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会不会引起过敏(硒与过敏体质)
超级长文预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了三个娃娃的宝妈,用上至幼儿园学霸,下至90岁老奶奶都听得懂的方式,来告诉你:
一、人,尤其是新生儿,为什么会过敏
1、慢性过敏,经常会被忽视
2、从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解释新生儿过敏
3、不脏不净才是最好的免疫状态
4、胃肠道健康与过敏的关系
二、孩子过敏了,怎么办
1、常见过敏原
2、如何提升肠胃消化能力
3、如何修补肠道屏障
—————————–手动正文分割线———————————-
近些年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岁内婴幼儿过敏患病率高达40.9%,常见的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哮喘等等。尘螨、紫外线、花粉、药物、食物………..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太多了,其中食物过敏最为常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有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占比8%,其中2.4%的儿童对多种食物有过敏反应[1]。
算上慢性过敏,人群数据就很可能远不止如此,因为慢性的食物过敏是不易察觉的。当孩子吃了某种食物后开始腹泻、呕吐、长湿疹、流鼻涕,你很容易就判断出他可能是过敏了。
但是,如果孩子表现的是黑眼圈、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挑食厌食、咬人抓人、好动、晨起口臭、腺样体肥大,你会把这些症状跟过敏联系在一起吗?其实,它也很有可能是慢性食物过敏的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
平时在医院做的皮肤点刺实验,检验的是抗体IgE的水平,也就是说,它排查的是急性过敏源;慢性过敏源的检测需要抽指尖血来确定抗体IgG的水平,准确来说,是抗体igG4的水平(注意哦,不是总的igG水平),这项检测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太大规模地开展,所以费用不菲,而发达国家,慢性过敏源检测是很常规化的
新生儿天生有过敏倾向
新生儿天生有TH2优势,并持续到出生后,所以儿童(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容易过敏。TH2是个啥呢?这要从免疫系统大军如何作战说起。
咱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国家,为了抵御外侵、平定内乱,精妙地设置了三道防线,确保国泰民安。
第一道防线,就是皮肤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比如呼吸道粘膜、胃肠粘膜、泌尿生殖道粘膜等等,它们处于体内和体外交界处,接触的外来物质最多,所以身体派了重兵把守,筑起一道万里长城,把大部分的敌人挡在国门之外,防止其长驱直入,其中,要塞就是肠道粘膜,70%的免疫细胞都分布在这里。
一旦有害物质冲破第一道防线进入粘膜上皮,粘膜组织会分泌含有sigA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的粘液黏住敌人,不让它进一步侵犯;同时,血液里负责巡逻放哨、通讯侦查的吞噬细胞,比如巨噬细胞,会把敌人吞下,大卸八块后,将敌人(抗原)的蛋白信息,提交给后方大部队,把敌人特征告诉“司令部”,即骨髓和胸腺。这些驻扎在长城上的守军,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国防线。
当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司令部就要调兵遣将,精锐主力军——杀伤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要上场了,第三道国防线启动。
这个过程,需要协同作战部队——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参与。
辅助性T细胞负责启动免疫系统,像踩油门一样,指挥B细胞和T细胞如何作战;其中,一型辅助性T细胞,也叫TH1,负责调动组建杀伤性T细胞,这种T细胞像步兵,与敌人短兵相接,局部作战,把受感染的细胞杀死,这个过程会释放穿孔素,在被感染细胞上打孔,把敌人瓦解,防止它进入身体进一步繁殖,所以叫细胞免疫。
二型辅助性T细胞也叫TH2,负责调动B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像兵工厂,专门负责产生炮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抗体,随着血液进行精准制导、远程攻击,与敌人结合,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所以叫体液免疫。
