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富硒水果种植(水果种植毕节富硒产量)
·12 · 耕 作 与 栽 培 2005 年第 4 期 浅析毕节地区水果生产前景与发展对策 陈祖瑶 ( _ 州 省毕 节地区 农业技术推 广站 551700) 黄 勇 郭国雄 成马丽 毕节地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 位于东径 103。 36 ~106。 43 , 北纬 26’21 – – 27’46 。地势西高 东低, 海拔 457- – 2900. 6m, 平均温度 10. 5~15. 0℃, 年降雨 量 870~1440mm, 无霜期 208~289d。气候 温暖湿 润 , 雨 热 同季。境内地形切割纵横, 海拔垂直差异大, 立体气候特征 明显, 生态类型多样, 具有适宜多种类型果树生长发育的自 然气候条件 。 1全区水果生产状况 1. 1水果生产发展历程 历史上, 境内果树是零星栽培, 仅威宁小米的黄梨、 河谷 地带的柑橘相对成片。1949 年, 全区水果总产量 1. 3444 万 t, 其 中: 桃 占 29. 2%、 李 占 27. 2%、 梨 占 15. 8%、 柑橘 占 4. 7%、 其他占23. 1%。50 年代 , 全区年均水果产量 1. 7845 万t , 比 1949 年增 32. 7%, 10 年中 6 年增产 4 年减产, 最高 年产量为 1958 年的2. 1306 万 t。
60 年代, 全区年均水果产 量 1. 2912 万 t, 比50 年代减产 27. 6%, 10 年间有8, 年减产 2 年增产, 1966 年降到 0. 751 万 t。70 年代, 全区年均水果产 量 I . 3716 万t , 比60 年代增 6. 2%, 增减各 5年, 此间尤以苹 果发展较快, 10 年平均产量 0. 0317 万 t, 比60 年代增长 6. 2 倍。80 年代 , 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建新果园、 改造低产 果树和庭院栽培果树等发展方式重点发展了苹果、 柑橘、 梨、 葡萄和樱桃 , 全区 10 年平均水果产量 2. 2864 万 t, 比 70 年 代增 66. 7%。90年代, 全区年均水果产量 3. 26 万 t, 比 80 年代增 42. 9%, 其中: 苹果 占 16%、 柑橘 占 10. 2%、 梨 占 14. 4%、 桃占18. 9%、 其他 占 40 5%, 结构有所改善。纵观 全区建国以来水果生产 , 以十一届三 中全会 、 特别是 1988 年 成立“ 开发扶贫 、 生 态建设 、 人 口控制” 试验 区以来发展最快 。 据统计 , 1983 年全 区水果总 面积为 0. 3 万 hm2, 总产 量 1. 87 万 t。
到 2004 年全 区水果 总 面积 达 1. 04 : 万 hra2。 总产 量达 4. 09 万 t, 较 1983 年分别增 长 3. 87 倍 和 2. 19 倍。此 间, 由 于推广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 , 果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但在取 得这些成绩的同时, 毕节地区水果生产仍然明显地存在着产 品数量型效益的特点。由于山区经济基础薄弱。 果树生产投 入不足, 科技含量低, 管理粗放。 低产劣质果园所 占比重大, 导致 平均 单 产 较 低 (2004 年 全 区 水 果 平 均单 产低 仅 269. 8kg/ 667rD ) , 优质果品比例较小, 综合生产能力弱, 严 重地制约了全区果品经济的发展。 1 . 2水果分布 80 年代, 毕节地区农科所对全区水果的分布进行了详 收稿 日期 : 2oo5. O6一 O5 第一作者 : 陈祖瑶( 1971. ) , 男 , 农 艺师, 从事果树栽培工作 细调查, 将全区水果分布划分为 3 个经济栽培区。 1. 2. 1 西部 高中 山、 高原温和 、 温凉气候 苹果 、 梨栽培 区 含威宁自治县和赫章县西部海拔 1800~2200m 区域, 年均温 10. 5~14℃ , ≥ 10℃ 积温 2500~4250℃ , 年 均 日照 时数 1805h。
区域内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日照时数长, 且昼 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产物积累, 是毕节地区苹果、 梨的主要分 布区, 其中, 威宁县是贵州省优质苹果和黄梨的生产基地。 1. 2. 2 中部和东 都低 中山温和 湿润 气候核 果 类、 浆果类水 果 栽培 区 含毕节、 大方、 黔西、 金 沙、 织金、 纳雍 等( 市) 县海拔 1000~1800m 区域 , 年均温 12~14℃ , ≥10℃ 积温 3500~ 4200℃, 年均降雨量 1000~1100mm, 年均日照时数 1120~ 1377. 7h, 土壤 肥沃 , 水源 丰 富 , 地 势 相 对 平 坦 , 是 全 区 桃 、 李、 杏、 枇杷 、 石榴、 葡萄、 草莓等水果的主要栽培区。 1. 2. 3东部 和北 部低 山河谷温热气候柑 橘类水果栽培 区 含毕节 、 黔西 、 金沙 、 织 金等县(市 )海拔 457~1000m 的 赤水河流域、 鸭池河流域、 六广河流域、 乌江库区、 偏岩河流 域等低热河谷地带, 年均温 15~19. 57℃, ≥10℃积温 5000 ~6800℃。热量资源对柑橘类水果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是全区柑橘类水果的主要栽培区, 已建成 0. 133 万 hm2名优 柑橘生产基地。
2水果生产存在 的 问题 2 . 1品种结构不合理 毕节地区绝大部分水果生产是在 8O年代实施“ 3356”工 程和“4 园 3 场” 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政府主导思 想侧重于生态效益 , 加之项 目规模大 、 建设周期 短 , 导致大 面 积的新建果园缺乏合理规划布局 , 且品种落后、 结构单一, 成 熟期较为集中, 市场价格低, 果农生产积极性受挫; 同时, 大 面积果园缺乏后续管理 , 品种改 良换代跟不上, 导致全区低 产 果园 面积大 , 老化 、 劣质品 种数量 多。这一 现象严 重地 制 约了全区果品经济的发展。 2 . 2投入不足 毕节是传统的“老、 少、 边、 穷” 山区, 自古以农业为主, 农 民文化素质低, 经济落后, 果树生产缺乏必要的投入, 管理粗 放 , 科技含量低, 属典型的广种薄收栽培方式。同时, 由于经 济基础薄弱, 政府对果树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 一方面, 对果农 的扶持力度不够, 没有很好的鼓励措施去促进果农提高种果 的科 技含量 ; 另一方 面 , 对果树 实用 技术 推广 机构 建设 的投 入不够。 目前为止, 全区仅 2 个县设有果蔬站外 , 其他县(市) 均由农技站代管, 技术推广部门因人员少 、 技术力量薄弱以 及工作经费困难等因素, 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的开展面 小、 局限性大, 到位率低, 远远满足不了大面积果树生产的需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