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补碘还是禁碘(甲减不吃碘)
“甲减”究竟是咋回事?
说到“甲减”,就不能不谈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重约15-25克。它位于颈前部,喉结下方2-3厘米处,外观呈蝴蝶状,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甲减”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谢综合症。
甲减并不少见。据调查,我国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约为6.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甲减似乎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8:1。尤其是青春期、妊娠期、分娩后和更年期女性更易罹患此病。
成年人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原因有甲状腺手术及放射碘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后期以及碘摄入不足(主要见于碘缺乏地区)等,因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临床比较少见。
与甲亢相反,甲减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临床表现为怕冷、少汗、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心率缓慢、疲乏、嗜睡、反应迟钝、精神不振或抑郁、月经不调、贫血、面色蜡黄、有黏液性水肿等等。此外,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脑发育及生长,因此,婴幼儿期甲减往往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症”。 由于机体产热能力下降,甲减患者会比普通人更怕冷。
“甲减”为何容易被误诊?
甲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不像甲亢那样,有“粗脖子”、“突眼”等典型体征,加之病情进展缓慢,因此,甲减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或漏诊。例如,常因月经不调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因少言寡语、精神萎靡被误诊为抑郁症;因心动过缓、心包积液、浮肿被误诊为冠心病;记忆力减退被认为是年纪大的必然现象;便秘被认为是缺乏运动的结果;体重增加被认为是中年发福……
“甲减”患者并非都需要高碘饮食
不少患者都想当然地以为,甲减就应该补碘,多吃高碘食物,其实不然。甲减患者是否需要补碘要看导致甲减的病因是什么。
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碘;
如果甲减是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则要求低碘饮食,不吃海带和紫菜等高碘食物。因为碘过量会升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浓度,诱发并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在日常饮食上,甲减病人应注意补充足量的铁质、优质蛋白,保证鸡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鱼虾等的摄入;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以免进一步加剧脂代谢紊乱;
尽量避免食用促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马铃薯、大豆、豌豆、花生、核桃等。此外,畏寒的甲减患者平时可用党参、黄芪泡茶饮用,有益气养生的效果。
“甲减”有哪些危害?
甲减的危害是全身性的,轻症甲减可导致畏寒无力、食欲不振、身体虚肿、性功能障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等,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重症甲减可导致心包积液、心衰、血脂紊乱、贫血、粘液性水肿甚至昏迷等。孕龄期妇女甲减可以导致不孕,妊娠期甲减不但容易导致流产、早产,更会影响到后代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