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面粉宣传视频(富硒面粉是骗局吗)
我省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破题开局到全面落实,各地亮点纷呈,成效明显。近年来,全省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指导,支持各市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粮食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不断打造区域市、县品牌,因地制宜地推动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结合全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本期为大家选择了粮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有区域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市县的典型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交流。
示范市
中国杂粮之都——忻州市
忻州市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把杂粮作为调整粮食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以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市为抓手,以完善产业链、利益链、政策链为重点,狠抓杂粮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强力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农民脱贫增收。
抓龙头,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扶持重点杂粮加工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市建设,依托全市杂粮资源优势区,每县(市、区)遴选2-3个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开发杂粮精品、富硒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全力推进杂粮产业提档升级。
抓基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园区引领。坚持“一县一业一园区”,推动各县建设以杂粮为重点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加强示范带动。每县建设一批规模化优质杂粮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提高全市杂粮生产水平。忻州市“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市建设种植基地30750亩、订单种植62282亩。形成标准倒逼。按照不同作物和生态区域,制定完善杂粮主要作物生产操作规程,实现主要杂粮作物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
抓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建成“中国杂粮之都”“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培育了忻州“民宇”甜糯玉米、“石鼓”有机小米、“华青康源”有机藜麦、“老农贡”冷榨胡麻油、“福满园”有机燕麦、“璟玉”有机甜糯玉米、“炜岚”红芸豆、“莲宇康”系列富硒杂粮等地方名优品牌产品。
抓服务,强化产业要素保障。始终坚持杂粮优先发展战略,从政策、资金、机制、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强化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杂粮企业及合作社给予奖补。成立了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和省农科院忻州分院。
中国小米之都——长治市
长治市紧紧围绕“举特色优势牌,走有机旱作路”的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建设全产业链服务,致力于将粮食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推动“长治小米”品牌建设,精心打造小米“特色”“优质”牌,为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2018年,长治市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山西省优质小米强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冠名“中国小米之都”。全市紧紧围绕精心打造“长治小米”特色品牌这一目标任务,多措并举推动小米产业做优做强。一方面政府搭台、创优环境,打造“长治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另一方面企业唱戏、输出优质产品,打造企业优质品牌。2019年,长治市多次组队带领本市谷子加工企业、优质品牌产品,赴合肥、厦门等地进行品牌推介,设立主题展馆,致力于将“中国小米之都—长治”这张名片擦亮叫响,并充分利用这张名片,将长治市打造成为我省向东开放和承接中原城市群的枢纽型门户,助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华夏文明 运城面粉——运城市
2019年,运城市出台了《关于小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打造“运城面粉”品牌,市发改委作为牵头单位,在市政府主导下成立了运城市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运城面粉”品牌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运城面粉”商标注册成功。201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运城面粉”、“logo+运城面粉”这两个商标标识发布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步审定公告》。2020年2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商标公告》,核准注册,予以公告。
积极宣传推介“运城面粉”。在太谷第六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运城面粉”获“山西农产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在《粮油市场报》举办的以“好粮油、强品牌、惠民生”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粮油榜上,“运城面粉”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用品牌”称号。
全方位推动小麦产业发展。运城市着力打造优质专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在全市8个县(市、区)建立12个品种共6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开展5个优质专用小麦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点,总试验面积250亩。建设特色高效粮食生产示范点2个,总示范面积60亩。同时加快《“运城面粉”团体标准制定项目》的落实。预计2020年10月份全部完成行业自律、“运城面粉”产品、“运城面粉”加工工艺和“运城面粉”标准化种植4个团体标准。
中国杂粮强市——朔州市
朔州市把杂粮加工业列入全市“2+7+N”现代产业布局中,以“三麦两米一豆”为抓手,全力打造燕麦、荞麦、藜麦、小米、玉米、绿豆六大产业集群,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产量在4.5亿斤上下,杂粮年加工能力达28万吨,杂粮加工转换率达70%以上,年加工销售收入13亿多元。
