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广告语揭晓(恩施富硒茶广告语大全)

硒宝 01-25 18:05 156次浏览

王佩良(涟源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

2018年2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户提高“造血”能力,但“造血”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使这些新鲜“血液”发挥作用。产业扶贫切忌生产端“一头热”,只有对接好消费市场,成功将产品销售出去收回成本并产生效益,才能真正达到扶贫目的。这就需要在科技扶贫中切实加强对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涟源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受李冰玉副市长邀请,于2018年11月14日、2019年1月21日两次参加涟源市公共区域品牌及“一县一品”讨论会。现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公共区域品牌名称可用“一品涟源”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指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供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如同一张“金名片”,对该区域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国家农业部大力支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事业,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开辟专栏,加强宣传推介。2017年,涟源市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2018年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公司承办该项业务,对全市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生产等产业规模、市场前景、产品认证、产品包装、销售组织等方面进行调研,提出五个供领导备选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命名创意:涟上桃花源、源本天然、稀养涟源、至品涟源、稀品涟源,我认为都不太妥当。“涟上桃花源”虽然包括“涟”与“源”,但生生将“涟源”这个整体拆散,突出“桃花源”,使人马上想到“桃源”而不是“涟源”,有花钱为别人做嫁衣裳之嫌;且“涟上桃花源”整句话令人费解,不知所云。“源本天然”笼统抽象,虽然有“源”字,但“源”字内涵与外延丰富广泛,和涟源及其特产联系不贴切不紧密。“稀养涟源”虽然强调了“涟源”,但“稀养”不太妥当。“养”可理解为“养育”、“养殖”,还可理解为“养生”,涉及养殖、养生产业,却遗漏了主要的“种植业”。“稀”虽然可理解为稀罕、稀奇、稀货、物以稀为贵的意思,甚至与“硒”同音,但更容易使人产生消极的联想,如稀薄、稀落、稀缺、稀少、稀释、稀疏、稀松、稀碎、稀拉、稀里糊涂、稀里哗啦、稀里马虎、稀汤寡水等。“稀品涟源”的“稀”亦存在这种弊端,如条件允许,将其改为“硒品涟源”,主打富硒产业,主推富硒产品,可能还值得考虑。“至品涟源”相对较好,如“至”就是“极,最;达到顶点”的意思,还有“到,到达”、“至于”的意思,可以备选,但其内涵仍相对简单。

“一品涟源”则可以演绎更多品牌文化。“一品”+“涟源”,既强调品质,又标明产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一品”,既可作名词,表明这不仅是一种产品、一系列产品、一地之出品,甚至是“一带一路所需之品”;也可作动词,一起品尝,一齐品味,一同品鉴,具有宣传鼓动营销作用,能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并进而产生购买的冲动与购买行为;还可作形容词,具有一流品质、一等品味之意。清朝初年,涟源金石乐恺堂一门三状元,“烧车御史”谢振定将涟源特产带入京城。道光、咸丰年间,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等一品大员,曾将枫木茶等涟源特产贡入宫廷。同治、光绪年间,涟源是“湘军之源”,云贵总督刘岳昭以及李续宾、李续宜、刘连捷、刘腾鸿等湘军名将攻城略地,将涟源合菜、龙山腊肉、富田桥豆腐、泰和豆豉、枫坪月饼、毛坪粉丝、三甲米饼等特产带到江浙、云贵一带,受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荃、魏光焘、刘坤一、陕甘总督左宗棠、闽浙总督杨昌濬等一品大员的青睐。仓廪实,知礼节。人民在吃饱穿暖了之后,开始讲究吃好穿好,要吃出品质穿出品味,所谓“富而贵”,对能体现“尊贵”、“体面”的产品也有了新的需求。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好东西,现在老百姓也能享受了。

