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

硒宝 02-01 10:07 152次浏览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是春耕时节最常见的画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春耕是稳产保供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必须打好的“第一仗”。眼下气温回暖,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新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农民耕户抢抓时令紧张劳作,各类农机纵横驰骋,大显身手,一幅“智慧春耕图”在葵乡大地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江门日报》报道

农田持续升级

墒情虫情苗情一“手”掌握

昨日,在双水镇文发农场的稻田中,一台耕田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以前的普通农田排水能力较差,遇到恶劣天气,要三到五天才能把水排干。升级为高标准农田后,一天就能够排干水了,还可以有效预防各类水稻病虫害。”该农场负责人张永发说。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近日,新会区887公顷高标准农田投用。双水镇文发农场打造的“智慧农业高标项目试点”成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亮点工程。

据悉,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多项工程。今年1月,双水镇有367公顷(55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并投用,原本零散的地块被改造成灌排自如、便于机械化操作的网格化良田,大大改善了耕作条件。

记者发现,在文发农场的田野中央有一个由栏杆围成的四方形平台,平台上安装了太阳能板、监控摄像头、昆虫诱捕器等设备。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这是刚刚建成的四情监测系统,由气象土壤墒情监系统、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智能性诱测报系统、苗情灾情安防监测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四情综合管理平台组成。这个系统通过WiFi联网,我只要看下手机,就可以随时掌握田间情况。”双水镇文发农场张永发介绍。

据悉,近年来,新会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2011-2021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5万公顷(27.69万亩)。2022年,新会区共新建高标准农田887公顷,分为4个项目实施,涉及双水镇、古井镇、大鳌镇、睦洲镇、罗坑镇,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相关项目已于今年2月初全部完成施工进入验收阶段。

“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属于提质项目(即在原来已建成的高标项目区再进行提质建设),计划建设267公顷(4000)。目前,项目选址、设计评审等工作已完成,计划于10月进场施工,2024年2月底前完成施工。”新会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抢抓农时生产

培育高价值富硒大米

人勤春来早,春耕时节,崖门镇农户们春耕备耕忙,大营盘富硒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营盘”)同样抢抓农时,2月以来,该公司所承包的约40公顷(600亩)农田有条不紊地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但值得关注的是,大营盘在崖门富硒地块上种植水稻,产出的大米会比常规大米价格高出4倍多,充分体现富硒农产品的高附加值。

据悉,富硒米属于大米中的一种,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天然富硒米是指从天然富硒土壤里长出来的大米,营养价值高,受到市场普遍认可。发展富硒产业是崖门镇近年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重头戏”,是促进乡村繁荣、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举措,去年12月,崖门超过5333公顷(8万多亩)耕地被广东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广东省地质学会认定为富硒天然土地,意味着不少在富硒地块孕育出的农作物将会成为富硒农产品,标志着崖门镇富硒产业迈向新台阶。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3月6日,记者来到大营盘在横水村承包的农田上看到,农民熟练操作着农机,翻土、打田、插秧,趁着春光正好,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田野上。“我们种植的是在富硒土壤上通过精选优良水稻品种,利用大自然山泉水灌溉,采用传统农家基肥种植,虽然这种种植办法会让亩产比其他农田低三分之一,但由于种植出来稻米富含人体需要的硒元素,口感鲜美而深受高端市场的欢迎,价格会比常规稻米贵4倍有余,目前主要销往深圳、香港、台湾等地。”大营盘富硒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领介绍道。

黄伟领说:“吃过富硒米的都知道口感、味道好,跟普通大米很不一样,我们产品回购率也比较高。”自2020年起,大营盘一直坚持富硒水稻试验种植,由于富硒产业前景广阔,产品有销路,大营盘今年水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4公顷(510亩)扩大至40公顷(600亩),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擦亮富硒农业品牌。

另外,大营盘还计划在横水村的水稻田上运用“稻鸭共生”模式进行有机种养植,“大概一个月后,待秧苗生长稳定后,我们就会在田里投放小水鸭,水稻为水鸭提供充足食物,水鸭为水稻解决虫害问题。‘富硒’水稻再加‘有机’标志,商品附加值会更高。”黄伟领说。

