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恩施富硒贡茶(恩施富硒茶21年新茶价格)

硒宝 01-23 18:10 67次浏览

硒,这个被誉为“月亮女神”的神奇资源,正让恩施日益在国内外绽放异彩。

州委、州政府将硒产业作为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重要抓手,提出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战略目标,出台推进硒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硒+大健康”产业发展营造强大气场。

以政策科技培育“硒望”

长期以来,我州牢牢认定生态立州、产业兴州这条根本路径。

直到发现硒、认识硒,恩施产业兴州之路得以照耀“硒望”之光。

我州是迄今为止“世界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达50多亿吨,被誉为“全球最大天然富硒生物圈”,也是全球唯一获得“世界硒都”称号的地区。

2016年初,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1∶50万恩施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发布:恩施州表层含硒土壤分布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其中表层富硒土壤分布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54%以上。

依托“世界硒都”金字招牌,依托天下无双的硒资源,我州说硒话、谋硒事,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开启以硒政策、硒科技促进硒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今年初,州委、州政府响亮提出,努力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为引导硒产业科学发展,我州出台《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州硒产业综合产值将超过700亿元,预计2025年超过1500亿元。

7月6日传来利好消息,省卫生计生委原则上同意将湖北省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恩施,将为恩施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开通绿色通道,派出食品安全专家到恩施讲课、指导,全力以赴支持富硒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把恩施的绞股蓝、党参、堇叶碎米荠等部分特色产品纳入药食同源或新食品原料。

近年来,国家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省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中心等国、省字号检测和科研机构落户恩施,中国微量元素学会硒专业委员会等相继在恩施设秘书处。

恩施州硒研究院联合湖北省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平台,合力攻坚硒基础研究、富硒健康新产品研发、加工新工艺等关键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目前,富硒蛋白及富硒多糖提取技术与工艺、富硒大鲵复合营养片、富硒护肝食品等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已有百家企业生产富硒系列产品。

7月,省科技厅发函通知州科技局:同意恩施州硒研究院更名为湖北省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按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管理。至此,全省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达16家,我州夺得其一。

硒院的晋级,将为全州富硒产业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科技支撑,为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建设“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服务。

以产业集群托起“硒谷”

宣恩椒园生态产业园,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繁忙。

7月底正式投产运行的腐竹生产线,车间占地面积1205平方米,年生产腐竹1500吨。

公司董事长侯令谦介绍:“我们将恩施地区富硒产品如魔芋、山药、葛粉等添加到一起,打造一条富硒、绿色、健康的高端腐竹产品生产线。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公司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

土家爱,只是宣恩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宣恩依托椒园生态产业园独特区位优势,先后引进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恩施州亚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宣恩宜红贡茶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谋划豆制品、茶叶、辣椒、香菇等多个富硒农产品品牌,实现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

硒茶,恩施硒产业中的一张王牌。

立足“世界硒都”优势,突出“硒元素”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围绕品牌建基地、扶主体、拓市场、强文化、增效益。

今年,“恩施硒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子品牌“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9件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2件获授“湖北老字号”,7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全州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8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52家,4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茶叶企业榜。全州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9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有19家。

全州茶叶基地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一,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位居第四,是全国最大的富硒茶基地,富硒茶产业集群入选全省2016年度97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州委、州政府因势利导,把以硒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州七大产业链,提出“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全州干部群众抓硒产业发展的热情,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硒+农业”“硒+工业”“硒+旅游业”等为重点,全州建成富硒茶叶、土豆、烟叶、畜禽、粮油、蔬菜、干鲜果基地300万亩,形成一大批集中度高、特色明显的富硒产业专业乡镇;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达到600余家。

今天,硒产业在时间、空间、全产业链、三产融合等方面实现科学有序发展,全州矢志不渝打“硒牌”,坚持物以“硒”为贵,坚持“硒+X”产业发展模式不动摇,坚持硒产业发展路径,坚持硒产业与大健康产业无缝对接,正在迈向硒产业4.0时代。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