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的富硒的含量(富硒面粉与普通面粉)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记者王海滨 通讯员王秀娟
5月27日,洪洞县辛村乡马三村农民刘林虎已经做好小麦收割前的准备,再等十来天,家里的200亩富硒小麦就能收割了。
优质特色小麦蓬勃兴起
“山西面食”享誉全国,跟做面的技术有关,也和做面的原料有关。小麦作为面食的首要原料,不可或缺。专业的家庭主妇都知道,不同的面粉做出来的是不同口味和风格的面食。特定的面食制品需要特定的面粉种类,如今在各大超市,“强筋粉”“标准粉”“麦芯粉”“饺子粉”等名目繁多的面粉让人目不暇接,面粉消费俨然已进入了“分众化”的时代,显然,一样的小麦不能满足多样的需求。
山西光照充足、温差大,生产的商品小麦蛋白质、高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推进优质专用和绿色发展,是山西小麦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农业部全国优质小麦区划中,山西中部和南部麦区,分别被划定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和黄淮北部中强筋麦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山西选育的黑小麦、糯小麦新品种,如冬黑1号、运黑101、运黑14207、运糯32等,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翼城、尧都、洪洞等地种植糯小麦1000余亩,年生产糯小麦原粮300吨-350吨,开发了优质糯麦仁和石磨糯麦粉等新产品。
从2016年开始,山西在洪洞、翼城、夏县、河津4县市实施农业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创建县开展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全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总结“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着力解决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技术间协同不强的问题,引领全省小麦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好小麦就有好收益
在洪洞县,有一片254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据山西省地质局测定,这个区域土壤硒含量达到了0.4mg/kg以上,主要分布于龙马、辛村、赵城一带,这个区域为洪洞县冬小麦的主产区。在这个区域广泛普及种植的富硒小麦,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刘林虎所在的辛村乡正好就位于这一区域。
刘林虎2016年开始种富硒小麦,收益不错。到2017年下种的时候,他就流转了200亩地都种上了富硒小麦。刘林虎说:“种、收都是机械化,也不用多费劲,富硒小麦每亩能收700来斤,总算账大概年收入能比普通小麦多二三万块吧。”最让刘林虎感到省心的是,富硒小麦根本不愁卖,附近的硒康乐商贸有限公司会上门来收。
只有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带动基础种植业的积极性,也才能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不畅的问题。山西硒康乐商贸有限公司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洪洞县富硒小麦的销路问题,也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原则,带动了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从2013年起,硒康乐商贸有限公司就开始进行小麦面粉、麦仁、麻花、麻托、月饼、棋子豆等富硒小麦产品的加工销售,并注册了“槐乡硒源”商标,和周围的富硒小麦种植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的产品秉承食药同源理念,先后经过了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等权威部门检测,含硒量达到了国家富硒产品指标。目前,公司正努力链接富硒小麦生产、加工、营销,形成富硒小麦产业链,打造富硒功能园区,力争把更多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增加产后附加值,使富硒区农民都能享受到质量农业、功能农业带来的实惠。
科技推广助推优质小麦大放异彩
优质化是未来小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能对得起“优质”“专用”称号,一方面需要科技工作者培育出更多的高产优质麦品种,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推动优质小麦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2017年开始,山西省在“减肥”方面开展了“三替代两培育”行动,即用配方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主体。山西省农业厅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小麦种肥同播技术等,推进优质小麦的长足发展。
在“有机旱作农业行动”农技集成创新工程中,山西把小麦探墒沟播技术作为一项主推技术大力推广,2018年推广面积40万亩。下一步,山西将结合部级和省级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开展万亩单一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实行订单生产,专收专储,体现优质优价,推进全省小麦优质专用化进程。相信随着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山西面食”会做出更多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