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青茶是富硒茶吗(陕西富硒茶叶)

硒宝 01-24 10:06 122次浏览

陕青茶是富硒茶吗(陕西富硒茶叶)-硒宝网

1、紫阳种茶天下先

要考量紫阳茶的历史得从安康原住民巴人说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军伐纣,有一支打着“巴”字旗号的地方部队,从安康出发,雄赳赳、气昂昂地参与“牧野之战”。当时的安康兵骁勇善战,而且是通过演奏包括敲击虎钮錞于(1974年安康五里镇秦汉遗址出土)在内的军阵乐舞以压倒敌人的气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也。”战后大封天下,当初在周原祭祀时连清洗祭器的资格也没有的巴人进封为子爵,四等爵位,史称“巴子国”。周朝规定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武王分封时巴子国所辖土地大约也只限于陕南一隅。所以陕西历史学家杨东晨在《陕西古代史》一书中说:“巴国在今陕西汉阴至安康一带”。陕南巴文物的出土可以支撑上面的说法,特别是1986年安康市汉滨区王家坝西周遗址出土的史密簋,簋底铭文说明安康地域是古卢国和以虎为图腾的巴人栖息地。

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

西汉时期,即公元前53年有四川雅安吴理真者在蒙顶植茶七株的记载已为学界认可,在中国茶叶种植史上吴理真是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种茶人。而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说法: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比四川雅安吴理真早了1000多年。

今之紫阳茶区人工植茶历史悠久堪称全国第一,为安康茶史和陕西茶史写下了最为精彩的一笔!

2、三次纳贡世无匹

《华阳国志·巴志》开列的巴子国贡品,说“荼、蜜”等物“皆纳贡之”,并明确指出,进贡的“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

这一条坚强的史料,说明巴子国贡茶的历史也始于西周立国之时,即公元1046年后,至今有3000余年的历史。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贡茶作为一项制度始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初为4郡。《新唐书》又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山南道汉阴郡(今陕西紫阳、汉阴、石泉一带)的毛尖茶列为贡品。内云:“金州汉阴郡。……土贡麸金、茶牙、椒、乾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枳实、黄檗。”“兴元府汉中郡。……土贡谷、蜡、红蓝、燕脂、夏蒜、冬笋、糟瓜、柑、枇杷、茶。”相传紫阳宦姑滩是唐代贡茶园的生产地。

进入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陕西通志·茶马志》雍正版),紫阳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这是一份清朝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六日,陕西省紫阳知县唐清辅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指令文书)。该信票“计开权河春分茶十斤,白茶(带茸毛的芽茶)十四斤;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白茶二十斤;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

说起贡茶,言必称蒙顶。四川蒙顶茶纳贡由天宝元年(742)至清末1911年历时1169年之久。著名的顾渚紫笋始贡于唐广德年间(763——764),停贡于明洪武八年(1375),历时600余年。紫阳茶三次列为贡茶,其历史跨度有3000年之久,全国最早,次数最多,罕有其匹。

紫阳茶纳贡的结论是:西周初陕南巴人贡“荼”,唐肃宗至德二年后金州贡“茶牙”, 清代紫阳县贡“紫阳茶”。这三次贡茶的产地,大体范围在今紫阳县任何流域。若此说成立,紫阳县任何流域将是时间最早、延续历史最悠久的贡茶基地,全国无出其右者。

3、陆羽品鉴紫阳茶

大约在唐玄宗天宝末年,茶神陆羽时年二十出头,他从湖北天门(当时叫竟陵郡)出发,沿汉江而上,前来唐代金州茶区考察。

唐代金州属山南东道,他将他的考察结果写入《茶经·八之出》,内云: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原注: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陆羽是否到过陕南,是否品尝过紫阳茶,史无记载,但细读《茶经》可以找到答案。《茶经·八之出》用来作比较研究的茶区主要是山南道,然后是淮南道,复次是浙西道。关键词使用频率是:

山南道:荆州5次、金州4次、襄州4次、梁州3次、峡州2次、衡州2次,共计20次;

淮南道:舒州2次、蕲州2次、义阳2次、光州1次、寿州1次、黄州1次,共计9次;

浙西道:常州1次、润州1次、歙州1次,共计3次;

剑南道:绵州1次,共计1次。

作为地名关键词,总共出现了33次,集中在山南道,计有20次。这说明山南道是陆羽全国茶事考察的的重点和首选地。紫阳茶出产地——“金州”出现4次,仅次于湖北的“荆州”。陆羽在《茶经》中多次以金州茶作为标准样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评定全国的茶叶品质。——陆羽如此关注紫阳茶,这与紫阳茶的历史悠久有莫大关系。

陆羽治学严谨,若没来过金州,若没品尝过紫阳茶,他不会将“金州茶”(当时茶名叫“金州茶牙”)写入《茶经》。

中唐著名茶学家张友新写过一篇《煎茶水记》,文中提及陆羽鉴别天下名水的《陆氏榜》,天下20种名水,汉江榜上有名,陆羽的结论是:“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

陆羽来金州品茶又品水,我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

4、山间铃响马帮来

秦汉以来,陕西穿越秦岭、巴山的就有7条主要栈道,成为陕西茶马古道网络中的基本干线。茶马互市鼎盛时期,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和万余左右的边马在陕川茶马古道上流通不绝,金牛道是可以确认的茶马交易主干道。陕西茶马古道的发展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大体划分为唐宋、明朝、清朝三个时期,先后以山南茶、汉中茶和紫阳茶为主打产品,以西安、汉中、安康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贸易的集散地、转输地。陕西茶马古道网络具有历史悠久、四通八达、交易数额巨大、官办为主、民间参与的特点,且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资流通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