人们在享用涟源特产时,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尊贵体验。大道至简,简就是大,少就是多,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一品”易写易认,妇孺皆知,便于传播。如果名称笔划多而难写,或生僻难认,都不会产生好的传播效果。“涟源”二字点名产地,开门见山,精准营销,还可演绎两层意思。一是可解读为“涟水之源”。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涟源山环水绕,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则有龙山、牛山、包围山、雷峰岭、斗笠山等,水则有孙水、涟水、湄江水等。二是可解读为“黎人之源”,这里具有八千年的伏羲文化、五千年的蚩尤文化、三千年的青铜文化、二千年的医药文化、一千年的梅山文化,近代以来还有湘军文化和涟商文化。“涟源”二字既体现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既可体现产品的生态品质,也能彰显产品的文化价值。“一品涟源”四字,分别是一笔、九笔、十笔、十三笔,由少到多,依次递增,琅琅上口,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且四字总共三十三笔,与“三十三块师傅钱”的梅山民俗相符。梅山师傅有规矩,为东家做事只收三块三或三十三块,不能多也不能少,心诚则灵,可大吉大利,称心如意。“一品涟源”可配以“一品涟源,一流品质”、“一品涟源,一定要品”、“一品涟源,一品难忘”、“一品涟源,一品上瘾”等广告语,进一步阐释其品质价值,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一品涟源”四字可融入涟源的桥头河萝卜等蔬菜,金秋梨、软籽石榴、玳玳酸橙等水果,枫木贡茶、白马百合、古塘玉竹、荷塘丹参等药食以及湘中黑牛、黑山羊、珠梅土鸡等畜禽特产的实物元素,使文字表现更加直观,具有亲和力。在LOGO设计上,可以“龙状之青山”为背景,以“涟漪之绿水”为地,中间点缀以湘军故宅,表明在涟源的龙山、涟水这种良好的自然生态中以及湘军故里这块浓郁的文化土壤上,地灵人杰,乡愁浓浓,这里的特产品质非同一般,值得信赖。

富硒茶广告语揭晓(恩施富硒茶广告语大全)-硒宝网

二、“一县一品”可主推枫木贡茶

2017年12月23日,在国家扶贫办的指导下,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共同发起,中国国家品牌网承办,在北京正式启动“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将整合政策、资本、媒体、渠道等多方资源,从品牌打造、渠道构建、品牌传播、资本导入四大方面着手,帮助贫困县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因财力有限,涟源市政府领导决定先集中力量主推一款产品,这也是“一县一品”项目的要求。至于具体主推哪种产品,可从产品的地域特色、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产业基础、质量性能、品牌价值、知名度、美誉度、销售渠道、营销模式、生产成本、环境影响、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受益面、出口创汇能力、经济效益、扶贫效果、就业带动、财税贡献、拉动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公司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将“蔬菜”作为涟源市的“一县一品”主要培育产业,着力推送“桥头河萝卜”,将茶油、茶叶、金秋梨、湘中黑牛、干菜、散养鸡蛋、大米、柑橘作为二级培育产业。我认为这个提议需要斟酌推敲,慎重其事。首先是涟源的干菜、散养鸡蛋、大米不具有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暂时可以排除。其次是涟源的柑橘在产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上既比不上洞口、溆浦的雪峰蜜桔,也比不上石门柑桔、保靖椪柑、新宁脐橙、永兴冰糖橙和江永香柚。

虽然有康麓生物等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玳玳酸橙,但不是以直接食用为主,而是将其作为原料深加工成高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湘中黑牛有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但规模不大,价格贵,产量小,且不便于包装、储藏、运输,不太适合电商营销,政府对其扶植多年,效果仍不太理想。金秋梨很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鲜梨、梨膏的品质都很好,且有扶贫拉动效应,也适合电商模式,只是季节性强,区域有限发,且附加价值较低,一斤梨卖五块,一万斤梨才卖五万块。茶油易于储存运输,有完整的种植、加工产业链及龙头企业,适宜于电商及实体渠道销售。但涟源的油茶产业规模、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远不及周边的常宁、邵阳、铜仁等地。2018年,衡阳又被评为“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其经验在全国推广,名气很大。油茶价格虽高,但普通家庭消费不起,销量有限,且采摘、生产、加工成本都非常高,利润空间小,费力不赚钱。桥头河的蔬菜产业有一定基础,正在建设省级蔬菜特色小镇和国家级蔬菜文化公园,也有肖老爷、邬辣妈等龙头加工企业,“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夹起来两头流”的谚语由来以久,“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妇孺皆知。但萝卜栽培季节性强,萝卜售价几毛钱一块多钱一斤,附加价值少,且不耐贮藏,冷链物流成本较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鲜萝卜大都销售于本地,比不上山东寿光大葱销往日本韩国,新田富硒蔬菜销往港澳地区;如果将其加工成休闲食品,则会失去其独特风味和竞争优势。涟源的富田桥游浆豆腐于2017年获国家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深厚的湘军文化背景,值得考虑,但其保存期较短,产量不大,也具有局限性。省内有平江香干、攸县香干、武冈卤豆腐、新化白溪豆腐、新田醋水豆腐等强竞对手,富田桥游浆豆腐要做大做强亦有难度。

