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钙(中医补钙最简单的方法)
上一篇我们提到了《钙与人体健康》,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医如何补钙。
其实在中医里,没有补钙这个说法。钙是微量元素,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胃主消化、脾主吸收,人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营养、药物)都要通过脾胃消化吸收,然后运送到全身。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自然也离不开脾胃的功能。所以,健脾是中医的第一要事。
对于一个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如果不先健脾养胃,功效再好的食物,吃进去也是白吃。所以,营养品有滋补和清补之说。我们通常说的,“补也补不进去”。所以有时候,并非大鱼大肉才是营养,有的时候,对于一个身体瘦弱、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萝卜、白菜、小米粥不见得就不营养,我倒认为更适合当下的体质。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虚弱的人,一味肥甘厚腻,大量进补,使得胃气不通,造成鼓胀、大便不通,反而坏事。
说完了脾,再来说说肾。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髄,通于脑,齿为骨之余,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水液、司二便、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这里所说的肾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钙也其中之一,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腰酸背痛,牙齿松动,与中医的“肾精不足”有相似之处。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如果肾的功能不好,整个人的精神气儿都不好,容易早衰。表现在头发上:须发早白;表现在脸上:皱纹提前出现;表现在耳朵上:耳鸣;表现在眼睛上:视力减退;表现在生殖上:生殖能力下降、更年期提前;表现在骨骼上:牙齿松动脱落、骨质疏松等等……
可见中医补钙,重点调脾肾二脏。
重点来了,如何调?可以这么说,补钙就是补脾肾。
一、饮食补钙
知道了重点调脾肾,那么饮食上就针对性的健脾固肾咯!
健脾养胃食物,尤其以莲子、扁豆、豌豆、山药、莲藕、菱角、大枣、小米、燕麦、南瓜、玉米、鹰嘴豆、牛肉、鸡肉等食物为主,加药食同源的食材如茯苓、白术、党参、黄芪、桂圆、石斛等。
补肾固肾食物,尤其是山药、芡实、黑豆、黑米、桑椹、黑芝麻、核桃、腰豆、牡蛎、海带等食物为主。加药食同源的食材如鳖、阿胶、熟地、何首乌、海参、海马、杜仲、枸杞、山茱萸等食材。
尤其是海参,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海参含钙量丰富,每100毫克海参的含钙量为285毫克,另外其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年老体虚之人可以多吃。
日常生活中,多补充这些,对身体有利无弊。需要注意的是:阿胶、熟地、牛羊肉等偏于滋腻的,不宜一次性大量进补哦!
日常生活中含钙率和钙的吸收率:
二、穴位补钙
刚才说了,中医认为,补钙成不成功,在于身体吸不吸收,有些人补了钙,但身体还是缺钙,原因在于体内不吸收。而按摩大都穴,能帮助钙吸收。大都穴就相当于足底反射区的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比例,维持血钙水平。
大都穴“大”,大小之大;“都”,都会。古有四县日都之说,脾主四肢,故“都”含脾土之意。穴在大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该处皮肉丰厚,骨关节隆起,故名大都。为经气所留聚之处。正坐,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促进营血通畅,改善肢体麻木的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该穴对老年人特别重要,这是人体自生的补钙大穴。多揉揉大都穴,能帮你吸收钙质。经常按揉此穴,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酸腿疼,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
每天按摩大都穴,两脚穴位各自按摩10 分钟左右,以自己能耐受的时间和力度为准。
三、足底按摩疗法调节钙的吸收
以甲状旁腺反射区为重点,视具体情况再选配其它反射区。一般缺钙,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胃肠道、甲状腺等反射区。抽筋,加肾上腺、小脑、肝等反射区同时配合肢体按摩,对于缺钙引起的抽筋、手脚麻痹等现象,疗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