唐王朝与西域各国进行茶马贸易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陕南茶是否加入到唐代茶马互市的行列里呢?历史提供的信息表明:产于汉中、安康的山南茶当时已进入长安市场。山南道汉阴郡(今紫阳)的茶芽列为贡品,又有子午道、汉江水道、郡道方便舟车运输,山南茶在唐代加入茶马互市极有可能。何况当时的安康、汉中已是唐代丝绸的主产地,丝、茶结伴远行是颇合情理之事。1985年陕西省考古队在紫阳焕古镇腊子园遗址出土了有着异域风格的魏“胡弦带板”乐器和波斯银币,这似乎透露出一个历史信息:紫阳与西域有过贸易往来。在往后的年月里,紫阳茶的西行路线也大体是直走汉中的,转而或入长安,或走甘、青、宁。

清朝、民国时期,紫阳茶成为茶马交易主打产品。大宗紫阳茶西行(沿茶马古道)选择子午道、郡道、库谷道,以紫阳为转输地和边茶集散地,安康、西乡辅之。

紫阳有无茶马古道的遗迹呢?对紫阳茶史有过深入研究的曾小勤先生作过一些实地考察,在他的《紫阳煮茶》一书中写道:“羁马庄是陕南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清末民国年间,是瓦房店、红椿坝驮茶马帮赴汉中的咽喉之地(据《紫阳县志》)。庄宅地处紫阳、镇巴两县交界之处,逆渚河西行过尚家坝便是。民国初年马步芳盘踞西北,破左宗棠清时茶盐厘金制,借以装备军械之名,私设茶贸公司,大掠茶利,直接到汉中设柜收茶,使紫阳茶大量西走汉中。土匪周华堂、王三春、胡宝安等安寨铜锣贯、云雾寨、光明寨等地,时土匪劫掠茶商,茶客避险就远,大批骡马驮茶队便翻滚子岭,过羁马庄,走镇巴县小河,到巴庙,翻越高庄子直插西乡五里坝。”他提及的这条路应当说具有“茶马古道”的某些特点。清朝民国时期,甘肃、宁夏、青海的回纥商人在紫阳贩茶,结伴而行,用以交换的货物是盐或者毛皮,返回时可借助汉江航运,但大部分路段的运力仰仗马和骆驼,或者肩挑背扛,增添了古道马帮、大漠驼铃的风情。经过两三百年的文化浸润,“陕青茶”(紫阳茶的品牌)成为西北各民族兄弟特别熟悉的品牌,至今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地的老茶人中,一提紫阳茶总会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紫阳茶不仅西行东运,还开辟了北方的市场。早在明代隆庆后,紫阳直接与外族进行贸易,通过“三边”市场进入蒙族人民的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三边“建立革命根据地,虽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实行严密封锁,但茶叶不属“违禁品”,边区又实行保护民族工商政策,商人乐于去边区做生意。甘肃庆阳茶商张元忠曾将大批紫阳茶销往边区。国民党政府军驻宁夏某部打着“淀源公司”的招牌,到汉中转运紫阳茶,一次就是三四百驼。

无论川茶、湖茶的涌入,或者陕茶的“西行东运”,或者茶走三边,茶叶的流通路线主要沿着四通八达的陕西茶马古道,茶叶的终端市场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北方的内蒙古,并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南欧、北非等地。

逝者如斯!进入现代社会后,秦岭巴山不再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火车的长鸣代替了驼铃马啸声,马帮驼队改行了,巴山背二哥的身影消失了,茶马古道的风情已成遥远的记忆…..。

5、茶歌紫阳韵味长

2002年,紫阳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紫阳民歌列入其中。在紫阳民歌中茶歌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茶歌是紫阳民歌的主打歌,农家种茶、采茶、焙茶、易茶都是以歌贯穿始终。茶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一种形式是传统民歌,如《顺采茶》《倒采茶》;另一种形式是茶山对歌。该县以民歌推介富硒茶,以茶宣传民歌,刻录发行光碟,建立了“茶山风情园”,全方位展现紫阳茶文化的魅力。该县打造紫阳特色民歌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突出“打响紫阳民歌品牌,着力培育民歌产业”,立足原生态,创作新民歌,使紫阳民歌不仅唱红陕南,而且唱响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紫阳民歌、了解紫阳天然富硒茶、了解紫阳日益和谐的文化氛围。

6、富硒名茶创佳绩

抗日战争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1977年,紫阳茶产业走了一个“v”字形,但总体说来不尽如人意。紫阳茶产业规模普遍小,在全国没有什么影响力,知名度低,没有地方名牌产品,加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三块石头一口锅,户户茶农用手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改革开放30年,紫阳茶再造辉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开展各项基础认证工作和积极参与各种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为手段,强力推进品牌战略,提高“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推动紫阳富硒茶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品牌建设硕果累累。2004年紫阳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紫阳荣获“中国名茶之乡”,2009年“紫阳富硒茶”名列中国茶叶类公用品牌第9位。2011年紫阳富硒茶荣膺“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品牌价值由2009年7.04亿元攀升到2012年的11.18亿元。2012年 4月1日,紫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为全国茶叶类唯一一个获批筹建的知名品牌示范区;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紫阳富硒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6月,紫阳富硒茶荣登中国富硒网“十大富硒品牌”榜。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标志着紫阳富硒茶品牌正式步入了国家级品牌的发展快车道。2012年全县产茶3811吨,实现产值6.2亿元,综合收入10亿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提效、茶农增收的目标。(本文作者:丁文)

陕青茶是富硒茶吗(陕西富硒茶叶)-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