枫木贡茶则有很多优势,可作为涟源“一县一品”的主推产品。一是涟源是产茶大市,曾有辉煌的茶叶生产史。民国35年《湖南经济》第一期载:“溯自隋、唐、宋、明各代,安化茶产丰饶,历史悠久,农民大半赖茶为生。”《安化县志》载: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宋置县时,茶叶产量已甲于诸州县。元明时期,县内不少人以茶为业。清同治《湘乡县志》载:“湘乡盛产茶,遍及全县,就中产量之丰,以西南之娄底、杨家滩等地为最著。”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安化“昆记梁徵辑”茶庄生产的红茶作为“湖红”代表荣获金奖,成为世界知名红茶,从此供不应求,产销两旺。1930年,涟源毛坪乡树观山建立4个红碎茶加工厂,雇工400人生产,产品远销欧美。“涟源红”声名远播,饮誉海内外。新中国初期,境内有茶园2.75万亩,总产干茶97万公斤。1955年成立县茶叶改制示范站,推广茶叶栽培和改制红茶技术,改茶盘式老茶园为条列式新茶园。是年,全县共有茶园3.2万亩。1957年,毛坪高级农业社改造31亩老茶园,亩产干茶由35公斤提高到71公斤。1958年在桥头河兴办涟源龙建茶厂,在蓝田兴办涟源茶厂,各公社创办31个专业茶场,共新植本地云台山中小叶品种茶树5500亩,改造老茶园8500亩。

1959年,全县共有茶园3.38万亩,总产干茶156万公斤。1963年,引进储叶齐、高桥早、湘波绿等17个新品种茶,繁育栽培1000亩。数年内全县发展新茶园2.6万亩。1973年,涟源县农业部门先后派150余名专业人士前往四川、湖北两省以及洞口、新宁、武冈、隆回等省内县域传授茶叶栽培技术。1974年,在全国茶叶会议上,涟源被定为茶叶基地县。1976年,全县共有茶园10.6万亩,总产干茶286万公斤。1978年1月,涟源县茶场6吨小叶种红碎茶出口英国,转销15国,倍受消费者青睐。1982年,县茶场培育出涟茶1、2、5、7等中小叶茶叶新品种,以新品种茶叶制成的红碎茶比原品种红碎茶每吨高600美元,被湖南省政府定为推广品种,粤、川、鄂、皖等省相继来涟源引种。1984年,全县采取深耕增肥、换种改植、台刈修剪等措施,改造低产茶园1.8万亩,湘波茶场亩产由93公斤上升到160公斤。全国低产茶园改造团来涟源县茶场及桥头河、杨家滩等地茶园考察学习。1989年,全市共有茶园6万亩,茶叶总产量475万公斤,总产值998万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32.6%。上世纪九十年代,因采煤业崛起,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涟源的茶叶产业不受重视,一度衰落,但茶园的茶树仍在,只是成了没人管理的野生茶,其品质却更好,如果要恢复采摘、扩大生产非常容易。