调节性T细胞负责关闭免疫系统,像踩刹车一样,确保作战过程炮弹不会太多伤到自己,起到了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的作用。当敌人和被感染细胞都被消灭后,调节性T细胞发出信号,命令大家收兵,战争结束,免疫系统恢复平静。
过敏,其实就是TH2占优势的结果。对于孕妈妈来说,胎儿其实也算“异物”,上文说了,TH1调动的杀伤性T细胞是短兵相接、局部作战的,这个过程会产生γ-干扰素,让胎盘绒毛膜产生毒性,容易对胎儿产生伤害,所以,为了降低母体对胎儿的排斥,胎儿的TH1就要减少,TH2增多,一直维持到出生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增多的TH2就会调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如果产生的是抗体IgE,就是下图这个“Y”字型的家伙,它会把自己插入到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上,刺激肥大细胞释放出一大堆的炎症因子,比如组胺、缓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D2啥的,急性过敏就发生了,红肿热痛来啦,因为这些炎症因子容易灭活,所以急性过敏很快就会过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产生的是抗体IgG,它就会和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处乱窜,沉积在血液循环不太好的地方,比如皮肤,激活一种叫补体的物质,使局部出现长期的慢性炎症,孩子就会表现出上文提到的各种看似跟过敏毫不相干的症状。
食物过敏胃肠道症状和特应性皮炎,是儿童过敏进程的早期表现
现代社会物资富足,过去常见的寄生虫、传染病越来越少,轮到慢性病坐庄当老大。我记得我小时候屁股里会爬出白色细软的小虫(有点恶心,但是是记忆犹新的事实),现在基本没有孩子会有这样的状况了。
也就是说,人类多年的生物进化,皮肤黏膜已产生了大量IgE抵抗寄生虫,寄生虫销声匿迹后,依旧存在的IgE失去了攻击对象,就把食物列为攻击对象,所以过敏的人越来越多,“卫生假说”,也就是这个原理。
我始终认为,不脏不净——不太脏,也不太干净,追求平衡,对平衡孩子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
胃肠道状况是核心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通过口腔咀嚼后进入食管,再到达胃。胃会通过胃肌运动,蠕动着将食物往下推,同时会对食物进行挤压分解;胃还会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等,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变成食糜送入肠道。蛋白质的初步消化,也是在胃里完成的。孩子的胃容量小,胃贲门松、幽门紧,胃肌运动能力差,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不足,食物容易消化不完全。
消化不完全会造成什么后果呢?食物从胃到了有大量免疫细胞驻扎的肠道,未消化的食物就容易引起免疫反应。为什么?
一来,孩子肠道粘膜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不足。sigA又是个啥呢?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igE、igG、igM、igD。
其中,igG是“主力军”,血清中含量最高;
igM是免疫早期igG还没来得及生产之前就产生的抗体,是“先头部队”;
igE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急性过敏;
igD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目前研究还不太多;
igA,血清里和粘膜上都有,粘膜上的就是sigA,它是第一道防线粘膜免疫的重要成员,乳汁中就有这种抗体,它是“边防军”,用来阻挡外敌入侵国门。孩子的“边防军”很容易兵力不足。
二来,孩子肠道通透性天生就大。通透性这个词怎么理解呢?你可以把健康成年人的肠道屏障想象成一扇纱窗,纱网排列整齐紧密,风可以进来,但是蚊子不行,也就是说,健康成年人的肠道屏障允许身体和外界环境进行分子交换、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但是,有害物质比如细菌毒素,以及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是不能进来的,否则它们会穿过肠粘膜进入我们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后果。
通透性大的肠道,就像纱窗破了洞,不但风进得来,蚊子、老鼠也进得来,食物中的蛋白质容易消化不完全,它会趁机从破洞里钻进来,驻扎在肠道粘膜附近的免疫细胞发现了这些体型大的家伙,拉响警报,免疫战争就发生了,过敏也就来了。
