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维康片是抗菌药(抗菌药片硒维康是保健品吗)
抗菌药物&酶抑制剂那些事儿
我们先看一个病例。
男性患者,68 岁,因「颅脑外伤、全身多处骨折」入住 ICU,入院 2 周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9℃,血白细胞 16.3*10^9/L,中性粒细胞 92%,ALT 42U/L,AST 50U/L,肌酐 150umol/L,尿白细胞 1467/ul,胸部 CT 示左肺炎症,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q8 h 静滴治疗 3 天,未见明显改善。
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尿培养示肠球菌,遂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3 g q8 h 静滴治疗 5 天,体温较前下降,波动于 37.8-38.3℃,复查血白细胞 12.1*10^9/L,中性粒细胞 88%,肌酐 510 umol/L,尿白细胞 1200/ul,继予头孢哌酮/舒巴坦 3 gq8 h 静滴治疗。
以上病例的治疗措施中有什么错误及不足之处?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治疗过程中虽然都使用了 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但是配伍的酶抑制剂却有所不同。这两组酶抑制剂难道是随便选择的吗?
实际上,临床上许多医生觉得酶抑制剂是比青霉素、头孢菌素高级,但是又比不上碳青霉烯的一类抗生素,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说明对酶抑制剂不够了解。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目前国内有三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分别为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这三者与 β-内酰胺酶的结合都是「自杀式」,即不可逆、竞争性的。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使 β-内酰胺酶失活的同时自身结构也被破坏,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就像一支「敢死队」,冲在抗菌战场的最前线。
克拉维酸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抑酶作用较强,抗菌活性较弱,可抑制主要由肠杆菌科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也对部分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 KPC 酶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易诱导头孢菌素酶即 AmpC 酶的产生。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凡是含有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适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舒巴坦于 1978 年合成,是国内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品种最多的酶抑制剂。其抑酶作用稍弱,抗菌活性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舒巴坦对不动杆菌有抗菌活性,对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及全耐药的不动杆菌感染时是重要的选择。目前舒巴坦用量我国推荐剂量是 4 g/天,国外推荐是 6 g/天,甚至是 12 g/天,分 3-4 次给药。可抑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部分头孢菌素酶即 AmpC 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 KPC 酶没有作用。
他唑巴坦于 1980 年在舒巴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三氮唑环合成,其抗菌谱及抑酶谱与舒巴坦相似,但抗菌作用微弱,而抑酶作用较强。舒巴坦与他唑巴坦均可透过血脑屏障,故可用于中枢感染。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除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外,其他两个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其配伍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通过抑酶作用,保护配伍药物不被水解,恢复其抗菌活性,也算是间接扩大抗菌谱吧。
常见的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参数如下:
从药代动力参数可以看出,酶抑制剂的半衰期均较短,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也需要多次给药;同时三种酶抑制剂均从肾脏清除,故肾衰患者需注意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