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来了富硒大米(富硒大米的绿色骗局)
金秋九月,行走在黄河两岸,到处是一派喜人景象: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漂亮的农家小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田野金浪翻滚,一座座大棚果蔬飘香,一个个美丽乡村绽放新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小康社会的成色。党的十九大以来,平罗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在现代畜牧、优质瓜菜、劳务产业等重点产业方面真抓实干,在就业扶持、政策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求实效,助推乡风文明浸润乡土,乡风文化滋养乡情,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六顷地村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9月9日,在平罗县高仁乡六顷地村“乐海山”休闲农庄,40余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西瓜、苹果、辣椒、西红柿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农庄内凉亭、长廊等设施景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这是六顷地村最大的特色旅游庄园。近年来,该农庄以独特的现代农业设施景观、生态田园及趣味十足的农耕娱乐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同时,六顷地村依托高仁乡独特的沙地资源优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乐海山沙漠瓜菜,打造了乐海山沙漠西瓜产业基地,成为平罗县打造沙漠绿色瓜菜产业化经营的标兵。“只有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农庄才能发展得更好,所以,我们鼓励农户参与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带领他们一起种植沙漠瓜菜。”“乐海山”休闲农庄负责人张涛介绍,在该农庄的带领下,平罗县河东地区年种植沙漠西瓜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西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高仁乡以乐海山沙漠西瓜为产业核心,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美丽家园建设和体验田园风光为策略原则,注入西瓜元素、沙漠元素、黄河文化,逐步将六顷地村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主题休闲、互动体验、研学教育、科普示范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业、种植特色农产品……高仁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挖掘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有效推动了该乡经济稳步发展。“我们将继续秉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政策引领、规划前行、项目助推、服务跟进,奋力开创高仁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高仁乡人大主席郭华利说。
新丰村以稻兴业富裕可期
9月10日,走进平罗县通伏乡新丰村,上千亩水稻长势喜人,田成块,渠成网,林成行,屋成排,让人恍如闯进了江南水乡。在一亩亩稻田间,62岁的吴英伏和工人们正忙着用水泵抽干稻田里的水。“再有10天左右就要收稻子了,在这之前,我们要把水抽干,先把稻田里养的鱼和虾收上来。”吴英伏笑着说。
吴英伏本是新丰村的村监委主任,去年退休后,他被聘为新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厂长,负责管理合作社的种植、养殖工作。说起新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近年来新丰村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改变。10年前,新丰村人少、田荒、碱大、沟深,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那时,我们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由于盐碱地多、渠沟不通,田地产出率很低,因此收成也不好。”吴英伏介绍道。
直到2012年,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2012年以来,新丰村立足自身实际,通过盘活辖区内新丰小学、养牛场等闲置资产,发展绿色有机、高端稻米产业,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此后,新丰村积极探索稻田立体种养、田园休闲农业、稻草稻壳综合利用等新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新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村民们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既可以收取承包费,又能享受集体经济分红,也释放了劳动力,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同时,合作社变“小田作业”为“大田作业”,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农田产出。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正在新丰村徐徐展开。
新丰村的成功转型是通伏乡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伏乡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截至目前,除新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外,该乡还有12家稻米加工企业,1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稻草初加工企业,1家稻糠分选企业,1家稻艺编织企业。2020年,该乡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总产量达到约6万吨。通伏乡通过推广优质品种、优化种植模式,促使水稻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水稻种植走在了全市前列。受黄河之恩泽,得渠灌之便利,可以看到,通伏乡以稻兴业,富裕可期。
灯塔村提升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搅拌水泥、打地基、砌墙。9月13日,走进平罗县姚伏镇灯塔村,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自今年6月30日开始,这里每天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座座农家宅院拔地而起。
“这里正在建设的是我们姚伏镇的高品质乡村集中住宅区,为保证住宅区品质,我们邀请了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除乡村住宅外,住宅区内还规划建设健身广场、观光塔、景观凉亭等公共设施。”姚伏镇副镇长姚东升介绍道。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打造宁夏中心村建设样板,今年以来,姚伏镇围绕重点镇规划建设、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建设灯塔生态宜居村庄。其中,计划今年建成的第一期178套农村住房,将限制姚伏镇户籍人口进行购买,姚伏镇灯塔村村民杜凌天将是这里未来的户主之一。
说起以前的生活条件,村民杜凌天感慨道:“我们村都是自建房,许多房屋建成有近40年的时间,每逢雨天,屋里就会漏雨,而且村里环境也不好,垃圾乱堆,尘土飞扬。”今年春节过后,杜凌天一家的生活迎来了转变。姚伏镇对原灯塔村和姚伏村的许多房屋进行了拆迁,并依据每家房屋的面积大小、房屋质量等因素,对原住户进行了拆迁补偿,对于一些拆迁后无住房的困难家庭,姚伏镇政府还出资为他们租房,确保所有村民在拆迁后住得安全、舒心。“我们算是最早了解这里的规划设计的,大家都很满意,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原村民交了1万元认筹金,决定在这里买房,大家都很期待住新家。”杜凌天笑着说。
据了解,姚伏镇乡村集中住宅区计划于2021年10月底完成第一期建设目标,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也将同步完成。项目的实施将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促使居住建筑集中布置,逐步消除“空心村”和零星散乱村庄,增加用地集约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红瑞村做强瓜菜产业实现“绿里淘金”
