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有机茶的功效(富硒茶的硒含量)
1990年,浙江省临安县东坑、裴后茶场首获荷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SKAL)的有机认证,并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将中国有机茶出口到欧洲,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的起步。中国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为有机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茶园大部分分布在生态良好、风光秀丽、山清水秀、污染较少的山区和半山区,为有机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有机茶是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及相关产品。
有机茶生产作为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采用环境资源有益技术为特征的生产体系,由于有机茶生产在保护环境和改善品质的价值不能通过其最终产品直观地反映出来,初期发展速度缓慢。2000年以来,经过各界多方努力,特别是在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部署下,有机茶的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成为提高茶叶质量和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生产方式,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企业和茶农的广泛重视。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安徽、湖南、福建、贵州、广东、广西、重庆、河南等茶叶主产省先后启动“有机茶工程”,制定了有机茶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速和促进了中国有机茶的发展。
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福建、云南、江西、湖南、江苏、广东、广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贵州、重庆、西藏、上海、海南等省(市),都先后生产和销售有机茶,涌现了一大批有机茶生产销售企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5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有机茶市场先后快速启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有机茶产业的发展。
由于有机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生态纷纷被作为各地的一张名片宣传,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以有机茶为代表的有机农业,配套相应的鼓励发展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外,还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发展有机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有机茶之乡——浙江省武义县、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建德市、云南省思茅区,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贵州省凤冈县,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贵州省纳雍县,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四川省马边县,有机茶园区——四川省洪雅县,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江西省婺源县、浙江省义乌市、江西省上犹县、安徽省休宁县、安徽省泾县、广西区昭平县、广西区乐业县等区域性有机茶基地相继建成。湖北省鹤峰县建设“全域有机茶”、贵州省凤冈县建设“全产业链有机食品(茶)”。国家认监委自2011年起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批准的146个县(市、区),以茶叶为主导作物产品的县(市、区)占了较多数。截止2017年12月31日,命名的17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其中11个茶叶主产区:四川省旺苍县、蒲江县、青川县和宝兴县,浙江省建德市、武义县、淳安县和开化县,福建省安溪县,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赤壁市;贵州省凤冈县、雷山县、正安县、水城县、黎平县、印江县、岑巩县、纳雍县、德江县、湄潭县、修文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富川县、上林县和凌云县,四川省平昌县、洪雅县、泸州市纳溪区,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勐海县、元江县、凤庆县、沧源县和元阳县,江西资溪县、浮梁县、靖安县和瑞金市,湖南省古丈县、保靖县和蓝山县,湖北宣恩县、南漳县,浙江仙居县,安徽金寨县,以有机茶为主要产品,正在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
根据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产业发展(2017)》,2016年我国有机茶认证概况:茶叶发证书1348张(有机证书754;转换证书594),获证企业数1282家;有机种植面积4.66万公顷,转换种植面积3.25万公顷,合计7.91万公顷;鲜叶有机产量8.28万吨,转换5.48万吨,合计13.76万吨。
有机茶生产要求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需要生产者运用一系列相关有机农业技术来保证生产与开发顺利进行。有机茶生产作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安全型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强调遵循自然法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有机茶不是传统农业的翻版,而是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和升华,无论在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栽培、加工、贮运等过程中都必须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引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之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机茶生产的发展,为实现有机茶生产能做到有机、优质、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福建农林大学等大中院校等都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许多生产单位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成果和经验都是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和应用价值,在有机茶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大力采用。
开发有机茶的意义,不仅是有机茶产品自身满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强调遵从自然法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茶叶生产观念,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茶农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和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意识,改善茶园生态状况,带来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环境服务方面的益处,从整体上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有机茶的开发使许多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了区域茶叶经济的效益,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的有机茶产地诞生,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与非有机茶(也叫常规茶)相比,有机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是社会公众对有机茶的认知度待提高,持续提高认可有机茶对生态可持续的贡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的调研报告表明,消费者普遍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识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较低,仅10%左右消费者非常了解,4-8%消费者非常信任。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有机茶的网络搜索热度不断提高,尤其是2015年以来的搜索量不断提高,选择愿意为质量安全标识产品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所占比例高达94%,但消费者可接受的溢价幅度平均仅约10%左右。
二是有机茶生产加工的剪刀差效应明显。一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主要是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有机茶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并且增加幅度很大;另一方面,连续多年的市场反映,有机茶与非有机茶相比较,有机茶价格优势不明显,并且有机茶维护成本高。
三是有机茶市场开拓落后于有机茶生产加工。我国有机茶产量每年有所增加,但其总量还不到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由于市场的发育程度与消费习惯等原因,我国有机茶基本上是内销和外贸各占50%左右,与总体茶产业内销占75%的市场份额相比,有机茶在国内的销售与消费比重非常小。目前除北京市外,全国其他大中城市有机茶市场启动缓慢,一些超市的茶叶专柜中很难找到有机茶,全国各大城市的一些茶馆、茶楼和茶吧等较少为顾客提供有机茶。
四是有机茶生产与市场需求脱钩,供给则结构性不合理比非有机茶更加突出。有机茶叶的茶类结构不均衡,受消费者(特别是网络消费者、年轻消费者)需求量前两位的乌龙茶、普洱茶和需求增幅最快红茶量少、花色品种少。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有机茶红茶由于受成本的影响,出口量又较少,近几年市场需求量上升十分快、茶类数量本身总量较少的白茶、黄茶的有机品类又更少;其次,对健康十分关注的年轻人和年老消费者,他们有巨大需求的有机花草茶基本没有供应、有机代用茶供应严重不足。
尽管有机茶生产和市场面临暂时的一些难题,但有机茶潜力巨大。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2015年12月对中国茶业作出重要批示,“我们要有这一个雄心壮志,十三五实现中国茶叶再振兴,产值翻一番,成为农民增收、脱贫攻关的大亮点。”特别突出了茶叶种植的有机化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农业农村部正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茶叶绿色发展和标准化生产,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升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有机茶市场生产开发应重视和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有机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产品的特色选择合适的营销沟通手段,加大有机茶知识的普及,提高有机茶的市场认知度,对于许多有机茶叶产区,应从原有的单纯卖茶叶转型为卖生态有机理念,从原有的单打独斗转型到资源整合,各方努力,齐心协力,推动我国有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