非常严重,被人们调侃为“光灰城市”。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产业呈现断崖式下跌的窘况。
直面现实,旺苍县抢抓国家去产能政策等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煤炭+”发展新路径,助推煤炭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精深化发展转变。
该县依托攀成钢焦化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了旺苍煤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整合攀成钢、合众化工、天森煤化、德胜钢铁等企业,形成“煤—洗、煤—焦、煤—化工”产业结构循环经济链,彻底改变了“采煤卖煤”的粗放生产模式。“今年,旺苍还将完工五氧化二钒生产线,再形成1条‘煤—冶’产业链。”
走进现在的旺苍“煤炭+”的核心区域——攀成钢有限公司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煤灰不再满天飞,煤焦油味也消失了……
绿色生态是广元最宝贵的资源优势。多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依托优良的空气、水等自然生态资源和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生态康养为特色,着力打造“绿色广元、康养之都”品牌,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比如,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五年达到94%以上,是2017年全省六个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之一。2017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4.7%,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16.7和12.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5位,是全省6个达标城市之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优良天数在川东北地区最高,比巴中多5天,比绵阳多45天,比南充多51天,比达州多47天,比四川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287天多41天,比相邻的陕西省汉中市多71天,比甘肃省陇南市多3天,比重庆市城区多37天。今年上半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2.0%,同比提升2%,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达到7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29.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期分别降低13%和3%。
主要河流水质相对稳定且均达到Ⅱ类,白龙江流域断面水质达到I类,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成功入列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确定为28个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四川唯一的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2017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74%、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5%,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今年一季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27%,超省定目标2.77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56.18%。建成森林城市,旺苍、青川被命名为全省生态屏障重点县。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保护小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县)3个、省级生态县区3个、省级生态乡镇64个。广元成为全省为数不多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达标的市(州)。是西部地区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城市。
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9个,2017年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0亿元,分别增长16%、25%。利州区宝轮镇回龙村打“绿色牌”,念“山水经”,“农体旅”融合发展思路给回龙村产业振兴带了好头,不仅全村16户48人顺利脱贫,每逢夏季露营节等乡村节庆日,广元市内外自驾游和参加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的人不断涌来,生意好的农家乐仅餐饮一项收入一天就可突破1万元,即便是卖水、卖土特产的农户也能收入几百上千元。
各地乡村结合自身生态资源,以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大发展推进绿色崛起,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农业特色产业,体验经济、电商经济、民宿经济等一批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朝天区曾家山蔬菜在实现直供澳门后又成功登陆香港市场,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锌绿茶、青川特色山珍等一大批生态产品帮助农民贫困致富增收。
广元乡村新貌
过去,我们的村民要上山砍柴做饭,不仅费力费时,而且破坏环境。现在有的太阳能光伏板,不仅让老百姓用上了新能源,而且还让他们通过新能源增收,从而进一步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旺苍专门与能源开发企业合作,实施政府补助三分之二、农户自筹三分之一的措施,降低农民的建设成本。以3000瓦的光伏电站为例,总共投入2.4万元,其中农户只需投入8000元,就可以稳定获取20年的太阳能发电收益。同时,还鼓励用户将光伏电力以0.8元/千瓦时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让他们每户每年可获得2000-3000元的电力分红。
六是机制之变。以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谋一域”居多,“被动地”重点突破多;“谋全局”不足,“主动地”整体推进少。如,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是四川、重庆的10余座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屏障战略意义重大。但是,经过30余年开发,嘉陵江上游布局了大量采矿冶炼企业,形成了200余座尾矿库,给沿江生态带来巨大威胁。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点的一些城市反映,尽管广元坚持生态优先、加紧防治,但仍饱受防不胜防的输入型污染之痛,城区及沿江城镇几十万人口饮用水安全频频受到威胁。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与陕西省汉中市、甘肃省陇南市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污染源联合执法检查、联合监测预警等方面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合作,建立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环境保护区域协调机制。
建立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共赢。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在开展河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嘉陵江、白龙河等5条市直管河流,插江河、张家沟等19条跨县区河流设立了由29名市党政领导担任的市级河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环境账”成为影响官员任职的“升迁簿”。“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大环保工作格局全面形成。过去环保部门“单枪匹马”搞环保的局面彻底打破。
同时,对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度和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办理情况实行“贴蓝签、挂黄牌、亮红灯”管理,推动整改落实落地。
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从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基本建成产业共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形成了形成“矿资源-电解-金属-合金制品-废金属-再生”产业链,“粗加工-精加工-副产品-废渣综合利用”产业链,“药材-饮片-提取物-成药-生物肥料”产业链。
广元海螺水泥作为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市首个引进开工的最大工业项目,公司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将排掉的废气余热转换为电能并用于水泥生产。按供电煤耗每度380克标煤计算,相当于年节约6万吨标煤、减少粉尘排放约62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35吨、减少NOX排放约200吨。该项目的建成使该公司水泥生产综合电耗降低30%以上。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市环境保护局
全文刊载于《环境保护》杂志2018年第20期
近期要闻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