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产业链提升(茶链科技)

硒宝 01-24 10:07 149次浏览

主题: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情况新闻发布

时间:2016年11月15日15:00-16:00

地点:恩施市亚洲大酒店

主持人:杨长勇 恩施州农业局经作科科长

新闻发言人: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田代华同志

恩施州茶产业协会会长 苏方俊

恩施州农业局经作科科长 杨长勇

恩施州农业局茶叶专家 胡兴明

富硒茶产业链提升(茶链科技)-硒宝网

参加媒体: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恩施广播电台)、恩施晚报、恩施发布、恩施新闻网、中国·湖北恩施网、云上恩施

杨长勇: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由州农业局举行的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恩施广播电台)、恩施晚报、恩施发布、恩施新闻网、中国·湖北恩施网、云上恩施。

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有: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代华同志,州茶产业协会会长苏方俊同志,州农业局经作科科长杨长勇同志,州农业局茶叶专家胡兴明同志。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州农业局相关科室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

在此,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

一是请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代华同志,发布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相关情况;

二是请新闻发言人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州农业局副局长、州茶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代华同志,发布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相关情况。

田代华:新闻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州农业局,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和茶产业发展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发布全州茶产业链建设的相关情况。

恩施州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万里茶道”源头之一,全国名优绿茶优势区和“宜红茶”核心产区。自2013年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将茶产业纳入全州重点建设的七大产业链之列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品牌引领、抱团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延伸产业链、拓展空间链、提升价值链为核心,着力公用品牌打造,加强企业培植,狠抓标准化生产,力推产业融合发展,全州茶产业实现了健康发展、跨越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44万亩,比2013年增加34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0万亩,良种化率达到78%,比全国高21.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93000吨,同比增长4.6%,是2013年的1.5倍。全州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在全国地市级产茶区中居第五位,进入全国茶叶发展第一方阵。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二是产业效益稳步提升。据农业部门预测,今年茶叶农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6.1%,是2013年的1.5倍;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2963元,是2013年的1.2倍。茶业综合产值三年三大步,达到105亿元,提前实现“过百”目标。

三是产业助农增收明显。茶叶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其比较效益优势进一步彰显,茶叶亩收入是玉米的5.9倍、马铃薯的3.7倍、水稻的3.3倍。全州85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765元,是2013年的1.4倍,对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达到42.5%;对全州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额达到634元,贡献率达到7%以上。全州有98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村268个、13513户,带动贫困户增收9116万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恩施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

二、主要作法

一是抓恩施硒茶公用品牌建设。自2013年以来,全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的思路,合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形成了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以县市整合的恩施玉露、利川工夫红茶、鹤峰茶、伍家台贡茶、唐崖土司茶、金果、炜丰、武陵龙凤与金祈藤茶为“子品牌”的“1+8”品牌体系。在成功整合“恩施硒茶”品牌的基础上,加大了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3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2014·北京恩施硒茶博览会”;在上海、武汉举办了高规格的“恩施硒茶推介会”;在北京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康市人民政府、达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2016年中国富硒茶产区政府发展论坛”;先后12次抱团参加了在北京、上海、武汉、山东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大型茶叶博览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恩施硒茶茶王大赛”。同时,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农业频道的《农业气象》栏目,开通了为期一年的“湖北恩施州-硒茶主产区”展示板块;启动了恩施硒茶VI体系策划设计和户外广告宣传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恩施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近三年,全州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湖北名牌产品”6件,湖北省著名商标19件,“湖北老字号”2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或产品保护7件(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伍家台贡茶、鹤峰茶、咸丰帝茶、马坡茶、来凤藤茶)。

二是抓茶叶全程标准化生产。健全茶叶生产标准体系,制定了《恩施硒茶加工厂建设规范》、《伍家台贡茶》标准;修订了“鹤峰茶”省级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茶园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有机食品茶叶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省级茶叶标准园10个;宣恩县、恩施市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宣恩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认监委命名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推进标准化茶厂建设,全州规范化茶叶加工厂达到297家,清洁化生产线达到61条。推进国家级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宣恩县2014年成功过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恩施市、利川市、咸丰县成功创建“省级茶叶出口基地县”。推进恩施硒茶核心基地认定备案工作,目前全州认定恩施硒茶核心基地144个。推进茶叶质量安全视频监控试点建设,现已建成11个。

