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钙会引起便秘吗(宝宝补钙引起的便秘还用再补吗)
首先,宝妈们要先把便秘与攒肚、肠胀气等“假性便秘”情况区别开来。判断宝宝是否便秘的标准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结。
如果你家宝宝真的是便秘,那么接下来宝妈要做的就是,找到宝宝便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实际上,宝宝便秘可能与喂养、药物、生理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宝妈经常怀疑的奶粉只是其中之一。
1、喂养不当
①进食不足
如果宝宝吃得太少,那么消化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也会较少,从而导致肠蠕动减弱、大便减少而干燥。
解决办法:
应多留意宝宝的体重增加情况,如果发现在便秘期间,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缓慢,那么考虑可能是因进食不足而导致的便秘。
为此,家长应保证宝宝每天的饮食摄入量,按时喂奶、辅食等。如果宝宝不肯吃,也要有耐心地喂,通过耐心引导、提高厨艺等方法,让宝宝每天摄入足够的食物,才能促进排便。
②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在宝宝肠道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还能起到保水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便便变软,更易于排出。
母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会便秘;
添加了奶粉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奶粉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低而导致便秘;
添加了辅食以及能吃饭的宝宝,如果偏爱肉类、蔬菜和水果吃得少,那么也会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而便秘。
解决办法:
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便秘宝宝,家长可以选择添加了膳食纤维(低聚果糖、多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的配方奶粉,且含量越高越好。
(示例:爱他美卓萃1段)
此外,一部分膳食纤维(益生元)能够刺激肠道中益生菌的增殖,益生菌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帮助宝宝更好地消化吸收。因此,配方奶粉中如果添加了益生菌,也会对缓解便秘有一定帮助。
(示例:雅培经典恩美力1段)
添加了辅食的便秘宝宝,家长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品种,让宝宝多吃一些叶子菜、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西梅等)和适当的粗粮、薯类。
③配方奶粉成分“不利”
针对奶粉宝宝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如果配方奶粉中使用的是棕榈油作为主要脂肪来源,其容易与钙产生皂化反应,那么则可能会增加便秘的几率。(相关链接:宝宝喝奶粉便秘,OPO真的管用吗?)
解决办法:
奶粉配料表上通常都会注明脂肪的具体来源,是哪几种植物油,便秘的宝宝建议选择不含棕榈油的配方奶粉。
(注:棕榈仁油≠棕榈油,二者的脂肪酸结构不相同,棕榈仁油不会导致便秘。)
另外,与棕榈油的不利影响相对,如果配方奶粉中添加了OPO(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天然乳脂,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或预防宝宝便秘。(相关链接:哪些奶粉可以减少宝宝便秘?这139款奶粉名单告诉你!)
(示例:合生元派星1段)
需要强调的是,换奶粉并不是解决宝宝便秘的“灵丹妙药”,选择这些奶粉只是减少宝宝便秘的机率,消化系统发育程度的个体差异,添加成分种类与添加量的多寡都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效果。毕竟,从容易消化吸收的角度来讲,奶粉都是比母乳要差一些的。
④配方奶粉冲调方法不对
如果家长将配方奶粉冲得过稠,造成肠道渗透压过高,那么也会造成宝宝便秘。
解决办法:
冲奶粉要遵循奶粉罐上的“冲调指示”进行,一定要先加水,再加奶粉。
加奶粉时,要用奶粉罐里自带的小勺一舀,在桶壁上一刮,就是正好的量。有家长喜欢把奶粉压得满满的,这样肯定就加多了,奶粉也就变稠了。
2、营养补充剂或用药不当
过量给宝宝食用补钙剂,会造成钙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结合,形成大量不能溶解的钙皂而便秘;一些补铁剂也可能会导致便秘。
此外,泻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等药物,长期服用也会使肠蠕动减慢,造成宝宝便秘。
解决办法:
家长切记不要给宝宝补充过量的钙和铁,否则不仅会导致便秘,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副作用。关于钙和铁的补充,笨爸爸之前都写过科普文章进行了详细说明
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食补而非药补或营养补充剂补。如果宝宝患有缺铁性贫血,需要通过药物补铁,则可以配合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或蔬菜一起吃,能够促进铁的吸收,缓解便秘。
此外,家长应尽量减少给宝宝吃不必要的药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长期服用。
3、疾病原因
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疾病,会导致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造成便秘。另外,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等先天性生理异常,也可能引起便秘。
解决办法:
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医,先治疗原发病。
4、心理原因
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可能会使宝宝的心里产生紧张和焦虑感,进而造成便秘。
解决办法:
家长尽量不要打乱宝宝的正常生活规律,逐渐训练和培养宝宝定时大便的习惯。如果宝宝排不出便,家长不要把焦躁的情绪表露出来,这样宝宝会更加不敢排便,导致恶性循环。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便秘情况,那么可以通过服用纤维素制剂(如:乳果糖口服液)、益生菌,使用开塞露、肥皂条等方法,对缓解便秘有明显的效果。
不过,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遵循上文所说的方法,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才更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更多母婴知识及母婴产品评测,欢迎关注“宝宝评测”知乎号和微信号(id:baobaopingce)查看。8年商品对比检测经验,不投机取巧,用科学理性的笨方法提供靠谱的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