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陈鸿昌场地(恩施富硒茶是啥茶)
12月12日
记者漫步在安康市汉滨区牛蹄镇的山间
放眼望去
整座山被改造成错落有致的梯田
一垄一垄的茶树在山间错落点缀
深浅不一的绿色为冬季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片茶园属于安康市京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康农业)。“冬管期是茶园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茶园秋冬季管护对提高来年茶叶产量、品质,降低茶树病虫草危害,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有重要作用。”京康农业董事长陈鸿昌说,茶园最近一直在忙锄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预计12月中下旬完成茶园施肥和封园,为迎接明年的第一捧新茶做足准备。
“我们要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好”“我们得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进一步探索茶旅融合”……近期,京康农业多次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讨论,并结合京康农业的未来发展集思广益。随着一次次讨论、一次次碰撞,大家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大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
陈鸿昌说:“我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政策机遇,和群众一起拼、一起干、一起奋斗,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大作为。”
牛蹄镇中心社区8组村民何明发 :
“以前的牛蹄镇是个贫穷、偏远、人口稀少的镇子。由于土地贫瘠,务农收入低,贫困人口占六成,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 ,京康农业成立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家庭通过流转土地、茶园务工等方式摆脱了贫困,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景色也一天比一天好。”
陈鸿昌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梦想:“牛蹄镇是我的故乡,当年我回到这里,一方面是想自己干成一番事业,另一方面也想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带动当地的农户脱贫致富,让留在山里的人也能有就业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京康农业园区已成为安康农业发展的典范之一,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在以茶产业为主导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出集生态旅游、名贵花果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综合循环产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有了茶产业这个“抓手”,牛蹄镇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牛蹄镇产业兴、百姓富,已经发展成为一处农业观光与产业经济相共生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群众安居更乐业
好茶是种出来的 更是管出来的
正值冬季,但绿色的茶园里依然人来人往。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井井有条地进行着。据介绍,京康生态茶园的秋冬管护从10月上旬开始,持续两个月左右,这不仅能够提高来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也让更多农户在农闲时节获得收入。
“在我们这里常年稳定务工的人有40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管护期间,他们每人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陈鸿昌说,“到了春茶采摘等用工高峰期,用工量能达1000人左右,一斤春茶回收价约50元,干活利索的村民一天最高能赚400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京康农业在围绕茶叶布局一二三产业的同时,积极将群众嵌入产业链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农户”的模式,发展富硒茶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建园、物资扶持、收购农产品、股权收益分红等措施带动牛蹄镇群众增收致富。
“人们常说‘安居乐业’,只有‘乐业’了,才能实现群众真正的‘安居’。”陈鸿昌说,“除了来务工之外,我们还鼓励村民学习相关技术、承包种植茶叶,通过基地务工、技术指导、组织销售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茶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使特色产业真正托起老百姓的‘致富梦’。”
茶山成为“绿色银行”
“我们的茶山,是一座真正的绿色银行。”12月13日,何明发站在茶园前笑开了花。在他身后,一垄垄茶树铺满了整个山间坡地。
走近了看,牛蹄镇这一大片茶园里,可不是只有茶叶。茶树的间隙套种着黄豆,这样能够转化成有机肥;路边种植着黄花菜,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茶园的采穗区套种着一排排桂花树,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还能发展茶旅融合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牛蹄镇,地处秦巴山区,相传因河畔巨石上有老子西去骑乘的青牛啃嚼神茶、饮水歇息后一跃腾空留下的牛蹄印迹而得名。镇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雨量充沛,又与我国高硒区紫阳县紧邻,这为富硒茶的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京康农业在这里扎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富硒茶产业。目前该企业已种植特色富硒茶5000亩,建成年产200吨茶叶自动化生产线两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让牛蹄镇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立志将牛蹄镇建成生态宜居,美丽富饶的美丽乡村,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陈鸿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