妈妈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尤其孕早期)、孩子的出生方式、是否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是否合理、是否过度医疗药物滥用、生活环境是否过于干净等等,都和孩子过敏有密切关联。所以,养育一个不过敏的娃娃,需要提前做的功课太多,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考验。那么,娃娃已经过敏了该咋办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解决思路。
避开过敏源、去除毒素
花粉、毛发、尘螨过敏这些,完全避免是有点难度,只能说尽可能去避开。相对来说,避开过敏食物是更容易做到的。急性食物过敏检测不是太必要,因为症状非常明显,不测也知道。慢性食物过敏则需要把检测结果和食物排除法相结合进行判断规避,因为这项检测目前国内无法达到100%的准确性(4岁以下的孩子做慢敏检测意义也不太大)。
慢敏检测显示重度过敏的,回避4-6个月,然后每4天摄入一次,持续3个月,再正常饮食;
中度过敏的,回避1-3个月,然后每4天摄入一次,持续3个月,再正常饮食;
轻度过敏的,每3-4天摄入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2岁以下的孩子,不可过度严格限制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慢性食物过敏检测报告单
一些孩子肠道还存在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可用一些植物营养素温和去除,比如小檗碱、大蒜等,该用药就遵医嘱;还有不少孩子体内重金属是超标的,而重金属,也是一种过敏源,大蒜、槲皮素、果胶、金属硫蛋白等等适合孩子进行温和的重金属去除。
日常要做的,就是注意避开外源性毒素的接触,比如重金属高的鱼贝类、二手烟、汽车尾气、未经过滤的饮用水、打印机等器械、含多种化学合成物质的洗涤用品、塑料用具、杀虫剂等等。打疫苗的时候,要尽量避开用汞做防腐剂、用铝做佐剂的疫苗,注射过多疫苗,还会增加TH2,也就是过敏的风险。
用铝做佐剂的疫苗很常见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吃新鲜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用不锈钢和铁锅烹饪菜肴。
提升胃消化能力
和消化吸收相关的关键营养素有很多,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钾、磷、碘、膳食纤维、水等。日常饮食需要多关注这些营养素的摄入,同时,注重提升胃的消化功能。
在增强孩子胃运动能力方面,生姜可促进胃的蠕动,发酵大豆粉、大豆肽等可帮助肌肉生成,修复胃肌;
在增加胃酸分泌方面,可以多让孩子吃些富含有机酸的食物,比如山楂、番茄、苹果、樱桃、橙子、柠檬、柚子等等,也可以喝点醋,或者把食物和醋一起烹饪,大一点的孩子可直接吃盐酸甜菜碱补充天然胃酸;
在增加消化酶方面,可把食物和富含天然消化酶的木瓜菠萝一起烹饪(前提是对这些食物不过敏),更好地将食物蛋白大分子酶解。
大一点的孩子,可适当吃消化酶产品,或吃氨基酸、寡肽类(2-10个氨基酸组成)食品,直接补充不致敏的蛋白质。要注意将食物处理得好消化一些。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通过充分的咀嚼,让食物分解更彻底。
加固、修复肠道屏障
人的肠道有四层屏障,形成了庞大立体的防御体系:
第一层,是由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组成的机械屏障,这道肠壁像一堵墙,阻挡异物入血,谷氨酰胺、精氨酸等等都是修复肠壁的原料;
第二层,是由肠壁细胞微绒毛上存在的各种消化酶和胆汁组成的化学屏障,能杀死进入的抗原毒素;
第三层,是肠微绒毛表面的黏蛋白层和微生物一起组成的生物屏障,我们熟知的益生菌,就是定植在黏蛋白层上的。乙酰葡萄糖胺、苏氨酸都是构筑粘蛋白层的原料,维生素C、维生素A 、维生素E、生物类黄酮、锌、硒等抗氧化物质,对修复粘膜都有一定帮助,比如维生素C可帮助产生γ干扰素,增加TH1,减少TH2;
第四层,就是上文说到的70%的免疫细胞驻扎形成的免疫屏障,有M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等,还有大量的分泌型sIgA免疫球蛋白抗体。
显微镜下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孩子的肠道天生发育不完善,肠道屏障要到4-5岁才能发育成熟,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5岁以上的儿童可借助上述营养素的补充稳固肠道屏障,而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营养素也无法改变肠道屏障发育的自然进程。不过,好消息是,我们仍可有所作为。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竞争性排除病原体和细菌生产,调节与有毒物质代谢有关的酶活性,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免疫球蛋白sigA的产生及Th2型免疫应答,减轻过敏;
