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水培富硒蔬菜(富硒蔬菜为什么不能喷洒叶面肥)
特色
春色
育苗
水培
双膜
“青海蔬菜看海东,海东蔬菜看乐都”。作为我省传统的农业种植主要区域之一,乐都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就成为青海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尤以长辣椒、紫皮大蒜、双膜马铃薯闻名。
时隔多年,一场城市建设的新潮让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被弱化的时候,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撤县设区以后,城市建设征占了大量耕地,乐都人恐怕没菜可种,“蔬菜大县”或许风光不再。
这着实不是一句简单的质疑。尤其对于这座未来海东市的核心城区而言,这种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乐都人意识到,新城建设中的“蔬菜大县”已经走到了转型发展的窗口期。
既要秉持历史的传承,又要考量现实的禀赋,更要关乎长久的发展,在多方寻找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协调发展的突破口之后,乐都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了“三农”发展上。
还是这片土地。一场新的农业创新大潮在河湟谷地涌动:一个个城郊型观光农业景点、一处处规模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一家家农业生产企业、一个个家庭农场出现在乐都区广袤的田畴上,形成了引领农业发展方向的时代范式,奏响了以现代农业为基调的时代旋律,生动地诠释了“蔬菜大县”如何转变为“生态农业大区”的绿色答案和传奇故事。
产业更优激发发展新活力
处于河湟谷地的乐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了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的自然禀赋。
高庙、洪水的大白菜、娃娃菜;碾伯的地膜马铃薯、架豆;高店、共和的乐都紫皮大蒜;寿乐的乐都绿萝卜等,乐都作为青海省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各个乡镇凭借“优特精”农业优势,通过“农文旅”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碾伯镇下寨村双膜马铃薯基地,一座座拱棚鳞次栉比。棚内的马铃薯已经开花。据介绍,双膜马铃薯六月上旬就收获上市。2016年,双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70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3.6/公斤,亩收入7100元,加上复种蔬菜平均亩收入3720元,两项合计亩收入最高达13000元左右。
在中坝乡何家山村,有青海省最大的藏香猪繁育养殖基地。散养的藏香猪喝山泉水、沐阳光浴,俨然生活在世外桃源。合作社从甘肃甘南、西藏林芝、四川阿坝等地引进240头不同品种的藏香猪,进行杂交繁育,为培育“乐都藏香猪”进行提纯育种。
位于乐都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青海晖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经营的食用菌如今正成为生态循环农业链条上的一环。合作社使用玉米秸秆来培植食用菌,秸秆在培植过食用菌之后,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形成了一条绿色产业链。
农民更富点亮增收新希望
转型,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对于正处于全面小康决胜期的乐都而言,尤为关键。
走进洪水镇下王家村,种菜的“老把式”们正忙着在垄上点播马铃薯,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去年,我们复种的包心菜一颗卖到了2元钱,收入好,今年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村上的致富能手王应和介绍说,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春种马铃薯秋栽包心菜,一年两茬,收入好,土地循环快。
在下营乡祝家村西面的一座山洼里,3万多株山地樱桃树已经吐绿,3000多只绿壳蛋鸡偶尔跑至山间练练脚力,一派怡然自得。
乐都区是国家级贫困区,这里山大沟深,但是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充沛,绿壳蛋鸡是其中一个代表,以所产鸡蛋呈青色又被称为绿壳鸡,具有高锌、高硒、高碘和低胆固醇的特点,被称为“鸡蛋中的人参”。
“过去老百姓散养这种鸡,能有20%的绿壳蛋就不错了。”乐都宝金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保金边打开一个鸡蛋边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标准化养殖技术和合作社的统一管理,绿壳蛋可以达到90%以上,效益翻了好几番。”
“关键是,樱桃林为绿壳蛋鸡提供了活动场所,而绿壳蛋鸡消灭了林间的害虫,鸡粪又为樱桃树提供了优质农家肥,循环着呢!”王宝金高兴地说道。
据统计,2016年,依靠菜、果、牧、菌、药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格局,乐都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了11.8亿元,同比增长5.6%。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42.7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达94%。全区蔬菜总播面积为10.74万亩,较上年增加1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1.1万吨。这对于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的乐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乡村更美铺筑农民致富路
在位于乐都区高庙镇苍龙坡的乐都清泉樱桃合作社生产基地,棚内的樱桃树上挂满了果子。“再过一个月樱桃就成熟了,已经有不少订单,很多人就认‘清泉’这个品牌。保守估计按照每市斤100元计算,今年一个棚有20万元的收入。”基地负责人杨培发自信地说。
“天价”樱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乐都区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杨培发和妻子秉莲都是勤快人,2010年起在苍龙坡流转了580多亩荒地,投资大果樱桃种植。以前樱桃进入丰产期需要8年,杨培发通过反复试验,栽种的樱桃4年就进入了丰产期。
“过去,农民满足于种产品。如今,品牌农业释放更多市场红利,农民不仅要选好种、育好苗,更要种品牌。好砧木、好种子,加上好技术、好管理,才能有好产品。”杨培发说。
在“农旅”结合理念的倡导下,乐都催生了诸如草莓、人参果、木瓜等一个个特色种植项目,并随之出现各种采摘现象,成为激活乐都发展“大农业”的新动能。
乐都区农牧局局长马元平表示,为全面提高蔬菜整体效益,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上水平、上台阶,乐都区加大对蔬菜产品的培育力度,全力打造乐都蔬菜品牌。如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黄河彩篮品牌等。
春色满园带动示范力强劲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乐都农业示范园,一股清新的菜香扑鼻而来,满园的各色蔬菜鲜嫩欲滴,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挂满了藤蔓,各区域管理人员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不同栽培基质对比试验等工作,园区满目葱郁,一片生机盎然。
“随着园区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农户对蔬菜苗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们也一直努力为农户提供优质蔬菜种苗,把各种蔬菜品种推广到群众中去,让他们发展蔬菜产业,提高收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祝元甲告诉记者,2016年园区完成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共生产销售蔬菜种苗5364万株,向周边县(区)推广种苗2253万株,栽培面积7510亩,区内推广种苗3111万株,栽培面积10370亩,带动本区及周边区域的7152户蔬菜种植户直接受益,增加蔬菜种植户收入1450万元。
经过数年的建设,乐都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了示范和引领农业发展方向的有力引擎,逐步成为休闲的乐园、科普的课堂、恤农的载体和增收的样板。园区内,已有宏恩科技、天露乳业、荣泽生物有机肥、恒大饲料等重大项目建成生产,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态势。
在“生态大农业”的牵头下,大产业链随即跟着亮了起来。乐都应用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采用“互联网+O2O+会员制”的复合营销模式,把乐都的富硒农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区现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1个,各类集贸市场和季节性批发市场10个,蔬菜信息代办处5个,蔬菜产品经纪人达360多人,2000多个体贩运户常年从事蔬菜批发和运销。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三农”发展不变的战略支撑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乐都,这座昔日蔬菜大县正阔步前行在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新路上。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