三是抓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绿茶生产的同时,扩大红茶、黑茶等茶类生产,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主要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的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0.72:0.16:0.04:0.07,调整为今年的0.63:0.26:0.06:0.13,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抓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完善产品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到茶叶主销区建立专卖店、直销店和加盟店,目前全州在外建立直销店302家、加盟店1073家。支持企业加强茶叶电子商务营销,全州398家茶企开通了电商营销渠道,今年电商渠道成交额已突破1.9亿元。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州有13家茶叶企业获得直接出口经营权,2015年8家企业有出口实绩,直接出口额达到2190万美元,是2013年的3.5倍,占全州出口总额的4.2%;今年1至8月,全州9家茶叶出口企业共出口1037.27万美元,同比增长19.1%。

五是抓茶企培植壮大。去年底,全州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企业达到1340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有6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5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有19家,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有19家;有3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茶叶企业榜。

六是抓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茶产业与硒产业、资源型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延长增粗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使茶产业从一产独优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茶文化建设,恩施玉露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二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依托茶园景观、旅游景点,打造了一批诸如恩施枫香坡、利川毛坝、巴东金果庄园、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鹤峰木耳山等品茶赏景园区或旅游线路,吸引众多客人旅游观光。

七是抓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全州成功选育了鄂茶10号、鄂茶14号2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茶树地方良种,引进全国茶树良种30多个,茶树良种化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茶产业发展顾问制度,州委、州政府今年聘请了陈宗懋院士等6位茶界顶级专家为我州茶产业发展顾问。成功举办了“中国茶叶专家走进恩施活动”,近70位全国、全省茶界知名专家出席,为我州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产业技术培训,举办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班20余期,参训人员达到1000余人次。

三、下步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重大机遇。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茶叶以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内涵,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化,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将为我州茶叶走出国门创造更多新的机遇。同时,国家农业部最近制定下发了《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我们将围绕促进茶业大州向茶业强州跨越目标,坚持“品牌引领、抱团发展”建设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着力延伸产业链,拓展空间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业发展之路。力争到2020年,全州茶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把茶产业打造成全州规模最大、品牌最响、效益最好、就业人员最多、带动能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富民产业。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恩施硒茶大品牌。围绕提升“恩施硒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全方位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用质量夯实品牌基础、用标准加强品牌规范、用文化提升品牌内涵,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将“恩施硒茶”打造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之一。

二是筑牢质量安全大防线。以整体创建国家级茶叶出口基地为抓手,全面提高产业基地素质,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实施“高效生态茶园建设”行动,丰富茶园植被系统,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建设一批品质优良、质量安全、抗逆力强、生态协调的生态茶园,夯实加工原料质量基础。实施“标准化茶园创建”行动,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茶叶加工提升”行动,按照厂区布局合理、厂房功能完善、设备先进配套、工艺流程科学、质量安全卫生要求,持续推进清洁化、节能化、机械化茶叶加工厂建设。推进“电气化+茶”行动,在制茶企业全面推广应用电气制茶,提高加工质量和清洁化水平。

三是培育生产经营大主体。加大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的培植力度,促进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形成抱团发展合力,提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对现有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兼并、入股等形式,整合资源壮大实力,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家产值过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采取招商引资方式,着力建设六个茶叶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是推进产品结构大调整。根据消费市场调优产品结构,努力开发新品种、新产品。在巩固提升绿茶质量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红茶、乌龙茶、黑茶生产规模,形成多茶类生产、多档次搭配、多元化开发的产品生产格局,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投入茶资源衍生品的跨界开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多元化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五是搞活营销市场大流通。加快茶叶销售终端市场布局,支持茶叶企业进入国内大型专业交易市场,到销区建立直销门店或连锁店。鼓励企业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支持企业参加国外展示展销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出口市场。推进“互联网+茶”行动,在巩固传统营销市场和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商这一营销新业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不断开辟新的营销渠道。

