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富硒大米产地(富硒大米哪里生产最好)

硒宝 01-28 10:09 119次浏览

昔日皇朝贡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孙桥镇,桥米种植面积接近11万亩,带动周边村镇发展桥米产业基地30万亩。全市粮食加工企业92家,稻米加工能力高达100多万吨。京山桥米这一封建时代的上上品,如今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餐桌上“飘香”。

“好大米是种出来的!”京山桥米的代表品牌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秉持这一理念,在中国农谷核心区石龙镇和孙桥镇,建有3000余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对培育出来的24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通过对比选择更优品种,向合作社、农户推广。

在种植过程中,国宝桥米实施全程监控,从水稻育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加工等全程实施“五统一”标准,全程提供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科学种植。

一条链的延伸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俯瞰孙桥镇,一座现代化的新产业园格外惹眼,钢板立筒仓整齐排列,生产厂房鳞次栉比,办公区域恢弘大气。

这是京山桥米的“新家”,从市区整体搬迁至孙桥的国宝桥米新产业园,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10亿元,集稻谷收购、烘干、仓储、加工等一系列配套设备为一体。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晋升为国家级优质稻现代农业产业园。

走进产品展示区,随时即饮的米汁饮料,免煮速食的热干拌粉,营养丰富的米饭伴侣等各色产品迅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都是以桥米为原料的一些深加工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是把碎米当副产品卖,现在做成饮料,价值就能翻番,做成米汁,价值更高。目前公司加工的大米饮品系列、方便系列、杂粮系列、粉丝米线系列加起来有30亿元规模。

“卖资源”“卖初级品”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延伸链条“卖加工品”才是发展硬道理。作为“一袋米”工程的主体企业,国宝桥米在研发路上勤耕不辍,长期跟省科研院校以及行业的领军企业深入合作,将“一粒米”的价值最大化。公司总经理彭永洪表示,后期还将引进和自主开发深加工技术,投入3000万元研发大米休闲食品、母婴食品、米糠油等食品加工及转化。

缘于精益求精的种养、研发加持的产品、多种渠道的销售,国宝桥米在疫情之下实现了逆势双增长。据统计,目前整个销售较去年稳中有升,增幅达到3%,农民每亩增收在200元左右。

链条的延伸不止在产品的加工上面,还延向了文旅融合的新路上。“我们有种养殖的基地、桥米博物馆,每年会利用一些节气组织一些活动,让市民朋友到基地上,吃、住、看、走,体验桥米原产地的浓厚的农耕文化。”公司负责人说道。

一个品牌的重塑

桥米种得好,产得好,更要卖得好。而想要卖得好,自然离不开品牌的打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京山桥米就以其“皇族品质”风靡南方大米市场,一度造成“京山米贵”。

重利之下,必有“莽夫”。一时之间,全市大大小小的500多家粮食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来,家家机器响,户户筛米忙。企业急功近利,时间一长,掺杂造假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金牌子不再金,畅销品不再畅。

“单打独斗难以成器,必须组建产业联盟,重新擦亮品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京山痛定思痛,以龙头企业湖北国宝桥米公司为核心,筛选了6家有实力的大米加工企业,整合品牌资源,生产“国宝”牌系列大米。

齐心合力,品牌再现。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京山桥米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大米第一品牌、闪亮的“白金名片”。不仅是全省首个食品类中国品牌,也是全省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占有湖北大米品牌高端市场60%以上份额。

品牌是产品竞争的利器。创牌、用牌,更要护好牌。今年年初,荆门市35家粮食加工企业的领军人物和佼佼者欢聚一堂,见证并祝贺京山桥米协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选举产生了副会长、会长。

有了上级的支持,有了组织的引导,有了会员的加持,桥米品牌越擦越亮,桥米产业越走越远。据介绍,2024年,桥米种植面积预计能稳定在80万亩以上,桥米智能化加工能力可以达到100万吨以上,深加工产值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京山桥米产业产值预计可以达到200亿元。

谈及下一步打算,桥米协会会长万小平表示,将引领现有的60家会员企业凝心聚力“一袋米”、共建共享百亿群,真正成为“一袋米”工程的参与者、品牌宣传的实施者、产品展销的组织者、品牌形象的维护者、组建联盟的推动者,为百亿桥米产业集群增添光彩,贡献智慧和力量。

巴山富硒大米产地(富硒大米哪里生产最好)-硒宝网

>>>>

个案解读

把一粒米做到极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行走在雁门口镇郑岭村京和米业种植基地,目之所及,皆是新绿。近处,一垄垄青绿色的秧苗生机勃勃,苍翠欲滴;不远处,3台插秧机同时下田,所行之处,一排排嫩生生的秧苗整齐划一地直立田间。

“四个月后,这里将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啊。”望着满田的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郑又平憨厚地笑了。他告诉记者,除了在郑岭村流转土地500多亩外,台岭村也流转了2500多亩的土地,公司自建基地合计3000多亩。另外还有25000亩的订单农户,每亩产值1300斤左右,今年争取亩产增加50斤。

产量在提升,品质也不落后。在试验基地上,记者注意到,每一块稻田旁都竖着一块牌子,上面一一标明了强化品种、强化目标、供试种源等信息。“这是中华农业在我们基地上试验的10多个品种,有五彩胭脂红、紫两优263、黑香粘糯、糯两优623等。”郑又平介绍,大多数土壤中的硒含量范围在0.01~2.0mg/kg,而他们基地上的土壤经过营养强化后,硒含量超过0.21mg/kg,锌含量也超过了22.5mg/kg,种出来的大米美味又健康。

一年四季,田间地头,郑又平和他的社员们总是闲不下来。春天育秧苗,初夏忙插秧,插秧过后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田间除草少不了,秋收时节机械收割轰隆隆,冬天也不干等着,种油菜,种小麦,签订下年的订单合同。精心“伺候”的稻谷丰收后,送往何处?“京和米厂。”郑又平答道。

坐落于雁门口镇富硒稻米产业园内的京和米业公司,是一家集水稻种植、仓储、大米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壮大,现拥有日产150吨成套普通大米生产线3条,日产300吨富硒大米专用生产线1条,年生产大米能力25万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今年预计可达6亿元。

口感好、富含“硒”、又环保,“人有我优”的特质让“京和100”天然富硒大米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坐拥“名利”。不止步于此,2017年,京和米业又大胆创新,新增4条生产线生产苦荞米、猴菇米等食养米,进一步抢占细分市场。

不创新,无未来。“今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一支由国家一级营养学家、大中专院校教授组成的研发团队,努力发展‘新、特、优’产品,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步伐。”京和米业总顾问何平高告诉记者,销售方面,线下对接、线上直播,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将“京和100”的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