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微量元素都有什么项目(查微量元素化验什么)
盼望了许久,新学期的校园生活终于开始了,经历疫情后,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我们也在后台收到不少爸妈对宝宝体检有困惑的留言。
趁着开学前,我们整理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收好这篇文章,每次检查前看一看!
1.为什么孩子需要定期进行健康筛查?
图自:Bigstock
幼儿园、学校的体检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身高、体重这样的检查会导致一些隐藏疾病无法及时发现。按时、全面的检查可以有效评估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
有些潜在疾病,包括发育、心理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通过医生指导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喂养、护理和干预。
2.高质量的健康筛查都要做哪些?
首先爸爸妈妈们要明确的是:价格贵≠质量高。
高质量的健康筛查会包括一般的身高、体重和生长曲线图。还要根据宝宝年龄阶段的不同,选择适合小朋友的检查内容。筛查时还要注意一个原则:越小越勤——宝宝年龄越小,查体的频率越要勤快。
· 0-12个月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长、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主要为大运动发育筛查,如抬头、翻身、趴、爬、坐、站等,以及四肢及腰部肌张力检查;
也有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协调能力的检查,根据月龄评估这几个方面发育的情况并指导之后需要培养的能力。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小朋友的生长发育情况。
体重较轻的孩子容易影响后期身高发育,肌张力异常则是提示宝宝可能脑部发育异常,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
· 1-3岁- 生长发育情况和大运动发育检查;
– 过敏原、言语能力、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血铅和维生素D检测;
– 特殊专科筛查。
· 3-6岁
图自:Bigstock
– 生长及营养情况评价;
– 体格检查、视力筛查;
– 血常规、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及血铅;
– 肝肾功能、乙肝检查和腹部B超(不作为常规检查)。
· 6岁以上- 生长及营养情况评价和视力筛查;
– 尿常规、血常规、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及血铅;
– 骨龄检查、腹部B超(不作为常规检查)。
3.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一项检测属于我国特有的婴幼儿检查项目。
不仅其他国家没有,而且国际上也缺乏一个对此检测的结果相对准确、统一的标准。
其次,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须微量元素有18种,而目前能检测的也就钙、锌、铁、铜、铅那几种,并不能代表全部微量元素。
所以即使做了此项检测也很难根本无法得出对于人体微量元素完整的数据。
图自:Bigstock
其实,只要宝宝饮食均衡、生长发育正常都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判断宝宝的身体状况。
钙缺乏:
血液中缺钙——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但手足抽搐的原因不止这一种,所以需要医生判断是否为低钙血症;
骨骼缺钙:表现为囟门延迟闭合、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型腿或者“X”型腿这些佝偻病的表现,如果观察到这些,可以咨询医生进一步诊断。
铁缺乏:
轻至中度的缺铁性贫血一般无症状,重度贫血婴儿会出现嗜睡、苍白、易激惹、心脏扩大、喂养困难和呼吸过速。
锌缺乏:
轻度的锌缺乏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味觉和嗅觉受损。严重锌缺乏症的特征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频繁感染、腹泻和脱发。
铜缺乏:
毛发脆弱且形成不良、皮肤色素脱失、肌无力(脊髓神经病)、神经系统异常、水肿、肝脾肿大和骨质疏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唯一需要家长注意并且可以通过检测发现异常的是“铅”。凡是有铅或铅化物接触史,频繁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失眠甚至烦躁、昏迷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全血血铅测验明确诊断的。但这些症状是否存在,需要医生判断,家长不可以自行判断并随意用药。
○ 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可以这样做
· 养成常规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体检要找科学、循证的医生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最准确、科学的指导意见,医生会根据宝宝阶段性发育情况给予合理的喂养建议。
· 合理补充维生素。
足月宝宝出生后,如果一直坚持合理膳食,那唯一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就是维生素D3。
图自:Bigstock
这个维生素是可以从出生15天一直补到老年阶段的哦,当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维生素D3的补充量和饮食结构还有年龄相关。
· 检测方式要科学。
如果宝宝没有坚持维生素D的补充,或者家长非常担心宝宝会缺钙,可以通过检测25-羟维生素D的方式来检测缺钙。
因为宝宝缺钙的前提是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如果缺乏维生素D,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治愈的。
同时建议宝宝可以在出生后8、9个月体检时可以通过末梢血常规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4.检查前,爸爸妈妈需要注意哪些?
· 注意健康状态
进行健康筛查前要注意宝宝最近一段时间的健康状态,如果有感冒、发烧等情况需要延期,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 带好疫苗本,穿衣有讲究
带好宝宝疫苗本,穿衣方面要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服。
· 帮助宝宝提前适应
图自:Bigstock
不少小朋友对去医院、看医生会非常的抗拒,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提前进行心理建设。
比如:选择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帮助宝宝减轻心理负担,让小朋友适应接下来的检查。
· 生活、饮食习惯要记牢
孩子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记录宝宝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成长发育数据有助于医生判断喂养情况和健康状态。
并且对孩子的喂养计划、运动水平等做出规划,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在日常对小朋友的关注。
儿童时期的健康,是小朋友一生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小朋友足够的关注和照顾,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心和基础的健康观念。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
安静
儿科医生、主治医师
天津和睦家医院
张浩
儿科医生
和睦家建国门诊所 和睦家广渠门诊所
注:医生顺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