实现杂粮产业“五优联动”。一是建基地,优粮优产抓粮源。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打造绿色小杂粮种植基地50多万亩,实现了区域化连片种植、集中管理、机械化作业。山阴县的鑫霏、惠牧源、怀仁龙首山集团3家企业,建立起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优质粮食质量监测追溯体系。目前,朔州市加工企业取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12家、有机认证5家、绿色认证10家。二是签订单,优粮优购带增收。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约定,以高于市场价0.1-0.15元/斤收购,使农户增收50-100元/亩,提高了农民收入,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粮源,实现了农企双赢。三是强产后,优粮优储保安全。朔州市投资6639万元,新建产后服务中心13个,新增仓容近10万吨,实现了六县(市、区)“五代”普惠服务全覆盖。粮食企业通过开办“粮食银行”,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业务,仅“代储存”就可为农民减少产后损失达80%。四是重科技,优粮优加提产能。近年来,朔州市40多家杂粮油脂加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各级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亿多元,用于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五是创品牌,优粮优销促增长。在获得“中国杂粮强市”等3个区域优质杂粮品牌基础上,2019年山阴县被命名为“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山西鑫霏“百汇农珍”、怀仁龙首山“晋之坊”小米被授权使用“山西小米”商标,荣获第二届全国小米品鉴大会上榜产品,一斤优质小米卖到30元,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东南亚等国。平鲁红山荞麦米、山西鑫邦“健康”牌燕麦片入选国宴,“天下康生”等7个杂粮油脂品牌荣获“山西好粮油”产品。“品牌亮”已成为朔州杂粮产业经济的特点和缩影,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示范县
淘乡甜阳曲小米
在阳曲县207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辛勤的15万人民扎实推进以优质小米为龙头的特色杂粮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建成了三千亩优良谷子种植基地,国家、省、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亲临“阳曲小米”种植加工基地调研指导,为优质杂粮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9年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阳曲小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曲小米”荣获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小米品鉴大会“上榜品牌”和“功能营养小米”殊荣。以农合盛、清风良业、太后香和恒盛粮店为龙头的旱地优质小米产业龙头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销量突破3000万斤,带动4000余农户年增加收入3000余万元。
小米加步枪 好米在武乡
2019年,长治市武乡县加快粮油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为目的,大力宣传和推介“武乡小米”。一是“以节为媒”,进行品牌化推广。坚持“走出去”战略,以节庆假日为媒介,全力向外推介武乡小米,拓宽小米销售渠道,先后举办了“中国小米之都”首届春播节、第三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武乡小米开镰节等活动。二是持续提升“武乡小米”品牌社会影响力。2019年3月,成功召开了武乡小米行业协会品牌建设推进大会,进一步做实了“武乡小米”品牌宣传,引领武乡小米健康发展。三是强化政策项目带动作用。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为主体新建“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工程,以小米产业为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集科研、教育、生产加工、乡村体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一年来努力,武乡小米逐步的得到市场认可,“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健康粮油 生态五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五台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动“中国好粮油”行动,唱好加强领导、推动引领、示范带动“三部曲”,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奏响了“生态五台,健康粮油”主旋律。
政府统筹,部门推动。组建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依托县发改局推动全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将“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工程纳入到2020年政府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县长和分管领导亲自深入现场,指导工作,落实资金,化解难题。发改、农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联动,跟踪服务,强化督查。形成了政府统筹,上下协同,部门推动的工作机制。
引优品种,创优品牌。依托区位优势,以提升粮食品质引导农业生产,延伸“从田间到餐桌”粮食产业服务链,全面实现绿色种植、安全供给。全县形成了“蟹田米”、“佛地黄”、“三叶稻花”等优质粮油品牌。
企业担当,助力脱贫。充分发挥“企业+贫困户”经营模式,通过技能培训,吸收贫困户参与产供销各个环节,实现贫困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互动双赢。
五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了“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为全县粮油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活力。
富硒之乡 山阴小米
近年来,山阴县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总要求,紧扣“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两大基地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全省首届粮食产业经济交流现场观摩会在山阴县黄花梁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胜利召开;同年10月17日,山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乔新文同志带队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国际粮油博览会,并在博览会开幕式上颁取了“中国富硒小米之乡”这一称号。
全省粮食产业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实施、整体提升,离不开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太原市加快实施“退城近郊”,发展物流产业园区;大同市打造“中国大同杂粮创新中心”,粮食购销贸易独树一帜;晋中市以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带动,粮食精深加工和方便休闲主食产业初具规模;临汾市传承“棉麦之乡”美誉,构建襄汾、翼城、洪洞面粉加工产业集群;其他各市也在粮食产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迸发出更加充沛的发展活力,展现出更强劲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示范市、县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粮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结合当前粮食产业现状,培育长治、运城、朔州、忻州4个示范市,在其他市培育10个示范县,在建设山西现代化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上有新担当、新作为,争取新突破、新贡献。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