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

硒宝 03-25 10:18 103次浏览

孕妇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肿。

据统计:约有75%的孕妇在妊娠期会出现水肿,这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严重的水肿会让孕妇整天被肿胀感包围、活动不便,甚至干扰睡眠。其实通过合理的饮食方法,可以轻松缓解妊娠水肿。

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硒宝网

你得休息you have to rest

除病理原因外,造成孕期生理水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2]:

第一,随着孕期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腔动脉,下肢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它不仅会使血液中的液体成分从毛细血管里的渗出量增加,还会影响组织液的回流。

第二,孕妇血液中的总蛋白质含量较未怀孕时低,而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一旦血浆渗透压低,血液中的水分就会渗出到组织中。

第三,孕妇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雌激素等分泌量增加,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能力变强,导致更多的钠留在体内。这些潴留的钠会与水分结合,让水分滞留体内。

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硒宝网

妊娠期水肿是大多数孕妇都逃不开的,如果孕妇还爱吃重口味食物,就会加重肿胀程度。毕竟高盐分的摄入本身就会让人水肿。

改善妊娠期水肿,控制钠是关键

虽然很多孕妇都将妊娠水肿视为正常现象,认为它没有危害,但是研究发现,即使是较轻的妊娠水肿,有时也能发展为妊高症的危症、重症[2]。所以,无论是想让自己更舒适,还是为了预防妊娠高血压,都应该注意缓解水肿,尤其是要通过饮食控制。毕竟,高盐膳食也容易导致妊娠高血压[3],所以,控制饮食中钠的摄入量是关键。

控制每天食盐摄入量

高钠引起的水肿,学名叫作水钠潴留。钠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靠钠离子维持,细胞外液钠离子含量高,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潴留,人就会出现水肿。因此,避免高钠摄入能有效缓解水肿问题。

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硒宝网

虽然大部分天然食物都含有钠元素,但在低盐膳食时只需限制额外摄入食盐用量,天然食物中的钠成分可以忽略不计。将每天的食盐量限制在2~4克,或酱油10~20毫升以内。如果孕妇水肿特别严重,也可以把每日盐的摄入量定为2克[4]。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低钠可能引起外周循环衰竭、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因此,孕妈在水肿有所缓解后,需逐渐增加盐量到4克。

要想精准控制食盐或酱油的用量,可以准备一个2克的限盐勺,或者是一个小白瓷勺,一勺就是10毫升酱油。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做饭都是使用多种调味料,这会让膳食盐分叠加,导致盐超标,孕妇一定要避免这种行为。

比食盐更需要注意的,是隐形盐

相比于自己能把控的膳食盐分摄入,真正不好控制的是那些早已添加,但又尝不到咸味的隐形盐,它们更容易导致盐超标,比如各种腌菜、零食等。即使是号称孕妇可吃的零食,盐分都可能超标。

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硒宝网

咸小吃,包括花生、薯片和椒盐卷饼,作为碗里的派对食物Salty snack including

要想控制隐形盐的摄入,就要查看营养成分表里标注的100克(毫升)食物中的钠含量。按照1克盐等于400毫克钠的换算关系,控制全天食盐和隐形盐的总量不超过上限1600毫克(4克盐)。

限钠补钾,消肿效果更好

想要膳食缓解水肿,除了限盐外,还要注意补充钾。钠和钾在人体里就是一对儿冤家,钠能保水,钾能排水,所以补钾能强化消肿效果。而且长期吃低盐膳食,血钠浓度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人体会把钠“二次利用”,在肾脏再重新吸收回来。由于钠和钾的主要重吸收部位都是肾脏的曲小管,一个回收多,另一个就少了,由于钠的重吸收增强,钾的排泄量就会增加。

人一旦缺钾,轻则会全身无力、呕吐、食欲下降,重则会导致心律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了维持血钾的正常水平,吃低盐膳食时也要注意补充钾元素,但高钾也有害,严重可导致呼吸肌麻痹猝死。所以,每日钾的摄入量需控制在2000~3600毫克[5]之间。

补钠(钠补不上去什么原因)-硒宝网

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钾,保持正常饮食即可,一般情况下不用额外摄入补剂。如果担心膳食中钾的含量过低或超标,可参考以下标准:每100克谷类食物中钾的含量为100~200毫克,豆类600~800毫克,蔬菜和水果200~500毫克,肉类150~300毫克,鱼类200~300毫克。每100克的食物中,含钾量高于800毫克的食物有黄豆、蚕豆、赤小豆、豌豆、冬菇、竹笋、紫菜等[5]。

孕妇只要注意把控住膳食低钠高钾原则,不仅有效缓解水肿问题,还能降低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瑞莲.中药联合食疗治疗妊娠期水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13-114,116.

[2]陈日益.妊娠水肿的原因与食疗[J].婚育与健康,2000:20.

[3]高裕芸.妊娠期膳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4):124-124,125.

[4]黄承钰.医学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14.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参考摄入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