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富硒面粉生产(富硒面粉硒含量标准)

硒宝 02-02 18:09 118次浏览

一粒小麦,能“变成”什么?

山东省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州中裕”)对小麦等原料深度开发、综合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将一粒粒小麦“变成”500多种产品,让田间地头的麦香“飘”到千家万户。

滨州中裕成立于2003年,现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说,多年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探索“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起“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小麦产业链。目前,公司年小麦加工能力100万吨,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

种植源头育良种

小麦质量是面粉质量的基础,小麦的质量又取决于麦种。

滨州中裕重视对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是全国获得独立小麦育种权的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强筋小麦、抗旱小麦、富硒黑麦……在滨州中裕农作物新品种繁育基地里,小麦品种丰富多样,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育种目标。

今年夏收时节,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正在育种基地收麦的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研发中心主任李恒钊猝不及防。顾不上穿雨衣,他和团队冒着雨坚持把地里的麦子收完。“这是处于关键研发期的1000多个育种资源,再大的雨也要及时收割。”

李恒钊的团队是滨州中裕三支育种团队之一,企业相继组建程顺和院士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育种团队、中裕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队伍。“我们还建立了生物育种实验室、省级定点小麦品质检验室,重点研发适应盐碱地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付蕊说。

截至目前,滨州中裕已经自主研发出“裕田麦119”“裕田麦126”等1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改善当地小麦种植品种、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付蕊告诉记者,滨州中裕的小麦种子来自自己的育种基地,原粮也主要来源于自有和签约种植基地。

滨州中裕创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推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10%以上收购”的优惠政策,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的管理模式,推动订单小麦面积不断扩大,产出效益不断提升。

“每斤多卖0.2元,200多亩优质麦能多收4万多元。”今年夏粮收购季节,看着自己种植的优质麦沿着传送带进入粮仓,滨州中裕订单种植农户肖军乐得合不拢嘴。据介绍,滨州市滨城区90%以上的耕地,都种植滨州中裕的小麦良种。优质小麦订单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200万亩,带动35万农户年增收5.1亿元。

精深加工强科技

滨州中裕订单基地收获的粮食,通过专收、专储、专运,进入初加工环节。

付蕊介绍,在小麦初加工时,仅提取小麦30%最精华部分,生产各类高档功能专用粉,以及品种繁多的面食制品。次粉和中路粉进入深加工,开发蛋白粉、变性淀粉、胚芽油、麦胚多肽、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

科技创新是立业之基、强企之源。为做强小麦精深加工,滨州中裕持续完善创新体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精进生产工艺、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加工质量。尤其是近年来,滨州中裕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等加强合作,全力攻坚小麦精深加工与功能食品研发。

滨州中裕与江南大学合作的“小麦麸皮高值化综合利用及其产业化途径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这个项目从小麦麸皮中成功提取出高品质小麦膳食纤维,科学配制出高纤维面粉、高纤维挂面等产品。膳食纤维产品的利润比普通产品提升30%以上,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4.2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付蕊介绍。

小麦膳食纤维粉的研发主管郭春秀说:“我们采用分离技术、短时干燥等工艺,保证纤维粉产品纯度和质量,产品水溶性指数显著提高,极大改善了纤维粉的冲调性。”

在滨州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里,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车间已经投产;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蛋白肽实现重大突破,大幅提升小麦利用价值。

凭借科技研发优势,滨州中裕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8项,取得发明专利等17项;持续开展新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累计取得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

滨州中裕在质量提升上也下足功夫,产品生产过程中设置九道关口。比如,原料入厂三道关口:原粮收购检验、入厂初检、入库复检。安全生产三道管控:生产流程监控、跟班化验检测、研发中心综合复检。产品出厂三道检验:产品入库检验、库存定期抽检、产品出厂检验。“依托九道关口,运用大数据技术及产品留样存档制度,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上市产品可追溯、可召回。”付蕊说。

基于对质量的坚守,滨州中裕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1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先后有20多款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名录,并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畅通链条微循环

滨州中裕延长产业链,不仅体现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还体现在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服务终端市场等方面。

如何解决小麦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我们通过创新再造工艺流程,将种植、加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融合,形成上下游严密承接的闭合式循环。”付蕊说。

在滨州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十几个绿色大罐展现在记者眼前。“这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装置,分别为预处理罐、沉淀罐、厌氧罐、调节罐等。”滨州中裕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负责人张敏说。

在中国农科院的指导下,滨州中裕建设了大型沼气热电联产工程。小麦深加工环节产生的部分废液和养殖环节产生的粪污,一同进入废弃物循环利用装置,产生的沼气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再次回归到加工环节;沼渣、沼液则输送到小麦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

服务终端谋市场,滨州中裕还将优质产品端上餐桌。利用“商超合作”模式,滨州中裕大范围建立销售网点与社区终端店。同时,积极开拓线上市场,除了与知名商务平台合作外,自建电商平台,扩大品牌效益。此外,滨州中裕跨界发展餐饮商超业,打造食品快餐品牌、西点品牌等。

通过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滨州中裕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解决了加工、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废弃物利用—液态饲喂—生猪养殖—沼气热电联产—有机肥—小麦/蔬菜种植”的产业绿色循环链。业内专家评价称,产业链真正做到了把每一粒小麦从皮至里“吃干榨净”。

谈到未来规划,付蕊说,企业将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优质小麦订单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发力小麦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打造高端健康食品生产中心。(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