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持续补硒呢(补硒要吃几个月)
慢性肾脏病(Chronicrenal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或GFR,肾脏损害包括肾脏功能异常(如蛋白尿,或尿沉渣异常,如畸形红细胞)或影像学研究中指出的结构异常。
在一项针对中国的大型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中国CKD的患病率为10.8%,表明中国有近1.2亿成年人患有肾脏疾病。CKD一直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6.975亿的人群的健康,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组织统计,2017年有120万人死于CKD,从1990至2017年间,全球CKD全年龄死亡率增加了41.5%。
CKD在全球的快速增长,这将导致CKD的死亡率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40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到本世纪末,将成为长寿国家的第二大死因。由于在疾病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时就已经处于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一旦进入ESRD。
患者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不管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还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都因花费巨大、预后差等原因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正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人数已经超过250万人,预计10年之后人数将翻一番达到540万人。
然而,在许多国家,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估计有230万至710万成年人因无法获得肾脏替代治疗而过早死亡,未来ESRD患者的数量也会大幅增加,这也意味着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不止于此,CKD患者还会因为众多的并发症,造成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研究表明,即使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水平轻度到中度升高也与心血管和总死亡率高度相关,这直接影响到由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造成的全球死亡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因CVD而过早死亡的人数。
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常常发生微量元素紊乱,这些微量元素的失衡在CK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硒作为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多重作用,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入,因此地区不同,硒的推荐摄入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美国推荐的硒摄入量是55μg/d。
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推荐的硒摄入量为男性70μg/d,女性60μg/d,而中国推荐摄入量为60μg/d。食物中硒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利用率很高,大概在50%-90%左右,然后硒被运输至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体液,其中肾脏中硒浓度最高,最后在肝脏和肾脏中的硒甲基化后进入尿液进行排泄。
硒蛋白是硒在人体内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形式,它是活性中心含有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硒代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具有相同的碳骨架,不同之处是用硒取代硫,取代之后,酶的活性比原来增加100-1000倍,因此,硒的存在赋予了酶很高的活性。
目前人类已发现至少30种硒蛋白,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e,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体系(thioredoxinreductase,TR)、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家族(iodothyroninedeiodinase,DIO)、硒蛋白P(selenoproteinP,Se-P)、硒蛋白W(SelenoproteinW,Se-W)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最明确的硒蛋白。
在人体内发挥着对抗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调节免疫系统、调节甲状腺素代谢及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作用。CK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以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标志物的轻度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微炎症状态,且随着疾病进展,微炎症状态也在不断增强。
一方面,由于CKD患者残余肾单位存在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激活,另一方面,由于残余肾单位的高代谢状态,间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许多通常不会到达肾间质的血浆蛋白能够到达肾间质,并引发炎症反应。
同时,间质毛细血管的进行性下降,导致肾脏内缺氧,从而影响了胶原降解细胞产酶过程,导致胶原,特别是I型和II型胶原、基底膜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在慢性受损的肾脏中沉积。
在微炎症状态发生的同时,被招募到炎症部位的吞噬细胞会不断的释放超氧阴离子,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过度产生,通常被认为是OS的信号,它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对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微炎症状态和OS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了CKD的发展。
总之,微炎症状态和OS具有协同作用,是CKD进展和多种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推手。虽然CKD是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免疫、遗传等多种不同病因导致的疾病,但由于微炎症状态及OS贯穿于疾病始终,引起的临床病理变化过程相似,所以它们是多种病理损伤的共同途径。
目前,CKD患者体内的炎症和OS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层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可能会导致表观基因组的改变,介导肾纤维化,在CKD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一些必需微量元素被浪费。
