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新强富硒茶(富硒茶庄)
秦风楚韵,汉水悠悠。走进女娲故里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路径不断拓宽、乡风文明幸福转化……一系列发展实效,再度舒展着美丽乡村的田园画卷,重新擘画着全面振兴的绿色家园。
激活动能壮大特色产业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是历史悠久的茶乡。“山大沟深林密”,当地群众一度过着“守着好资源却无好收入”的贫苦生活。
曾经的老县镇蒋家坪,是平利县深度贫困村。交通不便加上缺技术、少管理,茶树严重老化、产量低下,为了谋生活,乡亲们纷纷外出打工,传统老茶园就这样被撂荒了几十年。
直到2016年,“茶旅融合”被确定为蒋家坪村新的脱贫突破点。村里引进女娲凤凰茶业有限公司,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建成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靠着茶山和“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2019年底,蒋家坪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此后,绿水青山成为了平利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大本钱并持续增值。近年来,平利县以做强富硒茶首位产业为目标、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以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为核心,全面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25万亩,茶饮产业总量1.7万吨,产值18.56亿元,全县约3.5万户10万余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增收3584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0.45%。
值得一提的是,平利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2021年还被纳入陕茶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又被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今,“守绿换金”“点绿成金”等两山转化路径在平利县多元优势产业发展中被不断拓宽。
除了发展富硒茶业,平利县还因地制宜发展生猪、中药材、魔芋、蚕桑、林下种养等特色多元产业,围绕产品供给、产品品质、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下苦功出真招,有效促进了平利县农特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切实推动了产业振兴、农民致富。
抓好党建助农持续增收
政惠三农,万顷绿畴圆富梦;雨润百里,一面红旗接春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离不开党建引领。
近年来,平利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抓实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实施“铸魂赋能、练兵赛马、固本强基、‘三联’深化、筑巢引凤、治理增效”六大行动,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保障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等方面实施系列举措,打出了一套强党建、促增收“组合拳”。
同时,坚持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平利县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干部。
当好“领头雁”,平利县西河镇西坝村党支部书记魏传军奋勇争先。在他带领下,西坝村在发展富硒粮油、中蜂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乡村旅游之路,初步形成了以西河漂流、沙滩摩托、生态露营、林间木屋、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经典游玩路线,2022年累计接待各类游客1万余人次。
念好“致富经”,平利县广佛镇塘坊村党支部书记罗文丰实干担当。在他协助下,平利县塘坊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塘坊村,建起了80个食用菌大棚,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村民入园务工得薪金。2022年,塘坊村集体经济与8个合作社(企业)进行入股合作,总注资528万元,每年可分红39万余元。
近年来,平利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稳岗就业为抓手,在广佛镇试点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全方位服务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机制。
平利县广佛镇党委书记柳德军介绍:“为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平利县广佛镇联合1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平利县广佛镇乡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原中汇豪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了产业、基建、农机、保洁、家政、文化六支服务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和市县农技部门退休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既针对企业、农户等各类主体的需求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又承接政府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下乡等项目,平台强大的服务功能,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引擎。”
“经过半年多的试点探索,平利县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已由最初的稳岗就业,拓展到了产业托管、乡村建设、代农种粮以及环卫保洁、文化下乡等多项服务功能,不仅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下一步,平利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推广广佛镇社会化服务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经验,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平利县委书记杨军表示。
文化铸魂夯实乡风文明
聚合乡贤当好经济发展“助推员”、乡村建设“智囊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公益慈善“爱心员”,梳理乡贤资源、组建乡贤组织、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工作体系、谋划乡贤活动……在平利县广佛镇香河村,乡贤理事会开启乡村文明治理新格局。
通过开展教学辅导,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附近适龄学生免费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引导图书阅读等志愿服务,培养农村少年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在洛河镇莲花台村,农家书屋成为阅读学习的新平台。
整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室外文化广场等,配置音响、服装、乐器、健身等文体活动器材,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在白果社区、长安社区、锦屏社区、广佛社区等9个易地搬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引领文明风尚新阵地。
一个个乡风文明的建设缩影、一处处文明景观的生动说明,都在印证着平利县用幸福指数考量“文化民生”、让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卓然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平利县近年来还不断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启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开发具有平利特色的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资源项目,让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渠道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产品。
平利县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文化振兴、文化先行的导向作用,结合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通过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并通过开展传统戏曲展演,创新节目宣传形式,配套点单式服务内容,根据村情和群众需求,积极联合镇、村开展宣讲和有奖知识问答,把宣讲内容贯穿于知识问答环节中,鼓励基层群众踊跃参与活动,利用线上直播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曲艺+理论”相结合的宣传形式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和认可。(图片由平利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