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富硒大米(三江平原稻米优良的原因)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在一楼展示大厅,认真察看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离不开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想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就要富裕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好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黑龙江佳木斯市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回忆40年来依靠种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历程时感慨万千:“我们农民的小康生活梦想很简单,种地容易,卖粮也容易,我们合作社的成员们基本实现了!”
通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田不成田,路不像路,设施配套不足,种地非常苦,村子离这儿30多里地,凌晨3点多就开着拖拉机下地,用镰刀收割黄豆,晚上10点到家,睡4个小时不到,第二天凌晨2点再起来做饭,准备下地……”传统方式种地的辛苦和低效让刘春意识到,大家生产标准参差不齐,规模小、产出低、经营差,辛苦一年赚不了多少钱,只有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七星农场现有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是北大荒集团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场,累计为国家贡献商品粮超过360亿斤。多年来,农场围绕“良种、良法、良田”开展实验示范,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种植的寒地水稻栽培模式。图为七星农场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一望无际的稻田。 党爱河/摄
“最开始张罗成立合作社,很多人反对,担心赔了。”刘春说,他告诉身边农民,入社后有保底分红,合作社就算赔了也分钱,大家逐渐打消疑虑,慢慢地开始信任他了。2013年,刘春带领当地农民成立了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858亩,以此为基础,实行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取消一家一户的散户经营模式,进行统一种植,打造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很快带来新变化。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采用新的土地整理技术,增加耕地面积2%,水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应用减肥增效技术,采用侧深施肥,鸭稻、蟹稻、鱼稻共生共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6个百分点,化肥减量13个百分点,除草剂减量11个百分点;应用水稻节水技术,每亩用水量由原来的900立方米降至460立方米;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转化,示范园科技贡献率达到了71%。
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达到1956万元,农民每亩效益1070元。合作社成员杨春红说:“加入合作社以来,种地变得简单了很多。集中管理、抱团发展、技术靠谱、农机优惠、土地连片、销售保障,春天我刚播种,秋天的订单已经到手了,我期待的生产省心、生活舒心的小康生活已经在眼前了。”
要保证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重任,发挥黑土带的生态优势,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七星农场拥有各类农机具4.38万台(套),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介绍说。近年来,七星农场加大科技投入,农机化率达到98%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七星农场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孟庆山介绍说:“我们正在试验打造无人农场,用80亩的水田做实验,今年在全国招了34家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像农机比武擂台一样,光靠自己说好不行,你让大家都看一看,是不是完全实现无人化了。”
“即便是万亩农场,也能实现无人管理”,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介绍说。七星农场正在打造智慧农业,借助国家首批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开启农业大数据搜集整理应用工作,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智能化。七星农场是北大荒集团最早建立物联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农场之一,物联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监测装置,以及“3S”技术等。
“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七星农场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先后落实智能化浸种催芽、水稻侧深施肥、节水控制灌溉、宽窄行插秧、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生物技术应用、稻田种养等技术措施,为产粮提质增效创造了前提条件。
2019年,七星农场全体职工克服了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5亿斤,够14亿中国人一天的口粮。七星农场建场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360亿斤。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和安。在广袤无垠的三江平原,记者欣喜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在实现,中国农民愿意种粮,中国粮食生产逐渐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全面小康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
调研手记: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人民靠自己苦干实干拼命干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国14亿人口,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粮食之事,生死攸关,不可不察,不可不慎。记者有幸来到黑龙江采访调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所见所闻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挑生产中国粮食重担取得的成就,备感振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踏实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深了对这些无名英雄的崇敬。黑龙江省发挥20多万个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作用,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3亿亩以上,粮食产能达到1500亿斤,可以为全国每人每年提供100斤粮食,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一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