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钙会引起便秘吗(便秘补钙引起宝宝会便秘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便秘而来就诊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便秘是儿童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或者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1]。儿童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和器质性便秘(organic constipation),其中 FC 是指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的慢性便秘,在儿童便秘中约占 97% [2]。FC 的发生率约为 3%~8%,约占整个胃肠门诊的 20%~25%[3]。
儿童便秘的病因
1. 器质性病变
(1)先天性病变 [4],如先天性巨结肠症、神经源性肠发育不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狭窄、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
(2)继发性病变,如脑瘫、肠梗阻、肛裂等 [5]。
(3)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低血钾、高血钙等。
2. 功能性便秘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经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使大便干燥。长时间饮食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腹肌的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吸收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大多数儿童大便干燥与食用过于精细、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偏少有关。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不肯喝水,不吃辅食,以致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食物中纤维素太少,液体量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造成大便干硬,无法顺利排出,进而堆积在肠道内,越来越多,越变越硬。
(3)肠道功能失常:由于生活不规律和缺乏训练按时排便的习惯,未形成按时排便条件反射而导致便秘。常使用泻剂及灌肠,缺乏体力活动,慢性病,尤其是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及呆小病等均能使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此外,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柔软或麻痹也常致大便秘结。
(4)胃肠动力异常:部分便秘患儿存在结肠或直肠肛门动力障碍,结肠无力和出口梗阻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发病机制。
(5)遗传因素:部分患儿生后即出现便秘,有家族史,可能与特异质遗传因素有关。
(6)精神因素:小儿环境和生活习惯突然改变,突然精神刺激如焦虑、抑郁等,也可引起程度不一的短时间便秘。另外,排便时疼痛、肛裂疼痛、对卫生间环境不适应和个人情绪不佳等均可导致便秘。
(7)药物的影响: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药及铁剂等。
儿童 FC 的诊断标准
我国儿童 FC 的诊断标准借鉴国际通用的 2006 年最新修订的罗马Ⅲ标准 [2,6]。
1. 新生儿/婴幼儿 FC 罗马Ⅲ诊断标准(G7)
①每周排便 2 次或小于 2 次;
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 1 次失禁发作;
③有大便潴留病史;
④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
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⑥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厕所。
新生儿至 4 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上 2 条症状,达 1 个月即可诊断。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2. 儿童/青少年 FC 罗马Ⅲ诊断标准(H3a)
①每周排便 ≤ 2 次;
②每周至少有 1 次大便失禁;
③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
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
⑤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⑥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厕所。
年龄至少为 4 岁儿童,必须满足 2 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确诊前至少 2 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 1 次。
儿童便秘的治疗
1. 基础治疗
(1)排便习惯训练。对治疗及预防 FC 至关重要,应自 1 岁半开始使患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对未能自幼即进行排便习惯训练者,亦应强调自治疗开始之日起即行排便习惯训练,约经 23 周后均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仅靠药物治疗,停药后功能性便秘所有症状重现。
(2)合理饮食:便秘患儿合理饮食应侧重于膳食纤维摄入。世界胃肠病组织临床指南明确指出,预防和治疗儿童便秘,高纤维饮食和足量饮水是第一位。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增加粪便重量,刺激肠蠕动,缩短粪便的肠通过时间,从而预防和治疗便秘。膳食纤维富含于谷类、薯类、蔬菜及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中,谷类加工越精细,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越少。
(3)足量饮水:对于便秘患儿强调「足量饮水」,以预防粪便干结,儿童足量饮水因年龄及体质量而异。
(4)增加活动量:便秘的发生与活动量少密切相关,因此预防、治疗儿童便秘应鼓励患儿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培养劳动习惯,每日应有 1 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5)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有畏惧排便心理的患儿,如排便疼痛、有过污便史的患儿,我们需进行心理疏导、抚慰以消除恐惧心理,再进行排便习训练。
2. 药物治疗
(1)导泻剂:常用的导泻药物有:
①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能增加粪便含水量,软化粪便,恢复粪便体积,增加排便次数。硫酸镁等盐类渗透性泻药,能增加肠内容物渗透压,刺激压力感受器,促进肠道蠕动。
②膨胀性泻药:多为不易吸收的植物性或半合成性纤维,如麦麸、果胶等,吸水膨胀成胶体,增大肠内体积,刺激肠蠕动,适用于膳食纤维不足的患儿。
③润滑剂:如液状石蜡、甘油,能润滑肠管,使粪便易于通过,但不推荐长期使用石蜡,因为有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风险。
④刺激性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直接作用于肠壁,增强肠蠕动而促进排便,长期使用有导致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反应,故儿童不宜长期使用。
⑤其他:乳果糖为合成性双糖,不被小肠吸收,可被分解为乳酸或醋酸,降低粪便 pH,并营养肠内有益菌群。对于以上药物的选择,包括去阻塞治疗和维持治疗,对粪便嵌塞患儿予润滑剂结合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以解除嵌塞,维持治疗选用膨松剂或渗透性泻剂,以保持排便通畅。
(2)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及红霉素均有促胃肠动力作用,而加速排便。
(3)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能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降低 pH,抑制肠道有害菌群和异常发酵产生的氨和吲哚类物质,从而调节肠道正常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