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地瓜济薯26(济薯21)

硒宝 02-01 18:14 153次浏览

富硒地瓜济薯26(济薯21)-硒宝网

一条东西走向的乡村公路,将遊邀村南的数百亩红薯田一劈两半,路南的是百余亩种了济薯26号新品种的红薯地,北边则是传统品种忻薯田。抬眼望去,尺余高的红薯苗郁郁葱葱,绿色连天。这里,就是被遊邀百姓称为镇书记“红薯考场”的地方。

7月5日,临近响午时分,日头下的乡间田野,依然是湿热四溢。在前往村支书苏全虎百亩红薯示范田的乡间小路上,下车前忻府区董村镇党委书记石培银给调研组一行人出了道考题:“大家仔细观察,同样是红薯地,看看路南路北的有何不同?”

区农委的赵科长一个跨步进到路南的红薯地,“济薯26号”的标牌格外显眼。只见他蹲下身,手抚绿苗,观察得很仔细,稍许他又起身来到路北的红薯地里,观望着眼前同样翠绿的红薯苗……同行的调研组一行六七个人亦都满脸不解与悬疑……

看到一行人沉默无语,苏全虎赶忙过来“圆场”,他很自信地解读了“南薯”与“北薯”的不同:“炽热的阳光下,我红薯地里的苗,茎不弯,叶不衰,株株‘挺首’样不改,偏偏不怕太阳晒;瞧瞧那边地里的红薯苗,像是从战场溃退的‘残兵败将’,一副萎靡不振缺了精气神的样。这只是个表象,更重要的是到秋后我一亩地5000多斤的产量,以及薯形匀称和口感、甜度上的优势,几乎不出地头,红薯就被经销商整车整车贩走,就说去年每公斤一块二的地头价更是远远高于传统品种,算下来收入了十几万……”

“农民最讲实惠,事实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石书记津津乐道给全镇农户和农民们所设的‘红薯考场’的意义。当然我必须继续做好示范,得力配合,否则考场就没了意义。”苏全虎进一步解说道。

为了给全镇试行的“村支部书记示范田工程”造势助威,镇党委书记石培银带头流转了村民两亩地,去年全部种了中药材黄芪,“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体验了一回“种田把式”的感觉,因此获得了百姓“种田书记”的称谓。

记者注意到,满头冒汗的石培银脸上掠过一丝惋惜的表情,很快镇就定地表示,希望把路南路北的红薯地作为一个倡导村民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现场教习基地,让老百姓自己看、自己分析、自我总结,从而激发出更为积极的内生动力,从而走上民富村兴之路。民之所“呼”,来自事实与比较,更加真切;我有所“应”,源于实践与引领,更加给力。

一场生动的现场讲习,使调研组一行人亦受益匪浅。立地忻府典型的农业大区,乡村振兴之路从何入手,怎么走?董村镇率先试行“支部书记示范田工程”,抓住领头雁队伍建设不甩手,打通农村“三基建设”的神经末梢,形成了“支书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格局,初步实现了支部书记自身致富及带富能力极大提升的目标。

“‘村支书示范田’,‘示’什么?‘示’的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刚开始以为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心想这对一个种田把式来说也太容易啦,以为上头只是喊一喊而已。其实,我和少数几个村支书都想偏了想错了,那是不对的。”今年种了22棚富硒西瓜的南胡村支部书记张春生说,“示范田开始种之前,我们十几个村支书首先是进行了‘内学’,参加了镇里主办的职责培训和政策宣讲;接着是‘外看’,走出去到高城乡看辣椒、解原乡观大棚、奇村镇品西瓜;再就是请回来‘教’,镇里把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请回来传技术,教技能,授要领……这才是完整的‘示范田’的含义。”

据了解,在今年初的一次镇党委会上,经镇长陈强提议,镇党委决定把村主任以及支村两委主干都纳入示范田工程布局中,进一步丰富了“村支部书记示范田工程”的内涵,董村镇也迎来了新一轮农民积极主动投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全民奋起实现乡村振兴的热潮。

实践效果明显,董村镇推行“村支部书记示范田工程”,为全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树起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