如硒、锌和锰,而其他无益的微量元素有积累的风险,如钴、铅、钼和钒。目前关于硒水平在CKD中作用的研究并不算多,而且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研究就CKD患者血清硒水平展开研究。
在此之前,有相关的研究显示:CKD患者血硒水平偏低,且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体内血清硒水平逐渐降低。通过补硒治疗,可以使人体内淋巴细胞数目增加,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性,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上述结论尚存在一定争议。
在全球范围内,CKD患者正在逐步增加,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认为OS增强、微炎症状态、肾纤维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共同参与了CKD的发生和发展。在人类长期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微量元素在不知不觉中与人的健康紧密相连,硒作为人体内的必须微量元素。
它以硒蛋白的形式,发挥着多种生物学作用,目前作用比较明确的硒蛋白有GPX、TR、DIO、Se-P、Se-W等。其中GPX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主要由肾脏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囊球壁细胞合成,在人体内发挥抑制OS、减轻微炎症等作用。
关于肾脏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提示硒还参与了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延缓肾纤维化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硒的摄入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与饮食习惯、所在地土壤中硒含量、土壤pH、有机物含量以及可与硒络合的离子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相关。
中国是全球30个缺硒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地质差异较大,我国既有缺硒地区也有富硒地区,缺硒地区的土壤硒含量显著低于0.20mg/kg,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相比之下,恩施、资阳等富硒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别可达79.08mg/kg和36.69mg/kg。
据统计,中国有39%-61%的居民每日膳食硒摄入量低于WHO推荐的硒营养素摄入量,而恩施素有“世界硒都”的美名,研究提示恩施地区居民硒摄入量在2144μg/d,显著高于WHO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硒摄入量400μg/d。
但是,研究对恩施地区健康居民血硒水平测量后发现,恩施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硒水平在0.98-2.98μg/mL之间,与国际上许多研究提示的血硒水平正常值范围100-300μg/L相当,与测得的恩施地区正常人群血清硒水平亦相当。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不管是CKDND还是HD、PD患者,他们的血清硒水平均处在正常偏低水平,与H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血硒与SCr呈负相关,这说明硒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CKD的发生与发展,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硒水平可能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的进展。研究也提示,低硒水平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由于肾脏是健康人排泄硒的主要途径,CKD状态势必会影响体内的硒水平。目前研究提示,CKD患者体内硒水平普遍偏低,这一观察结果可能是由于:CKD患者特别是ERSD患者长期处于厌食、营养不良状态,这就使摄入的含硒食物不足。
其次是CKD患者普遍存在胃肠道充血,吸收功能障碍,使含硒食物吸收率下降;再次是硒在人体内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CKD患者营养不良,蛋白水平偏低,与硒结合的蛋白自然减少,致使体内游离硒增加,经尿、粪便、呼吸道等途径排出的量增多;当然,也不能忽略地域之间硒水平的差异,以及CKD患者体内含硒成分如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
硒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主要通过减轻CKD普遍存在的OS、微炎症状态,延缓肾纤维化及肾功能进展等途径实现,目前还有研究认为,血浆硒可作为死亡风险的生物标志物,低血清硒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硒或高硒组。
在研究中,HD组、PD组、CKDND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不说此三组间血清硒水平存在差异。国内研究表明HD和PD患者血清硒水平较CKDND患者明显降低,目前国际上研究结果也提示PD患者较HD患者有更低的硒水平。研究与上述结果存在一定出入,考虑原因可能是研究样本量不足,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研究人群。
研究中血清硒水平与炎症指标CRP呈中度负相关,众所周知,CK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硒对人体又有减轻OS、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据此我们推测在CKD患者体内,硒可能通过增加GPX、Se-P、Se-W的水平而发挥降低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的作用。这一结论与研究结果相符合。
免疫系统受到硒蛋白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免疫细胞的激活、分化和增殖过程产生影响,在人体内发挥增强免疫的作用,硒缺乏会导致免疫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对感染和可能癌症的易感性增加。
在获得性免疫中,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和功能受体内硒水平的影响。较高的硒对CD4+T细胞和T辅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积极作用,在抗体产生中硒蛋白F是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的看门人,它保护着这些免疫球蛋白不被氧化体系破坏。在先天性免疫中,巨噬细胞在炎症信号传导能力和抗病原体活性方面受硒水平的影响。
巨噬细胞的活化涉及释放细胞因子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的前列腺素,结果表明,硒可以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表型转换,从经典激活的促炎表型转变为交替激活的抗炎表型。多项研究的证据表明,硒蛋白调节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吞噬功能。
此外,自然杀伤细胞受到硒水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补充硒可增加NK细胞的活性和细胞毒性功能。综上所述,补充硒可以改善CKD患者的免疫状态。这一作用机制的阐明有效的支持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研究中观察到血清硒与HB水平呈中度正相关,这提示血清硒水平对CKD患者HB水平存在潜在影响,这与研究结果一致。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因此,维持最佳血红蛋白水平对CKD患者的健康显然很重要。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