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富硒地瓜(河南兰考红薯网购)

硒宝 02-01 18:12 122次浏览

河南兰考富硒地瓜(河南兰考红薯网购)-硒宝网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兰考决口改道,多条黄河故道横贯东西,造成“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肆虐,全县形成了40万亩的沙化土地。

20世纪60、70年代,兰考大地到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沙荒、沙地,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严重,风起沙飞,遮天蔽日。1963年,全县有沙荒、沙丘261个,沙丘群63个,沙垄17条,占地1.8万亩,危害耕地40万亩。当时坝头乡朱庵村整个村庄被一条半月形沙龙包围,最大的沙丘达到9.9米高,人民群众深受风沙危害,当时流传的民谣说:“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

1962年冬,焦裕禄同志到兰考工作后,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斗水灾、治盐碱。50多年过去了,全县人民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鼓舞下,按照习总书记对兰考的改革发展工作提出的“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三条指示,咬定治理风沙,实现脱贫目标不放松,绘就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的兰考,沙地筑起林网变良田,沙丘营造森林变美景,焦裕禄书记当年盼望治理的座座沙丘如今成了片片绿洲,挺拔的泡桐树成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从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同志倡导栽植泡桐,以“贴膏药、扎针”的办法治理风沙开始,多年来,兰考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重点,每年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造林绿化活动。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中,兰考县人民群众探索出了农田林网、农桐、农枣、农条间作,防风固沙林,窄林带小网格造林,灌淤压沙等多种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翻淤压沙,给沙丘“贴膏药”。二是拉沙造田,对低平沙丘进行平整造田。三是“四面围攻,中间封顶”,对面积较小的沙丘采取全面造林的方法进行封闭,对面积较大的沙丘采用先周围造林,阻止沙丘移动,然后再逐年造林进行封顶。四是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网,对平沙地,营造100~200亩的小网格,大搞防护林网建设,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五是多树种农林间作,探索成功了农桐间作(5米×30~50米),农枣间作(5米×15米),农条间作(1米×10米)、农果间作等不同的农林间作模式,不仅起到了治理风沙的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2016年以来,兰考县坚持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森林城市为目标,以国储林建设为抓手,以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坚持“多种树、种大树、种本地树”的原则,共完成防沙治沙造林面积10万亩,植树1700余万株,生态廊道绿化建设396条,1300千米,造林4.2万亩。全县40万亩沙化土地、26万亩盐碱地、1600个大小沙丘已得到根治,境内飞沙地、老洼窝、盐碱滩,都已经长成大片大片的泡桐林。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30万亩,农桐间作38万亩,农田林网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78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1.05%。林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52万吨,是1962年的20多倍,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河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栽下泡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兰考县的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既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同时也带动了全县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兰考县实现脱贫的过程中,林业产业功不可没,本着“把生态建设与强县富民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林业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动力、第三产业为新方向的良好格局;以高档家具、民族乐器、桐木板材加工、干鲜果品生产加工、植桑养蚕五大林业产业为支柱的繁荣局面。截至2016年,全县年林业总产值达90.35亿元。

做大做强“泡桐”经济。一是桐木板材加工基地。以兰考华美实业有限公司、鑫福木业公司为龙头,以闫楼乡大李西村加工小区、固阳镇孔场村加工小区及南彰镇、谷营镇等乡镇集散加工专业户为依托的桐木板材加工基地,生产的桐木拼板、贴面板、棺木板及桐木制品远销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国家。二是民族乐器生产基地。兰考泡桐质地轻软,抗腐耐热,绝缘隔热,不变形,纹路清晰,声学品质和共振性能极佳。1995年,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后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作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首选材料。目前,全县共有民族乐器厂39家,从事乐器销售商家200家以上,从事乐器生产加工人员有10000多人;主要产品有二胡、古筝、琵琶、扬琴、柳琴、古琴等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产销65万台(把),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16.5亿元。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州牌”古筝更是被评为“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昔日的抗灾泡桐树如今已成了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三是桐木家具生产基地。兰考县生产的家具主要以桐木家具为主,目前主要家具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量达40余万套(件)。

兰考华兰实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华兰”牌家具通过了国际上最严格的日本国家标准,目前主要销往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地,并且在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直销点。兰考华兰家具有限公司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企业。固阳镇范场村是个有150多户、800人左右的自然村,从1986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经过30年的发展,从当年的1家乐器厂发展到了现在的42家。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52000多台(把),生产乐器音板及各种乐器配件10多万套,年产值超过1.9亿元,从业人员600多人,安置外地剩余劳动力近200人,仅此民族乐器产业一项使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乐器产品从单一生产古筝,到现在生产古筝、新筝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未见人,先闻声。走到村口,就传来阵阵乐器的声响。进入院内,但见泡桐为原材料的古筝、琵琶、文琴、古琴等摆满小院,就连客厅也有工人在打磨古琴。兰考乐器协会会长汤二法说,村里除了老人小孩之外,只有两种人,或者是老板,或者是制作乐器的手艺工人。为扶持泡桐产业,兰考县政府补助土地流转资金,鼓励农户在沙化土地上种植泡桐,为乐器产业培育资源。2015年以来,兰考就种植泡桐5万余亩。兰考乐器协会会长汤二法带领村民种植泡桐1500余亩,昔日的沙丘、沙岗,如今已变成一片林海。

各种新兴治沙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兰考县不断调整防沙治沙工作思路,把防沙治沙工作与增加林农收入,稳定治沙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小杂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经济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经过市场考察和研讨,按照“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引导果农进行低效经济林改造,发展优质干、鲜果品生产基地。3年来新增小杂果面积2.5万亩,改造低效经济林1.5万亩,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5万吨,经济效益达到5亿多元。

如今的兰考,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沙变绿了,群众脱贫致富了。沙患已除,兰考人民正在通过防沙治沙事业走向稳定脱贫奔小康之路。

兰考县委网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