六是促进产业发展大融合。积极开发茶叶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推进茶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促进新发展。推进茶产业与新型工业融合,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提取物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茶资源利用率。推进茶产业与硒产业融合,充分发挥硒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含硒保健功能性茶产品,提高硒资源利用率和硒茶产品价值。推进茶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挖掘、整理、创作一批茶文化产品。推进茶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结合完善城市功能,鼓励企业建设一批茶馆、茶楼、茶博馆,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依托茶园风光和旅游景区资源,以茶园观光、茶事体验、品茶购茶、茶文化展示等为主,着力打造一批茶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形成茶乡大旅游。

七是强化科技支撑大服务。加大茶树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连续化加工、有害物质含量控制、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加强与国家、省级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茶叶科技应用推广体系和人才培训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恩施州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更离不开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真诚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恩施茶产业,宣传恩施茶产业,让恩施硒茶品牌叫响全国,让恩施茶产品香飘四海!

谢谢大家!

杨长勇:下面进行第二项,请记者朋友们就茶产业链建设的有关情况提问。

记者:刚才听了发言人的介绍,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取得的成效确实令人鼓舞。但从全球茶叶产能来看,总体上出现了相对过剩,市场竞争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请问恩施州将如何应对?

回答:恩施州茶产业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在茶园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已建立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产业总规模已经挤入全国第一方阵,可以说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茶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整个茶产业链呈现出的是上游良好,中游一般,下游相对较弱的特点。在全球茶叶产能出现相对过剩,全国茶产业进入消费市场缓慢增长、产品价格理性回归、产品结构深度调整、企业竞争加速洗牌“四期叠加”的新形势,恩施州茶产业发展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恩施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推进我州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想最核心的就是要抓好“一稳、三调、三提升”。

一稳:就是稳定基地面积,把发展重心和资源,转移到老茶园改造和高效生态茶园建设上来,着力提高基地质量效益、集约化生产水平。实施“基地生态化提档”战略,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全面推进茶园良种化、规范化、机械化、生态化改造,建设高效绿色生态茶园,夯实产品原料质量基础。

三调:一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施“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立足恩施自然资源优势,把握健康时尚消费新趋势,抓住“健康红利”新机遇,利用生态优势、筑牢绿色屏障、彰显富硒特色、开发健康产品,培育“生态、绿色、含硒、健康”的产品个性特征,构建多茶类、多元化产品格局,适应多元化、多层次消费市场需求,拓展潜在消费市场。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根据企业主导产品加工需要,选择适品质好、适制性强的品种,建设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大力推进品类结构调整,推动由绿茶为主,向红茶、黑茶、青茶及特种茶多元化开发转变。大力推进品质结构调整,推动由以高档名优茶生产为主,向高中低、初精深系列产品转变,生产更多老百姓买得起喝得到的好茶。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改变以柴、煤为主的加工能源结构,推进生物质能、电能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稳定加工产品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三是调整优化市场结构。推动由内销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市场重渠道建设,加速终端市场布局,国外市场重开拓,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开拓市场与创造市场双向互动。

“三提升”:一是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大高效生态茶园、标准化茶园建设力度,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构筑质量安全防线,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二是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大茶园管理、鲜叶采摘、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推进茶产业与新型工业、信息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从饮茶、到吃茶、到用茶、到玩茶接二连三转变,发挥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价值,提高全产业链效益。

