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富硒大米素材(江西富硒大米)

硒宝 01-29 18:05 150次浏览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封云、王樊实习生王嘉懿报道:七月,热浪翻滚在江西大地,稻田里却热闹不减,农民忙于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农业大省江西每年都有大量稻米“出省”,然而大多以初级加工产品的形式销往外地,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辨识度弱的问题。如何打造“江西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何加快优质稻覆盖率?这些困扰“江西大米”产业化发展的问题都值得深思。

为促进我省稻米品质提高,打造区域特色稻米品牌,江西近日通过了开展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国内率先在全省范围实施稻米品牌战略的省份,在推动江西稻米品牌化、优质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做了全新尝试。

尴尬:外地“高价”大米抢占本地市场

“超市里的‘高价’大米有很多都来自省外。 ”居住在南昌红谷滩的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平时购买的大米每斤单价基本在10元左右,经常购买的品种有来自东北的稻花香和来自国外的香米、秋田小町。7月25日,记者在南昌一家超市看到,售价超过10元每斤的大米其产地大多来自省外。

此外,记者注意到,产自江西普通大米身价不高,每斤批发价在1.5元至1.8元之间,零售价不到3元每斤。不过,同样来自江西的富硒米、有机大米身价却不菲,它们日益成为市民的新宠。

“品种、加工和优质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局粮食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素丽告诉记者,宜春市本地两家较大型的粮食生产企业状元洲和明月山每年拥有较多中高端大米产品销往外地。不过,其它普通稻米则大多在收割后大都以初级农业产品的形式流往广东市场,外销价格难以提升。

“当地特色的深山大米能卖到约6元每斤、富硒米售价可达15元左右、有机大米的售价更可突破20元,但普通米大都以1.5元每斤的价格销往广东市场。如果要推向北方市场,由于当地消费者偏爱粳米的口感,南方地区的大米也较难占到优势。”高素丽分析称,要提升大米“附加值”,品种、加工档次、和品牌投入都很重要。

“从稻米品种来看,售价较高的优良品种主要是种粮大户在种植;受粮价所限,普通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部分优质稻品种亩产较低,这些都是制约优质稻推广的瓶颈。”高素丽建议,“建立较详细的补贴政策,加上鼓励企业付出一部分补贴给农民,这样的双向补贴就能够比较好地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加工档次提升和品牌打造则与粮食企业的资金投入能力息息相关。优质稻米通过粮食企业的深加工,辅以高档次的包装与品牌推广,方能走向中高端市场。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袁州区农业局也根据当地情况做了一番努力。当地农业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鼓励以村为单位承包土地,鼓励散户加入大户种植,推动规模性的高品质稻米种植,扩大优质稻覆盖率,同时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保障甚至提高农户收入。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大讲堂活动,助力农民素质的提高,同时推动新品种、高品质稻米的发展种植,带动袁州区整体大米产出品质的提高。协助当地种粮大户与企业直接对接,以协议的形式保证每年袁州区中高端稻米的产量,鼓励带动有机米、富硒米等高品质稻米种植规模的扩大。通过上述举措,带动袁州区优质大米品牌的建设,同时又能帮助农户增收,提高区域农业产值。

宜春富硒大米素材(江西富硒大米)-硒宝网

现状:江西稻米产业发展与主产省地位不符

6月30日,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江西泰和早稻进入收获季节,各型收割机纷纷下田收割作业,拉开了一年一度早稻收割序幕。

江西是粮食主产省,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粮食生产贡献突出。江西稻米以“白如玉,形如梭,香软可口”的品质,屡获消费者赞誉。“旧时帝王米,今入百姓家”的万年贡米在南北朝即为皇家贡品;奉新大米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从宋朝开始就成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贡品。

近年来,由于稻米市场竞争激烈,江西大米加工产品档次不高,自主品牌发展较慢,不仅企业经营利润低,而且带动种粮农民增收能力弱化,制约了江西粮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米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市场份额逐步缩水,主要原因是优势品种不多,品牌影响不强,市场竞争乏力。”江西省经济作物局负责人介绍说。

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品牌435个,加上其它品牌,品牌总数达到上千个,但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相对较少,与江西粮食主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

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市场对优质稻需求较大,且效益较高,每亩优质稻产值超过3200元,发展潜力巨大,但我省优质稻种植面积仅800万亩左右,占比不到20%。同时,全省种植的超过黄花粘(含)市场价的优质稻品种达到几十个,规模化水平欠缺,难于做到“优质优价”,带农增收能力不强。

此外,粮食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连接缺乏长久利益共享机制,订单生产难于落实,企业生产能力难于发挥,直接制约加工企业规模化增长速度。

分析:加大区域品牌建设支持是关键

据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政策的持续增加,我省粮食产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的瓶颈问题。截至目前,全省机烘能力达60%左右,水稻机插水平达斡31%,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到1266台,基本满足了当前生产需要。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的持续加大,应该说,发展我省稻米区域品牌的时机已然成熟。为此,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整合资金2.55亿元,专项用于开展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为选好品牌项目,江西实行县级申报,竞争立项,通过材料评审、现场陈述、实地核查等形式,好中选优,确定扶持的区域公用品牌。目前,经县级申报、市级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江西已确定支持7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绿色特色品牌。

其中,对4个品牌成长性较好的县市每个安排4000万元,共1.6亿元,重点支持袁州区宜春大米、鄱阳县鄱阳湖大米、万年县万年贡米、永修县永修香米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对3个品牌具有一定基础的县市每个安排2500万元,共7500万元,主要支持奉新县奉新大米、南城县麻姑大米、吉安市井冈山大米等。此外,对2个绿色特色品牌每个安排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主要支持安义县凌继河大米、莲花县吉内得大米开展绿色特色品牌建设。

发力:围绕品牌建设精准发力

为助力江西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走出江西,走向全国,我省在政策设计中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加大优质稻覆盖率方面,按照消费需求,倒逼生产,重点推广江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籼稻品种,要求高于黄花粘市场收购价的品种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的主打品种,全省优质稻达到1200万亩以上。同时,推进种植标准化,打好稻米“绿色牌”、“有机牌”,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增强品牌影响力方面,对区域公用品牌实行统一设计、包装和宣传。

提升加工企业竞争力方面,重点选择2个核心加工企业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的载体,通过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区域品牌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核心加工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瓶颈问题,予以重点扶持,提升加工企业竞争力。在生产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支持与区域公用品牌核心龙头企业长期合作、依法签订合同并对接订单生产基地的生产服务主体,支持其新建或扩建区域化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对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优质稻订单且面积超过20万亩(包括企业流转面积)的核心龙头企业,在上年基础上每新增1万亩订单面积补贴100万元,年度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对核心龙头企业订单收购或改造、新建生产设施使用贷款的,贷款利息予以全额补贴。同时,在省外主销区开展展示展销活动或设立展示展销点的核心龙头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年度补贴标准不超过100万元。

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明确对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的加工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订单制,且价格须高于市场价5-10%的幅度,让农民享受品牌发展带来的生产销售、奖励等多重红利,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目标:培育销售额超50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

为实现打造江西大米品牌目标。推进稻米产业结构优化。明确了对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卫兵加工企业的优质稻品种,以订单生产收购带动区域性优质稻发展,形成江西省优质稻生产优势区域,推动江西省稻米产业结构优化。

据介绍,首先培育壮大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力争通过3年时间,培育几个全国知名、销售额超50亿元、加工能力超50万吨、基地规模超60万亩的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生产订单化、产品优质化、全程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格局,逐步建立“优势互补、紧密联系、分工协作、利益分享、融合发展”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新机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