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补钙量(儿童补钙摄入量)

硒宝 02-20 18:05 141次浏览

1、儿童期是骨骼发育的高峰时期,钙和蛋白质都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基本得到满足,但是钙缺乏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 20年来更呈现略有降低的趋势。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是钙摄入不足的高危人群。《中国 6 ~17 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 2010 – 2013》显示,我国大部分儿童都存在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情况,98.8%的 6~17岁儿童膳食钙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膳食钙平均摄入量仅为291.6mg/d,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的1000mg/d 或1200mg/d。

2、骨质疏松症( osteoporsis,OP) 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国家卫健委《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发现,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 0%,女性更达到 51. 6%,远高于男性的10. 7%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 9%。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骨质疏松骨折的总治疗费用将达到254.3亿美元 。

3、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方法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增加骨量,以达到最佳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 。

研究显示,PBM每增长 10%,未来罹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将减少50%,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将推迟13年。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量增加的关键时期,此期骨骼迅速增长、骨密度增加、骨量积累。

影响骨量的因素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防治关系密切。钙与骨骼的强度和结构密切相关。

大部分骨量(即骨矿含量)的累积就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骨量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诸如膳食钙、体育锻炼等,儿童期充足的钙摄入不但可使在青年期达到较高的峰值骨量,而且对于降低老年期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危险性有着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