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生态富硒大米(富硒大米价格表)
信息名称:
泉山区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泉山区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 (2023年11月7日) 徐州市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各项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稳产保供取得新成效。202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6万亩,总产预计达1.13亿斤,连续四年平均亩产在1100斤以上,单位产量排在全市前列。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生猪存栏6507头、累计出栏5069头。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3.98万亩、占比超过65%,为粮食安全和“吨粮田”建设奠定基础。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区农业机械化率和农机审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二是农村环境发生新变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规划,泉山区(港务区)从2022年到2025年共新改建户厕9632座(其中新建户厕5476座,整改达标户厕4156座);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22年和23年的任务(新建384座,改建900座)。持续提升村内道路水平,新建农村公路和村内“户户通”道路共7.03公里,完成2023年度任务的100%,农村居民临近通达率超过90%。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村庄垃圾清理整治行动。紧盯“三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拆除违建30余处,乱堆乱放杂物300余处、清理净化坑塘30余处,清理户外、墙体广告牌100余处,清理道路40余公里、清运各种散落积存和水面垃圾共计3000余吨,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公共区域进行清理,保持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主城区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所有河道纳入市场化保洁,人员定期分片对河道保洁情况进行督查,1个污水处理厂13个微动力处理站等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全力打造市级特色田园,刘场、李场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初步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运河文化田园综合体。 三是绿色发展践行新理念。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夏收夏种期间落实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4.6万亩,在柳新镇洞山断面两侧1.5公里范围内实施麦秸秆打捆离田8000亩,对离田秸秆进行燃料化、饲料化处理。秋季计划落实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全覆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7%。鼓励引导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依托柳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街)农药经营门店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临时收储点10个,负责回收本村及邻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全年预计回收包装废弃物约3.5吨,由垃圾中转站进行转运,与生活垃圾协同无害化处理。
全区50家非规模养殖户建立一户一档,签署承诺书,杜绝了粪污直排及露天堆放问题。 四是乡村发展构建新格局。一是争取省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柳新镇苏家、魏庄、马楼的农户、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二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在柳新镇苏家村万和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实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化,提高农村的各项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富硒产品品牌发展步伐。利用柳新镇土壤天然富硒这一先天优势,加速“富硒”品牌建设。依托省级龙头企业保丰集团以品牌创建为切入点,带动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高富硒大米、富硒面粉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富硒产业化水平。积极扩大宣传、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粮食产业发展后劲。四是聚焦经济薄弱村集中发力。突出加大在财政扶持补贴、税费优惠、资源供给等方面对经济薄弱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开展经济薄弱涉农社区企业结对、部门包挂强居与弱居对接等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信息、技术、资金、人员、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形成“以企带居、以居促企、互利双赢”的良好发展机制。
不断提高涉农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年内所有涉农社区(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五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降、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对已脱贫农户做到帮扶不脱钩、政策不断档、监测不放空,防止出现反弹,对边缘人口强化跟踪监测,防止出现工作盲区。 五是助农惠农展现新特色。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持续抓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推进居民持续增收,加强财政惠民补贴“一折通”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促进我区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任务,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在“严、实、快”上下功夫,严格规范承办机构、扎实开展宣传投保快速理赔,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对大运河灌区新建管理房配备LED大屏和信息传输设备,实现闸站实时可视化。对全区50亩以上连片池塘实施生态化池塘改造,打造生态养殖。
文号:
时效:
泉山区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泉山区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 (2023年11月7日) 徐州市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各项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稳产保供取得新成效。202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6万亩,总产预计达1.13亿斤,连续四年平均亩产在1100斤以上,单位产量排在全市前列。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生猪存栏6507头、累计出栏5069头。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3.98万亩、占比超过65%,为粮食安全和“吨粮田”建设奠定基础。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区农业机械化率和农机审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二是农村环境发生新变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规划,泉山区(港务区)从2022年到2025年共新改建户厕9632座(其中新建户厕5476座,整改达标户厕4156座);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22年和23年的任务(新建384座,改建900座)。持续提升村内道路水平,新建农村公路和村内“户户通”道路共7.03公里,完成2023年度任务的100%,农村居民临近通达率超过90%。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村庄垃圾清理整治行动。紧盯“三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拆除违建30余处,乱堆乱放杂物300余处、清理净化坑塘30余处,清理户外、墙体广告牌100余处,清理道路40余公里、清运各种散落积存和水面垃圾共计3000余吨,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公共区域进行清理,保持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主城区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所有河道纳入市场化保洁,人员定期分片对河道保洁情况进行督查,1个污水处理厂13个微动力处理站等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全力打造市级特色田园,刘场、李场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初步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运河文化田园综合体。 三是绿色发展践行新理念。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夏收夏种期间落实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4.6万亩,在柳新镇洞山断面两侧1.5公里范围内实施麦秸秆打捆离田8000亩,对离田秸秆进行燃料化、饲料化处理。秋季计划落实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全覆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7%。鼓励引导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依托柳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街)农药经营门店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临时收储点10个,负责回收本村及邻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全年预计回收包装废弃物约3.5吨,由垃圾中转站进行转运,与生活垃圾协同无害化处理。