近日,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15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袋袋装好的马铃薯立在田间地头,一旁的自动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村民们正忙着装运。
“他们在这里装卸马铃薯好几天了,每天能挣300多元,好多村民去年就在这里打工,两个月下来收入不少呢。”红瑞村劳务经纪人车小燕说。
红瑞村靠近毛乌素沙漠和黄河湿地边缘。该村依靠土质松软、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地理优势,以及河东地区沙漠瓜菜的品牌效应,建设高标准沙漠瓜菜产业园区,发展沙漠瓜菜产业。
去年,红瑞村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大棚20座,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红瑞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宁夏晟田顺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现代农业企业,采用租赁经营、承包分红、劳务投入等方式,依托企业带动与农户签订租赁协议,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综合性服务,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快来看这瓜苗长得多喜人啊,这回甜瓜收成肯定不错。”近日,记者来到红瑞村村民马燕燕家的大棚里,她正在细心地修剪瓜苗。马燕燕和丈夫王尚风原本经营着一家五金店,店里的收入是一家老小唯一的经济来源。2020年,马燕燕和丈夫租了一座大棚,尝试种植西红柿,收入1万余元,这让马燕燕尝到了甜头。“今年,村里又建了新棚,我们想再租两座棚,种点辣椒、樱桃、甜瓜,品种丰富一些,收入也会多一些。”
据了解,红瑞村沙漠瓜菜产业园位于红瑞村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目前有13户村民承包16座棚,每座大棚的年租赁费为3000元,主要以种植辣椒、西红柿、西瓜为主。而租赁费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同时,带动周边800余名村民就业,吸引长期用工70余人,季节性用工150余人,高峰期达到500余人,有效安置了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为周边村民增加了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
“今年,我们计划再建设日光温室25座,并对产业园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项目全部建成后,由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群众参与种植西红柿、辣椒、网纹蜜瓜、樱桃等特色瓜菜,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红瑞村党委书记马成告诉记者。
小店子村利用致富“稻”走上致富道
近年来,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依托水稻产业项目,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丰收时节,平罗县金福源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小型碾米机发出轰隆隆的作业声,工人们正在操作台前进行包装,几辆货车停在合作社门口……“刚入秋,我们就签了二十几吨的大米加工订单,这几天可把我们忙坏了,今天总算可以装车了。”小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哈学虎高正在帮工人一起装货。
小店子村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灌溉条件便利,是平罗县旱播种植技术最早的村。由于水质好、种植技术成熟,出米高、口感好,小店子村的大米已小有名气,供不应求。
依托小店子村的种植优势,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土地从事种植业,与平罗粮库签订水稻收购订单,发展加工流通业,对全村4000余亩水稻提供统种统收统防等半托管服务以及秸秆回收、打捆包装等服务,将合作社生产加工的宁粳47号圆粒富硒大米在网站进行销售,通过电商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实现收入50余万元。
“我现在搞养殖,我妻子在合作社打工,年底还有分红,我俩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小店子村六队村民赵建仁说。赵建仁将自家的27亩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自己和妻子搞养殖和务工,3份经济收入让赵建仁开心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小店子村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争取到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成立了平罗县小店子金福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探索有机水稻生产,合作社以亩均650元的价格流转本村58户1057亩土地发展富硒水稻种植,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人,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富硒水稻种植2万亩。合作社实现年均收入30余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实现分红7.5万元。
“现在我们村的村民都变成了股东,他们可以搞养殖或者来合作社务工,到年底还能拿到每亩50元的分红。既发展了我们村优质的水稻产业,又能让村民致富增收。”哈学虎说。
金桥村牛产业让农民过上“牛日子”
“哞,哞,哞……”走进平罗县渠口乡金桥肉牛养殖育肥繁育基地,一排排整齐干净的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健硕的安格斯肉牛在牛舍里欢快地叫着,工人们正在清理牛舍、添加草料……
“最近办理了农业设施用地使用证,我们计划贷款99万元,再购买70多头肉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造安格斯肉牛品牌。”渠口乡金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丁兆军说。
据了解,平罗县渠口乡金桥村共有养殖户390户,但由于规模小、市场空间小、养殖科技含量低等各种因素,造成肉牛销路不畅、养殖户效益低等问题。渠口乡党委政府瞄准乡村振兴目标,发展产业,夯实富民之基,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运营”模式,紧盯牛产业,做好“牛文章”。2017年,金桥村成立金桥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20年建设金桥村肉牛养殖育肥繁育基地。同时,引进宁夏葆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金桥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建立示范园区,实施品种、防疫、饲料、技术管理、配种、育肥、粪污处理、品质标准等九个“统一”养殖模式,构建以中高端肉牛生产经营体系为主体,辐射带动全村乃至全乡肉牛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
“我只需入股1万元,由养殖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那里的环境和设施都很好,不用我操心,等到年底还能分红。”金桥村村民马兆虎说。马兆虎家庭贫困,自己一边养殖一边照顾两个患病的家人,收入甚微。今年7月份,马兆虎以入股形式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入股1万元,到年底分红3000元。
“合作社通过和企业合作,每年可获得效益再分配资金22万元。同时,引导31户建档立卡户、边缘易致贫户、残疾家庭户、移民以每头牛1万元的形式进行肉牛托管,每头牛实现年稳定收益2500元,有效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实现养殖户稳步增收。”丁兆军说。
据了解,金桥村肉牛养殖育肥繁育基地目前存栏252头牛,托管34头牛,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村肉牛进行品种改良。同时,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名片,打造安格斯肉牛品牌,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劳动力发展。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