记者:据了解,在全国茶叶市场总体疲软的情况下,今年春茶期间州内的名优茶却供不应求,我所了解的茶企全年几乎没有什么茶叶库存,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自2013年以来,我国茶业产业发展整体进入了产品结构深度调整、市场营销持续疲软的低谷期,特备是自2015年延续至今的“关店潮”几乎在茶行业所有商业渠道中蔓延。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条件下,今年春茶期间,我州春茶生产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中高档名优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我想,这一方面出气候影响外,另一方面最为关键的是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全力打造恩施硒茶公用品牌产生的效果,“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恩施硒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是使我们的产品比以前好卖了,而且还吸引不少外地工商资本进入我州投资开发茶产业,近三年,全州吸引州外客商投资办厂达到26家。但我们也看到,因种种原因,品牌知名度和彰显度还不高,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下步,我们一是积极吸取先进地区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聘请著名品牌专家问诊把脉,制定我州茶产业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二是制定恩施硒茶产品质量标准、品牌VI体系和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品牌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信誉;三是加强茶事活动营销。通过举办一些规格高、影响力大的茶事活动,采取办大会、参大展(赛)、请大家等方式,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四是加强茶文化建设,丰富品牌内涵,塑造品牌灵魂,营造产业发展浓郁氛围,不断强化品牌在行业和消费者心中的彰显度,促进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

记者:茶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请问我们州在强化茶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回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州茶叶科技水平虽然得到稳步提高,但仍然存在创新不足、平台不多、队伍不强、转化不够等问题,无法满足茶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恩施州茶产业发展要实现追赶、转型和跨越发展,必须强化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一是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工程,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长效机制,打造茶业专业人才集聚高地,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出路。二是实施“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采取企业订单、政府资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一批茶叶专业人才;对茶叶生产经营者进行分类培训,提升从业者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水平。三是实施“借智借力”工程,鼓励茶叶企业、本地科研院所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涉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攀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借势、借力、借脑发展。四是加强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依托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技专业服务队,解决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记者:近年每年春茶期间,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反应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用工紧张的问题,请问作为主管部门如何破解这一矛盾?

回答:茶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恩施茶园地形复杂,以坡地和中高山地为主,对田间管理用工和农资的投入成本要求更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且日益老龄化、低素质化。未来3-5年,全州投产茶园面积仍将不断扩大,茶园管理和采摘所需的劳动力,特别是技能型劳动力将会更加紧张,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常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想从长远来看:

一是要调整产品结构:在巩固提升名茶生产规模与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普通大宗茶生产。要逐渐转变观念,不要过分强调外形。好茶的概念要以好喝(色香味)与保健为主要衡量标准。只有在不过分强调外形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机采机制,才能降低人力成本,滿足大众消费的需求。

二是要改变生产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完全利用人工操作管理方式,加快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进程,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推广茶叶生产新机具、新模式、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人员。据调查,机械采茶与人工采茶相比,效率提高10~20倍,费用降低80%,可使每亩茶园增加效益500多元。

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引导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为主体,建立一批机耕队、机采队、机剪队、机防队,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社会化服务解决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茶产业链建设中,州茶产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苏会长,州茶产业协会在加强自我服务和行业自律,更好地服务茶产业链建设上有些什么打算和安排?

回答:恩施州茶产业协会是我州茶叶行业自我协调、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社团组织,更是联系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凝聚茶界力量的重要平台和广大会员的温馨之家。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州茶产业链建设“品牌引领、抱团发展”思路,共举恩施硒茶大旗,先后多次抱团参加了在北京、武汉、济南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大型专业展会,并在上海、武汉举办了恩施硒茶专场推介会,在恩施连续举办了两届茶王大赛,两次组团参加湖北省茶叶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加和举办一系列的茶事活动,恩施硒茶公共品牌在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州内茶文化氛围愈发浓厚。下一步,州茶产业协会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一是拟出台《恩施硒茶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恩施硒茶公共品牌使用管理,维护恩施硒茶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保障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制定行约行规,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构筑起强大的质量安全防护网,让合作伙伴放心,让消费者放心。

在加强产业服务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行业代言人的作用,向政府和有关方面反映行业合理诉求和建议,积极争取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有利于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二是建立茶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行业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服务。三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行业经营人员素质。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调解茶事纠纷,全力维护会员合法正当权益。五是积极为茶企的发展出谋划策,引导茶企创新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六是组织行业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积极参与和组织有利于提高本行业社会地位的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

杨长勇: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各位记者对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情况还有需要了解的,请会后与我们各位发言人联系。

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