依托科技支撑

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月的田间地头是春回大地的颜色,近日,记者来到三江镇沙仔岛看到,白鹭齐飞、稻田春耕、蓝天白云,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江门市丰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炳达在沙仔岛承包了超133.33公顷(2000亩)的水稻田,多年来,他积极与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联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三江镇沙仔岛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展广东丝苗米新品种的筛选、展示和示范试验,打造广东丝苗米生产基地和稻米文化体验品牌基地。一缕春风浮动,万物欣欣向荣,正值春耕时节,与其他农田一样,沙仔岛的田野也掀起了春耕备耕的热潮,近一个月来,邓炳达每天环岛奔波,为的是抢抓农时,全面推进春耕进度,目前他所承包的农田已完成育秧工作,准备在一周内进行插秧。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无人机撒播、无人机条播、智能无人驾驶机插秧、机械插秧机插秧……管理如此广阔的水稻田,光靠人手无法实现,“智慧农机”才是制胜法宝,“结合沙仔岛垦复水田的特征,我们团队探索了水稻耕作,包括使用多种无人机开展直播、条播等有机稻管理规程,并对耕种区域进行整地、开沟扫水、防虫防病、有效施肥等试验方案,开展了土壤质量改良提升改造,目前,耕地年产稻谷1000多吨。”邓炳达说。

他坦言:“目前,我已经在沙仔岛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减少了大量人力,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春耕效率。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这是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我会继续对器械进行更新换代,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沙仔岛除了实现“智慧春耕”外,其“稻—渔”共生互促系统也是亮点十足。邓炳达说:“通过对土地实行综合整治后,我们有效利用稻田空间,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简易工程化改造,成功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使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协调共生,达到以渔养田、以稻养水和以渔促稻的目的。”如今,沙仔岛不仅水稻丰收,稻田之间还有鱼、鸭、大闸蟹、禾虫等。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春回大地,天气回暖,“大概再过半个月,便到了投放鱼苗、蟹苗、水鸭等小动物的最佳时节。多年的实践证明,‘稻—渔’共生互促系统的种植模式大有可为,到了收获季节,不仅稻谷、鱼、蟹、水鸭齐齐丰收。”邓炳达说。

机械化育秧

跑出春耕“加速度”

自动化育秧、自动喷灌育苗、高速插秧……一大早,走进古井镇岭北村背坑村小组,田间地头处处是繁忙的景象,一幅抢抓农时、人机齐上,高质量水稻春耕作业图徐徐铺开。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在妍运水稻合作社里,记者看到,大耕户李剑辉一家5口人,在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上分工合作,忙着育秧。

今年60多岁的李剑辉在10多年前,从收割机开始接触机械化种植,如今,妍运水稻合作社里除了自动化育秧机,还有破土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自动喷淋系统、秧盘传送带等各种“装备”。

李剑辉将秧盘放置在育秧机的前端,育秧机自动依次完成撒土、播种、洒水等一系列步骤,一个小时最多可育秧800盘。一盘秧苗,约四两半种子,种植一亩地,需用20盘秧盘。

除了为自家约13.3公顷(200亩)水稻田育秧,妍运水稻合作社还承接本镇、三江、睦洲、大鳌以及珠海地区农户的育秧业务。

“育秧前后需25天,我们预计接超过133公顷(2000亩)水稻早造育秧业务。”李剑辉告诉记者,妍运水稻合作社从去年购入自动化育秧机后,周边便有农户找上门来洽谈合作。

“谷种需先浸泡,经过三天时间催芽,就可以上生产线装盘育秧。制作好的秧盘在阴凉处育苗1厘米高后,转运到田里继续育苗。等待20天,秧苗长到10多至20厘米左右,就可以到水田里插秧了。”李剑辉介绍,自动化育秧不仅让秧苗发芽率高、成活率高,秧苗成长更加均匀矮壮,而且规模化育秧明显降低了成本。

富硒大米1厘米长(富硒的大米)-硒宝网

已经出芽的秧盘,由运输车集中搬到田头的育秧基地——秧田,经过秧盘传送带进行铺盘育苗。秧田间,数十个喷淋装置也适时开启,秧田内瞬间弥漫丝丝雨雾,嫩绿的秧苗开始成长。

“秧田面积有0.87公顷(13亩),育出的秧苗可种植166.7公顷(2500亩)田地。”李剑辉的大女儿李卉妍介绍,秧田里已经设置了喷灌系统,人手开启水闸后,喷头会360度旋转,无死角自动给秧苗淋水。

记者看到,长高的秧苗由李卉妍通过秧盘传送带送到田埂,再由李卉妍丈夫林立峰装到高速插秧机后,便开始插秧。

“现在的科技不得了!”李剑辉感慨地说,机械化春耕的高效,让大女儿一家、二女儿一家,都成了“新农人”。“以前种田觉得很落后、没出息,现在觉得科技感满满,很有成就感。”林立峰笑着说。

记者从古井镇获悉,全镇有超过666.7公顷(一万多亩)水稻田,机械化“部队”已成为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