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市场调查(大米调查富硒市场调查报告)

硒宝 01-31 18:15 134次浏览

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县农村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全县农口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为了配合政协全面了**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什么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我局组织了各部门及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农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进行走访、调查和会议讨论,初步拟定**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情况如下,请各部门批评指导。

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工作成效

近几年,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扎实推进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做了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富硒大米市场调查(大米调查富硒市场调查报告)-硒宝网

(一)夯实农业主导产业,筑牢三产融合基础。**县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大宗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一是种植业产能持续提升。2022年**县总种植面积344.8万亩(不含曙光),其中粮食作物332.75万亩,经济作物12.05万亩。三大作物中,玉米播种138.88万亩、大豆127.13万亩、水稻66.24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27.45亿斤。同比增长9.5%。巩固完善两区划定面积2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0万亩。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主推技术应用率实现100%,进驻省和国家质量追溯管理平台企业达到13家。二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一猪一牛一鸡一驴”工程,2021年被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今年全县畜禽出栏计划实现:生猪85万头、肉牛14万头、肉羊24万只、家禽660万只;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2个,新增养殖户360户;肉类和禽蛋产量8.5万吨1.2万吨。牧业产值实现65亿元。目前,全县畜禽出栏分别为:生猪61万头、肉牛9.8万头、肉羊15.9万只、家禽445.3万只。全县渔业养殖面积4.6万亩,规模养殖场45个,国家级示范场15个,水产品产量稳三季度末1.3万吨,渔业总产值2.3亿元。通过夯实大宗粮食和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硒大米市场调查(大米调查富硒市场调查报告)-硒宝网

(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助推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和扶持广大农民围绕“种养殖业、山林经济、绿色农业、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相当部分农民除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05家、联合社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22家,覆盖水稻、紫苏、畜禽、农机、中草药等64个产业门类;家庭农场985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24家、县级70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等形式进入农业生产加工领域,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效衔接,提升了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引领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拓宽三产融合渠道。近年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势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创建品牌,构建我县特有的农产品品牌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品牌营销体系。打造了一批名优新特品牌,涌现出“孙斌牌”大米“紫津坊”紫苏油“彩梁谷”有机小米“延桦源”羊肉“瑞田谷农”白瓜籽仁等一批绿色有机而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全县共有农牧产品市级知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成功申报“绿色有机”标识认证38个、国家地理标志3个(**紫苏、**白瓜、**白瓜籽)。通过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渠道,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加工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三产融合速度。我县针对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状况,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作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工作重点。推进了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目前初步形成了六条产业链:一是粮食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圣杰农业、鸿源集团、七星湖米业为重点的大米加工业;以新曙光牧业为重点的饲料加工业;以鸿展集团、德盛粮油为重点的玉米加工业;以易真细致农业、新星酒业为重点的玉米酿酒业。二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恒源食品股份为重点的白瓜籽加工业、以大江鸿运、彩粱谷为重点的杂粮加工业,三是畜牧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德昱成实业为重点的肉鸡屠宰加工业、以聚源清真食品、龙肯畜牧为重点的肉羊、肉驴养殖加工业。四是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仙紫、农盛园、广森农产品为重点的紫苏加工产业、以华腾食用菌为重点的黑木耳菌包加工产业、以久仙草中药材公司为重点的中药材加工产业。五是蔬菜加工产业产业链。以龙兴生态园、长彦家庭农场、大霞蔬菜合作社为主蔬菜加工产业。六是农业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鸿汇实业为重点的玉米芯加工糠醛产业、以大峰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从整体上来看,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成为了我县三产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

富硒大米市场调查(大米调查富硒市场调查报告)-硒宝网

(五)实施两头两尾战略,促进三产融合增效。近年来,**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一批有牵动性和辐射力强的骨干龙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今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紫苏为主的“一主多元”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多元化推进了紫苏产业的交易集散地、网络营销、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紫苏产业提质增效起到促进作用。依托**省级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加强常态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认真谋划农业深加工8条产业链,加快推进粮食加工、果蔬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山林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建设,今年重点推进了隆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5万吨食用菌大豆植物蛋白粉项目,孟家岗镇引进的**县万嘉养殖有限公司万头安格斯肉牛养殖屠宰项目;梨树乡引进的辽宁盘锦金硒园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农业农村局引进连云港康之诚食品公司投资建设的万亩糯玉米加工保鲜项目,全年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8亿元。

(六)培育农业产业园区,提升三产融合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县依托现代农业“三园”建设,促进全产业链条发展,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打造集蔬菜种植、生产加工及生态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三产融合示范综合体。目前,全县发展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7个,即圣杰现代农业科技园、鸿源现代农业科技园、龙兴现代农业科技园、土龙战生玉米科技园、华腾有机木耳科技园、久仙草中药材科技园、山河玉米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即生猪、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创业园1个,即国家级孙斌鸿源农业创业园。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纵观全县“三园”建设取得经验,我县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初步形成,提升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七)发展特色功能农业,增强产业融合后劲。抓住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康中国”的机遇,针我县对功能性食品类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今年我县把加快发展功能性食品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紫苏类特色功能产品:利用紫苏药食同源的特性和我县紫苏α亚麻酸含量高的特点,与江南大学、北京医药大学开展合作研发紫苏新产品,目前已有美容、保健、药膳、调味品等十大系列120余款产品。二是大米类特色功能产品:深度挖掘与水稻产业关联度高的相关产业加工潜能,孙斌鸿源、圣杰农业等企业开发有机大米、富硒大米、降糖大米、营养糙米、米饭伴侣等产品。充分利用米糠提纯膳食纤维,精炼米糠油,制造米粉、膳食纤维挂面、饼干等休闲食品。三是杂粮特色功能产品,发挥我县特色农业县优势,大力开发营养代餐粉,从豆类、谷类、菌类、坚果、花朵、籽种等百余种杂粮坚果食材中选取精粹,保留相生相宜成分,避开相克相忌成分,使产品配方标准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标准契合,配制成纯天然、无污染、营养均衡素食餐粉,截至目前全县有生产许可的代餐粉加工厂有12家,其中恒源、德盛、鸿源、彩粱谷、大江鸿运、农盛园、佐丹力等8家在运营,每年销售量大约1500吨左右,销售额1.2亿元。

(八)搭乘网络营销平台,挖掘三产融合潜能。针对我县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制约瓶颈,重点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做了全面的对接融合,建立健全了全县农业企业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在包装设计、物流起价标准、快递企业选择以及冷链物流等方面加大了力度,解决了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积极引入黑龙江鸿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接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利用县内鸿源、农盛园、德盛、华之味、华腾木耳、鑫赢等32家电商企业,紧跟新媒体电商发展趋势,挖掘全县各类农产品的优势,推动15家企业申报省选品库平台,全力搭乘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抖音选品库带货等网络营销平台,促成第一产业接二连三,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直播场次1500多场,网红(主播)人数量近600人,据不完全统计,粉丝总量可达6500万人,累计进入直播间观看人次3.8亿次,网络零售量23万件,电商网络直播网络交易额67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