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农场富硒大米(富硒大米基地)
过去……
“道路坑洼不平,开车进村的第一个月就补了四次胎。”黄丽华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迳下村的情景。
当时的迳下村和城市的距离仅隔一条马路——那边是塔吊林立、车水马龙,这边却连家像样的餐馆都没有,村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传统的农收。
现在……
如今,迳下村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起来集约利用,打造数字水稻农场、高新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业。
村集体有了稳定的回报,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可以撸起袖子放心谋发展。
△迳下村 何子安摄
变
迳下村从一座小山村
变成
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被评为广州市美丽乡村
火
据不完全统计
2021年迳下村接待游客
超10万人
新·迳下
新·机遇
这个网红村庄
真真大变样了
科技助力农业
迳下纳米农业公园核心种植试验田今年种植的是新引进的巴斯马蒂米。这个品种的米具有比较高的抗性淀粉,有不被人体吸收的成份,食用后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属于粗粮大米,深得糖尿病患者的喜爱。
依托知识城的高新科技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知识城正积极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其中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将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打造符合广东乃至中国南方地形地貌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系统,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将村民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摆脱了靠天吃饭,为乡村振兴打下牢固的产业基础。
“植物工厂”也很忙
试验田的另一边,一个白色的钢结构大棚引人注目。
棚内一片郁郁葱葱,在电脑控制的恒温恒湿条件下,不同品种的蔬菜一排接着一排,长势喜人。
这是一个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均为有机种植,工作人员每次进入大棚前,都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头套鞋套,经过风淋间除尘。
△无土栽培植物工厂
“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食用,大部分用来做蔬菜沙拉。”该工厂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占地面积5亩不到的大棚年产蔬菜约17万斤,产值高达200万元,比传统种植模式下的产值高20倍。
工厂自今年1月投入试运营以来,已经收获了第一批蔬菜,产品大部分直供高端生鲜连锁店。
“我们本地村民来到‘植物工厂’打工,虽然还是务农,但工作的环境大大改善,收入也更高、更稳定。”在这里工作的迳下村村民凌亿锦说。
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棚内所有设备均为国产,连种苗的研发都实现了全部自研,不仅成本更低,还能够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水、土因素进行定制调节和开发,让产量更高、产出更稳定。
“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通从种子、种植、加工、运输到餐桌的一整条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产业下乡提供更多具有附加值的解决方案。”知识城集团乡村振兴办副主任赵宇说。赵宇是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回国投身农村广阔天地,振兴乡村发展。
迳下生态“六零米”、“埔心一点红”番薯、“富硒”花生、黄金百香果、甜玉米……迳下村当地特色农产品正成为新型绿色健康农产品“代名词”,稳住居民“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目前我们已和13家单位洽谈并建立食堂食材配送服务关系,直接服务1200多人,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1800万。”赵宇说。
“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当然,迳下村也能用“游客模式”打开。
来这里不仅可以到“红色幸福号”小火车拍照打卡,还可以骑马感受自由的感觉,或者在觅菜园里采摘蔬果,体验一番返璞归真的农耕生活。
如果来到了迳下观光,记得到迳下村惠农中心坐坐,或是在宽大的遮阳伞下小歇,品尝当地新鲜的特色水果调制饮品。
“迳下惠农中心”这栋漂亮的建筑,以前是一间年久失修的旧民房,翻修后的它焕然一新。这里还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寄卖服务,自家种的新鲜瓜果蔬菜也被摆上了柜台。修旧如旧、激发活力,乡村沉睡资源被“唤醒”,为乡村振兴引入发展活水。
树立起“黄埔菜”品牌
鼓起村民“钱袋子”
稳住居民“菜篮子”
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期间请大家尽量减少出门
街坊们先Mark住推文
以后再去打卡
来源 | 广州日报、新快报
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线发布、往期推文
编辑丨一林
审核 | 一龙
复核 | 一妮
签发 | 徐清杨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