二是枫木贡茶品质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据枫木岭《吴氏族谱》记载,明代吴氏前辈葬于枫木岭“黄江茶场”,可见此地最迟至明代已有茶场。清嘉庆年间,年幼的陶澍曾随在蓝田雷锋岭下扶胜村任教的父亲陶必铨旅居数年,春去秋来,每次往返小淹和扶胜,都要走梅城至蓝田的茶马古道,途经古塘枫木岭时,总要在茶亭歇脚喝茶,从此喜欢上“枫木茶”的味道。嘉庆七年(1802),陶澍中进士,并一路升迁,官至两江总督。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陶澍应召进京,“天子嘉其劳,召对十四次,垂问所学及家世甚详。”陶澍进贡家乡特产之枫木茶,与道光皇帝围炉品茶夜话,“枫木贡茶”由此而得名。1940年,彭先泽撰写《安化黑茶》,记载安化第四区“枫木岭”是重要的红茶产区。1968年,涟源地区机关干部和知青下放古塘枫木岭,开荒垦地,种植上千亩茶树,开办红茶加工厂,枫木贡茶再次焕发生机。枫木贡茶主要产于古塘枫木岭,属于小叶品种茶树,生长慢,该地土壤富硒,每千克枫木贡茶硒含量为0.818毫克,是天然的富硒茶叶,在全国所有富硒茶叶中硒含量名列前茅。古塘山区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蚊虫少,不必施杀虫剂,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为零,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清明节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一芽四叶,十斤鲜茶可制作一斤干茶,每斤干茶需用四五万颗茶芽。枫木贡茶因其独特的小叶品种与优越的生长环境,内含物丰富,经久耐泡,以八十五摄氏度热水为宜,按一克茶叶每次泡五克水标准,可泡十六次即八百克水,五克茶叶即可泡四千克水,仍汤色黄亮,茶香浓郁,清凉爽口,回甘绵长,与一般红茶泡至六七次即淡而无味相较,性价比更高,可名曰“十六泡茶”。2018年,在涟源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的指导下,枫木贡茶参加全省旅游商品大赛,获“优秀商品奖”。

三是枫木贡茶品牌建设基础好,附加价值高。2018年,枫木贡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期10年,可经营茶和绿茶。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杆,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90%,比注册前的价格平均增长87.69%。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是地方名片,也是国家名片,可将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2018年,枫木贡茶还着手申报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如获批准,可将产品销往全球95个马德里联盟成员国,为枫木贡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国门重振昔日雄风创造条件,增加创汇。枫木贡茶注册人是“涟源市枫木贡茶行业协会”,属于地方公共品牌,不是某家企业垄断独有,政府花钱扩大宣传推介培育力度,将其品牌打响了,不是单单某家企业受益,而是整个地方产业链受益,产业带动效益明显。

富硒茶广告语揭晓(恩施富硒茶广告语大全)-硒宝网

四是枫木贡茶适宜电商营销模式,拉动效应明显。枫木贡茶耐贮藏,可保存两三年不变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物流。与一般的水果、蔬菜相比,茶叶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中等品质的茶叶每斤成本约二百元,出厂价至少三四百元,零售价可卖到七八百元。高档茶叶少则数千,多则上万。枫木贡茶在收购鲜叶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格外优待,每斤鲜茶叶加价2元,每年给当地贫困户让利数万元。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不必外出打工,在家即可就业,每年靠采茶可增收数万元。茶叶具有“不采就老,越采越多”的特点,可谓采之不竭,生生不息,具有良好的产业扶贫拉带效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理念的形成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人们对于烟酒的需求越来越少,而对于优质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多。涟源商人遍布全国各地,并远至欧美全球,在各行各业做得风生水起,涌出梁稳根三一重工、肖安江五江集团等标杆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对家乡的枫木贡茶需求很大,枫木贡茶能助推涟商发展,也因涟商而壮大,两者相得益彰,其市场前景广阔。此外,茶叶还可作为高档牙膏、洗涤用品以及优质饲料的添加剂,用途非常广;茶园可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可培育庞大的茶叶产业链,带动就业,增加地方财税,促进乡村振兴,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富硒茶广告语揭晓(恩施富硒茶广告语大全)-硒宝网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