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查微量元素多久出结果(查微量元素宝宝结果出不来)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上就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再次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下达通知。
(图片源于国家卫健委官网)
事实上,关于儿童微量元素这项检测,早在2013年10月份就被“叫停”。
只不过,时至今日仍存在滥用的现象。
(图片源于国家卫健委官网)
说到“微量元素检测”,有小孩的家长定不陌生。
可以说是幼儿体检中的必检测项目,甚至连街边的母婴店
都有提供免费检测微量元素这一项目。
该通知一出,不少家长纷纷发出疑问:为什么要禁止?做过微量元素检测是有什么危害吗?
今天我们就这个事情来好好说说吧!
所有的微量元素检测是智商税吗?
该通知一出,不少人将微量元素检测等同于“智商税”而盲目排斥。
事实上,细看卫健委发布的两次的通知,不管是2013年的还是2021年,都没有说禁止微量元素的检测,而是要严格规范这项检测。
比如新通知中,明确指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要求,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通俗解释就是:不再作为普查项目了,但不排除特殊医学用途需要。如果是医生临床诊断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的话,还是可以做的。
因此,对于微量元素检测,我们保持的态度是,不盲从,若无必要,无需检测,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微量元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呢?
微量元素很重要,但是常规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其实是不靠谱。
就连大医院检测的也不一定准确。
1)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过末梢血、毛发、抽静脉血等方式得到的结果往往代表性不足。
例如,人体中约99%的钙储存于骨骼和牙齿中,仅1%左右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通过血液检测得到的血钙水平并不能反映骨骼中的钙含量。
2)微量元素之所以叫“微量”,就是在人体的含量非常低,其检测技术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目前国际上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值范围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
3)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环境污染、甚至饮水都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
因此,单一的靠检测指标来衡量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并不靠谱。
微量元素缺乏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来综合诊断。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再盲目相信微量元素检测。
在常规状态下去医院抽血或取头发化验查微量元素,其结果都不能真实反映体内微量元素状况,可信度很低,没有临床意义。
至于现实中那些纯属敷衍的微量元素检测骗局,比如拿仪器照照手指等,更是不靠谱,十个检测会有九个告诉你缺乏微量元素,需要买保健品哈。
做过微量元素检测,对身体有害吗?
做微量元素检测,其危害并不是操作本身,而是过度或错误的解读检测结果。
若因结果而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将给儿童带来严重后果。
如补钙过量除可能会诱发肾脏结石外,很多钙剂会影响消化功能,抑制食欲反而会影响长高。
盲目补铁除可能会诱发胃肠出血、穿孔外,还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盲目补锌可干扰铁等其他微量元素吸收,还会损害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甚至引起发烧、恶心、呕吐、嗜睡等中毒症状。
盲目补硒可导致中毒症状,表现为头发和指甲脱落、皮肤损伤和神经系统异常,肢端麻木、抽搐,严重者可致死亡等。
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均衡搭配,没必要担心缺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正常喂养儿童,合理添加辅食,不挑食偏食,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是不用太担心微量元素缺乏的。
常规的饮食中其实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钙:奶类及奶制品食物、豆类及豆制品、虾皮、海带等海产品。
铁: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类、海产品、甚至强化铁食品。
锌:牡蛎、花蛤等贝壳类海产品、红肉类、动物内脏、花生油等。
硒:海产品、肉类、动物内脏(尤其是动物肾脏)。
碘:海带、紫菜、干贝、海参、海蜇等。
总结
卫健委已经二次下达规范微量元素检测的通知,医疗机构整改是一方面,
身为孩子的监护人,也无需太紧张,时刻关注着宝宝缺不缺微量元素,要不要补?
家长与其担心娃缺这缺那的,不如更好的关心宝宝的身高,体重指标发展趋势来得实际。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家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建议家长在宝宝一出生开始就记录好宝宝的身高,体重数据,以便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宝宝成长数据记录表,养娃必领的智能化管理宝宝成长情况的育儿好工具,帮你动态了解娃的成长趋势。
好了,今天的育儿内容就到这儿了,希望你能希望。
觉得有干货,点个赞或在看,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