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七都镇富硒茶(安徽省石台县七都镇是否富硒)
编者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不再只满足于饮茶这一层面,他们更想看看茶农的生活,在茶源感悟人生。不断为市民提供日新月异的温馨服务是大江晚报不变的情怀,为满足爱茶人的心愿,大江晚报特策划江城爱茶人探访“茶农根据地”系列活动,游大山,访名茶,品山珍。
2017年6月底
石台茶叶源地
金竹山芽 大美生态茶园
茶农根据地实景壮观拍摄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哦)
江城襟江带湖,且素为皖南门户,自然不愁无好茶可饮,爱茶人不再只满足于饮茶,更想去寻茶悟人生。6月底,大江晚报策划的探访“茶农根据地”大型系列活动成行,作为本次活动特邀嘉宾、顾问,姚大山茶访总经理姚学冲与其一同前往。姚学冲浸淫茶道多年,可谓是业界专家,其茶访专供包括毛峰、香芽等地名特茶、山珍,别有一番滋味,成了这次探访活动的首选。
在这次活动中,市民代表将能探访石台茶叶源地,体验茶农的生产生活,了解大山里除了茶以外,还有更多优质物产有待认识。大江晚报也有意将这些物产多多带出大山,让江城市民共享,为山民谋福利。
SUMMER
探访茶农根据地
如今路况真好,从芜湖驱车只要两个多小时,便走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行程,来到近180公里外的石台县七都镇,当地有民谚称“小小的石台县,大大的七都镇”,可见七都镇的物产丰饶与名声。汽车进入七都镇后,满目的山清水秀,明显感受到原本在城市里的滞闷空气变得清新了许多。做了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七都镇属于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7—19.4℃,不高不低,年降水量1200—1445毫米,不多不少,满足了好茶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里,大家见到了姚学冲的老朋友,也是多年合作伙伴毕兴旺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七都镇人,种茶、做茶,一生都在于茶打交道。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注意到,其所代表的三甲茶叶合作社在石台县历年茶叶竞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或优秀奖。毕兴旺一边聊着做茶的辛苦,一边给大家冲泡了今年的新茶,玻璃杯中的茶叶在接触到热水后,生机焕发,水汽从杯口蒸腾如云雾缭绕,一阵茶香扑鼻,轻啜一口,舌尖甘芳,似乎带着茶农的热情。
姚大山茶农根据地
在大家的请求下,毕兴旺带着大家驱车开往不远处的金竹山。毕兴旺为姚大山茶访所供的茶就产在金竹山上。金竹山海拔800多米,在这一海拔,有1000多亩有机生态茶园。汽车沿山道行驶一段时间后便因动力不够无法继续上行,一车人便开始了徒步登山之旅。毕兴旺一边走一边指着盘山道上的一些小路说,这些小路一度为采茶人所开。走在山道上,满目翠绿,道边是溪水淙淙,一派好景色带来好心情。不过很快都市人运动不够的结果就体现了,攀爬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气喘吁吁,而将近知命的毕兴旺,在山道上非常轻松。他说,自幼开始,他就在这条山道上上下下不知多少次。
一路兜兜转转,终于到了接近山顶的有机茶园,真让人想不到的是,偌大的金竹山就在800米高处,只有那么一小块一小块茶园,修剪地非常漂亮有型,不时有云雾徘徊。毕兴旺告诉大家,与石台毛峰相比,石台香芽因其外形紧细匀整、芽壮显毫,汤色嫩绿、香气高长、磁味鲜爽更为受茶客喜爱。当大家稍息片刻后,便鼓足劲一口气爬到了顶峰。说是顶,却不尖,金竹山上顶如一方台地,犹如世外桃源,房舍相连,桂花、柿子、毛栗等树木间杂其中。这里的每幢房子都看起来那么恰如其分,就像是长在那里。
一行人注意到,山上没看见一个年轻人,年轻人都选择去了山下或大城市发展,老人在上面生活,他们在上面养蜂、种植、看护茶园。经过打听,这上面一度90多岁的老人还在打柴,长寿老人非常多。毕兴旺说,一方面是这里的山水怡人养人,另一方面是这里的土壤硒含量高,不但产出富硒茶,也致使其他蔬菜瓜果硒含量高。而硒元素对防治癌症有显著作用。在峰顶平地上,大家还发现一处至少有数百年历史的寺庙遗址,地面上的多块碑文让人知道原寺庙称为龙泉寺,有康熙年间住持的记载。据一位老人回忆,这种座寺庙曾经香火旺盛,就连现在这座上的绝大部分茶树都是由庙前僧人曾手植茶树所繁衍,庙宇毁于文革破四旧。感念当时僧人常常乐善好施、施药义诊,这里的茶叶也被当地人称为佛茶,有慧根佛心。
SUMMER
探访茶农根据地
本次活动一路走来,让远离茶农茶源的都市人感受颇深,有人表示,到茶叶原产地走一趟后发现茶农对茶叶感情深厚,就如毕兴旺所说,“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直接反映了茶农对茶树的爱护,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念。同时,在实地了解茶叶生长加工过程后,大家对所喜爱的茶叶又有了新的感觉,仿佛能看到茶农对茶叶的照料,阳光雨露云雾代表自然给予我们的厚赠。 记者 吴敏 文 刘江 摄
微商城上新
姚大山微信商城上线啦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