全区50家非规模养殖户建立一户一档,签署承诺书,杜绝了粪污直排及露天堆放问题。 四是乡村发展构建新格局。一是争取省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柳新镇苏家、魏庄、马楼的农户、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二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在柳新镇苏家村万和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实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化,提高农村的各项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富硒产品品牌发展步伐。利用柳新镇土壤天然富硒这一先天优势,加速“富硒”品牌建设。依托省级龙头企业保丰集团以品牌创建为切入点,带动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高富硒大米、富硒面粉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富硒产业化水平。积极扩大宣传、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粮食产业发展后劲。四是聚焦经济薄弱村集中发力。突出加大在财政扶持补贴、税费优惠、资源供给等方面对经济薄弱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开展经济薄弱涉农社区企业结对、部门包挂强居与弱居对接等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信息、技术、资金、人员、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形成“以企带居、以居促企、互利双赢”的良好发展机制。
不断提高涉农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年内所有涉农社区(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五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降、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对已脱贫农户做到帮扶不脱钩、政策不断档、监测不放空,防止出现反弹,对边缘人口强化跟踪监测,防止出现工作盲区。 五是助农惠农展现新特色。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持续抓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推进居民持续增收,加强财政惠民补贴“一折通”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促进我区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任务,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在“严、实、快”上下功夫,严格规范承办机构、扎实开展宣传投保快速理赔,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对大运河灌区新建管理房配备LED大屏和信息传输设备,实现闸站实时可视化。对全区50亩以上连片池塘实施生态化池塘改造,打造生态养殖。
泉山区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
徐州市泉山区农业农村水务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各项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稳产保供取得新成效。202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6万亩,总产预计达1.13亿斤,连续四年平均亩产在1100斤以上,单位产量排在全市前列。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生猪存栏6507头、累计出栏5069头。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3.98万亩、占比超过65%,为粮食安全和“吨粮田”建设奠定基础。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区农业机械化率和农机审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二是农村环境发生新变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规划,泉山区(港务区)从2022年到2025年共新改建户厕9632座(其中新建户厕5476座,整改达标户厕4156座);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22年和23年的任务(新建384座,改建900座)。持续提升村内道路水平,新建农村公路和村内“户户通”道路共7.03公里,完成2023年度任务的100%,农村居民临近通达率超过90%。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村庄垃圾清理整治行动。紧盯“三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拆除违建30余处,乱堆乱放杂物300余处、清理净化坑塘30余处,清理户外、墙体广告牌100余处,清理道路40余公里、清运各种散落积存和水面垃圾共计3000余吨,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公共区域进行清理,保持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主城区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所有河道纳入市场化保洁,人员定期分片对河道保洁情况进行督查,1个污水处理厂13个微动力处理站等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全力打造市级特色田园,刘场、李场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初步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运河文化田园综合体。
三是绿色发展践行新理念。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夏收夏种期间落实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4.6万亩,在柳新镇洞山断面两侧1.5公里范围内实施麦秸秆打捆离田8000亩,对离田秸秆进行燃料化、饲料化处理。秋季计划落实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全覆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7%。鼓励引导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依托柳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街)农药经营门店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临时收储点10个,负责回收本村及邻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全年预计回收包装废弃物约3.5吨,由垃圾中转站进行转运,与生活垃圾协同无害化处理。全区50家非规模养殖户建立一户一档,签署承诺书,杜绝了粪污直排及露天堆放问题。
四是乡村发展构建新格局。一是争取省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柳新镇苏家、魏庄、马楼的农户、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二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在柳新镇苏家村万和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实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化,提高农村的各项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富硒产品品牌发展步伐。利用柳新镇土壤天然富硒这一先天优势,加速“富硒”品牌建设。依托省级龙头企业保丰集团以品牌创建为切入点,带动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高富硒大米、富硒面粉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富硒产业化水平。积极扩大宣传、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粮食产业发展后劲。四是聚焦经济薄弱村集中发力。突出加大在财政扶持补贴、税费优惠、资源供给等方面对经济薄弱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开展经济薄弱涉农社区企业结对、部门包挂强居与弱居对接等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信息、技术、资金、人员、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形成“以企带居、以居促企、互利双赢”的良好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涉农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年内所有涉农社区(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五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投入不减、力度不降、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对已脱贫农户做到帮扶不脱钩、政策不断档、监测不放空,防止出现反弹,对边缘人口强化跟踪监测,防止出现工作盲区。
五是助农惠农展现新特色。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持续抓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推进居民持续增收,加强财政惠民补贴“一折通”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促进我区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任务,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在“严、实、快”上下功夫,严格规范承办机构、扎实开展宣传投保快速理赔,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对大运河灌区新建管理房配备LED大屏和信息传输设备,实现闸站实时可视化。对全区50亩以上连片池塘实施生态化池塘改造,打造生态养殖。
附件下载:
视频:
相关报道:
相关文件:
相关专题:
图解:
解读: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