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有机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
青铜峡市叶盛镇有个叫“地三”的行政村,人们对它的最初印象莫过于其独特的名称。据说,“地三”来源于“第三行政村”,后来“第”被人们渐渐演绎成土地的“地”,“地三”就这样被约定俗成地沿袭开来。当地群众顺势而为,给自己的家乡打了一句广告词:一般一般,全国“地三”。诙谐的广告词透着那么一股子自信,长河流润,土壤富硒,这里的大米等物产也足以让“地三”村称雄全国。
青铜峡市叶盛镇人大主席李海文介绍说:“ 叶盛镇是青铜峡北大门,距离市区14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惠农渠、汉延渠、黄河穿经而过,109国道、101省道、滨河大道、京藏高速穿经而过,水系发达,区域优势明显。”
地三村地处全国九大干渠之首的青铜峡市,沟渠纵横,排灌便利,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勤劳智慧的耕作农民,让地三村所产水稻品质优良。据宁夏府志记载,西夏时地三大米就曾供宫廷食用,被誉为“地三贡米”。依托优势产业,宁夏汇丰源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从 2009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成全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12600亩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产品按照欧盟有机食品的检测认证标准生产大米,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宁夏汇丰源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包立新:这么多年通过土地流转,应该说从原来农民一亩地土地流转费用500块钱,到现在800多,而且能让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依托大米做文章,让土地含金量越来越高,只是地三村的一个侧影。近年来地三村在乡村休闲旅游上做文章,以挖掘悠久的叶盛文化为灵魂,依托天然的黄河资源发挥特色种植优势,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积极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李海文介绍,主要规划特色种植、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1.2万亩辐射的周边;依托黄河,在黄河边上已经规划建成了停车场、休闲步道、休闲凉亭还有鱼米之乡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是硬件,同时栽植了100亩的北京七号桃子采摘园,规划建设了300亩的稻田画,结合美丽村庄项目建设、结合农村改水改厕,安装路灯180盏,对地三村所有农户都进行了卫生厕所的改造,对道路进行了全部的硬化。
地三村为了增强文化和旅游资源核心吸引力,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改善提升。目前,全行政村形成了休闲观光区、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乡村旅游带动效益显著。李海文说,每年结合农民丰收节举办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各方的游客,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地三村目前形成了一轴两带三区的格局,一轴就是文化历史展示轴、两带就是文化展示带、特色种植带。
仅仅在2019年,村上就投入了800多万元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打造。如今的地三村屋舍俨然,干净整洁,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其中,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比比皆是,深深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村上的文化大院就是一家展示农耕文明的窗口。青铜峡市叶盛镇信息办主任马刚说:“文化大院现在用于对叶盛镇文化展示、比如对过去传统农具的展示,叶盛镇辖区所有大米的展示,下一步对文化大院有一个改造提升,计划将文化大院改造成一个结合文化展示、农户民居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居,对外面的种植、外立面的改造、内部构造进一步优化、提高,争取改造一个传统贡米之乡的一个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民宿,吸引银川、吴忠周边在服务半径内的游客。”
2015年开工建设的地三村生态园占地面积50亩,坐落在滨河大道。生态园利用区域优势,主要经营采摘、餐饮等项目,有力地带动了村民增产增收。地三村支部书记包永社:“这个餐饮业开业以后总共用人是50多人,就用周边的群众,使当地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这样带动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把剩余的劳动力转换出来,同时两不误,有一部分农田剩余时间他去耕作,剩余的劳动力就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使现在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公告》,地三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岸边,稻花香里,一个“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新农村正在成长,扬帆远航的地三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