还可以通过代谢膳食纤维等产生短链脂肪酸(比如乙酸、丁酸、丙酸),来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增殖与功能;
短链脂肪酸还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产生一种叫白介素22(IL-22)的物质,从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更新、修复,增加肠壁细胞粘液蛋白,促进肠道屏障功能。
最新研究显示,经过微生物(比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益生菌菌株)代谢产生的色氨酸代谢物、胆汁酸代谢物在肠道稳态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
也就是说,把肠道菌群作为关键干预靶点,用菌群疗法增加产生调节性T细胞,给过度的免疫反应踩下刹车,诱导免疫耐受,从而治疗食物过敏,是重要手段。
目前已有人体研究证实,益生菌可通过减少与Th2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等)、减少IgE、增加IL-10促进调节性T细胞产生,使Th1 / Th2平衡向Th1倾斜等方式,抑制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1]。
你可以不用理会表格上这些复杂的辅助型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专业名词,你只需明白,大量研究证实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有益,不过,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菌的类型、吃的方法和其他潜在的宿主因素,也就是说,你的基因、年龄、饮食情况、肠道菌群情况等等,对效果都有影响。
目前个性化益生菌干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过敏性疾病该吃什么菌株、吃多少量、吃多久等等都还没有研究透彻。未来,我们也许可以做到“精准个性化的菌群干预”,比如针对性地根据你的CD4+辅助型T细胞亚集和它的标志性细胞因子谱,来选择具体摄入哪种益生菌菌株,未来甚至可以利用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代谢物,来代替活菌,重新编程肠道免疫系统来治疗食物过敏[2]。
目前总体来说,益生菌的安全性高,大多数情况下,补充益生菌有益无害,大家可以在专业营养师或功能医学医师指导下,根据身体反应进行尝试。益生菌是定植在肠壁细胞微绒毛黏蛋白层上的,补充益生菌,就可以让其在肠壁上方黏蛋白处形成一层菌膜保护层,增加肠壁的紧密连接,对防止大分子入血也有重要作用。
在形成菌膜保护层后,再小剂量吃过敏的食物,每4天吃一次,这样不会惊动免疫系统大动干戈,同时会刺激一种叫树突状细胞的巡逻兵工作,它会抓取在肠腔里游走的食物大分子,大卸八块,再把少量蛋白片段,提交给TH0淋巴细胞,促使TH0细胞转化为辅助T细胞,抑制IgE的产生,减弱肥大细胞对过敏原的反应,还可增加sig A 生成,使进入血液的过敏原减少,用这样的方式逐步诱导免疫耐受,达到脱敏的目的。
轻中度食物过敏的孩子可尝试,重度过敏的,可在改善后再尝试。益生菌还可配合益生元使用,增强肠道蠕动,减少抗原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抗炎很重要过敏是一种过强的炎症反应。补充维生素D以及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比如鱼油,可抗炎,还可为肠壁细胞提供能量,调节免疫应答,建议年龄小的娃娃较高剂量补充。另外,姜黄、乳香、黄芪、槲皮素等也是功能医学中常用的抗炎营养素,比如,槲皮素可促进THO往TH1分化。
这篇关于过敏的内容,是小电筒与医疗营养师团队死磕了很久才完稿的一篇,喜欢的话,素质三连再走吧!
我的其他回答
参考文献:
[1]Na Li,Shenshen Gao,Jie Tong,Yi Yu,Qingqing Zhang &Chundi Xu,et al.Probiotics as a functional food ingredient inallergic diseases: regulation of CD4+ T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J].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2020,46(4):463-474. e3.
[2] EmmanuelStephen-Victor,ElenaCrestani,Talal A. Chatila et al. Dietary and MicrobialDeterminants in Food Allergy,CellpressImmunity,2020,53,27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