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的诗句(紫阳茶的诗)
小编语:原打算紫阳见闻写一篇就可以了,谁知牵扯内容太多,两篇竟还不能完成。感觉有点像臭婆娘的裹脚布了,但已开头,岂能半途而废,就如《铜川大视野》,依然在坚持。本文今日完工,感谢读者体谅,相关链接附后。
紫阳,一座山成,位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江上游,南与重庆市毗邻,隶属安康市。清雍正《陕西通志》紫阳县:“ 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相传宋代时期,在县治以南有位名为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的人在此修行,创立道教南派,留下紫阳洞和汉水岸紫阳滩的传说,县名正因紫阳道人命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对面山上的塔就是 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纪念地—- 文笔峰山休闲公园
紫阳县历史悠久,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遗址,明正德七年(1512 年) 设紫阳堡,同年升置紫阳县,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
沿山而建的紫阳县
紫阳有迷你版“小重庆”之称,城市像长在山腰上,贴在画布里,仿佛一眼就可看透。置身其中,弯曲的街道,曲折的小巷,却让人看不到尽头,猜不出那背后隐藏怎样的秘密,禁不住让人提步前行,一探究竟。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他的《紫阳城记》中这样写道“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丽,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
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徒于此,生活习俗、饮食文化彼此交流影响,呈现出的饮食兼具南北风味,既有川菜的麻辣,又有闽粤的甜腻,最具特色的大菜要数逢年过节、欢乐相聚方能品味的—— 紫阳蒸盆子。这里交通便利,襄渝铁路、包荗高速穿境而过,有“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之称号,有“贡茶之乡”之美誉。
铜川(这里指铜川老区,以下均同)地处陕西北部,距省会西安90 公里,咸铜铁路,包茂高速,G65 高速,合风高速穿境而过。1957 年、1974 年、1976 年、1980 年的几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清理出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居的村落遗址、出土了关中其他仰韶文化遗址中所少见的石器陶器人面植物纹彩绘葫芦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铜川历史久远,夏商隶属古雍州京畿之地,公元357 年(十六国前秦永兴元年)在今铜川印台区济阳寨始设铜官护军。公元446 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置铜官县(县治在今市郊区王益乡高坪村附近)。北周建德四年(575 ),铜官县改名同官县,县治迁至铜川印台区频阳山下。1946 年,因“同官”与“潼关”同音容易混淆,治所又设在铜水之边,川道之中,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协同本地乡绅将同官更名为铜川。1949 年4 月铜川解放,1958 年4 月5 日,国务院决定:铜川改县为市,归省管辖,成为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2003 年铜川市政府迁至耀州区,铜川地名为王益、印台两区名所代替。
咸铜铁路建成后使用的火车
铜川工业历史比较早,早在汉代煤炭在这里就被加以利用,成为皇宫、官宦人家炊馔之燃料,隋唐开启的黄堡镇耀州窑制瓷作坊,星罗棋布,北宋达到鼎盛。“十里窑场”叙述了当时城市的恢弘,“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瓷成为皇家贡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地企业纷纷内迁,陇海铁路日加繁忙,用煤十分紧张。同年,满怀“实业救国”理想,曾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采矿冶金系的高冠杰从北京回到陕西,1938 年开始参与同官(今铜川)煤矿的勘探设计与筹建工作。1939 年5 月陇海铁路的第一条支线铁路—— 咸铜线开工修建,1939 年9 月30 日高冠杰受聘为同官国营煤矿第一任矿长。1941 年12 月通车。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力的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此期间,民族资本家也纷纷来此投资办厂。不论工业,单论民生,1939 年到1940 年间,10 家百货店、2 家粮食店、3 家药材店等各类店铺36 家在黄堡街道营业,工业、城市繁华可想而知。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王石凹矿投产移交仪式
1955 年11 月1 日在原同官煤矿基础上成立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 铜川矿务局。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铜川王石凹煤矿立井作为全国156 个重点项目,由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设计方案,1961 年11 月建成投产。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化生产矿井,如今,这里已建成铜川最大的煤矿遗址公园,供人们凭吊、参观。在新中国历史上,铜川的煤炭、建材有力支援了国家建设发展。
耀州窑博物馆
铜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建于北宋时期的姜女祠吟唱着孟姜女故里的爱情传说,耀州窑博物馆讲述着陶瓷历史的变迁,陈炉古镇承继耀州窑1400 年窑火不灭的丰碑,玉华宫唐代三代帝王避暑行宫、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 雄关天堑” 金锁关西边的金锁石林,百余座石柱、石峰、石壁,尽显渭北罕见的石崩奇观。隶属宜君,但距铜川较近的云梦山鬼谷子隐身处,孙膑、庞涓仿佛依然在“斗智斗勇”。陕西辛亥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 西北革命巨柱” 的井勿幕,清雍正年间湖北督粮道台崔乃镛,受到周总理接见的冯玉萍、中国好书记郭秀明、气象学家雷雨顺,国家一级作家和谷、老兵回家第一人孙春龙等都是这座人杰地灵城市的典型代表。
紫阳县茶山
紫阳县是中国林特产重点县之一,茶、柑橘、油桐、漆等是这里的特产经济。国内少见的富硒岩层生长着许多茶树,紫阳茶成为天然补硒之品。紫阳现有23 家制茶企业,茶叶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是有名的历代贡茶圣地,清嘉庆年间兴安知州叶世倬“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为紫阳茶作了最早的广告。
龙柏芽
龙柏芽是铜川陈炉古镇特有的一种野生植物,学名红柄白鹃梅,含有丰富的粗纤维、铁、钾、钙、磷等多种矿物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败火、明目、降压、利尿、和脾等功效。相传上古黄帝巡游至此,抛洒仙种所得,也有老子骑青牛为解百姓疾苦,投掷龙头拐杖幻化所变的传说。龙柏芽在铜川陈炉分布居多,也堪称独有,绵延4 万亩分布于马科、东山、上店一带,受到当地村民喜爱,每年清明前后,村民成群结队,上山采摘,煎炒烹煮,晾晒储存,拌凉菜,蒸包子,为餐食之用。近几年龙柏芽被陕西一品青莲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丁晓开发、研制成龙柏芽茯茶,并荣获第23 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被铜川市印台区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平开发制成龙柏芽绿茶、龙柏芽干菜,使之声名鹊起。
国家著名一级作家和谷题写片名《山有嘉木》
近段时日,由国家著名一级作家和谷、铜川市政协原秘书长袁东强、陕西华原文投总经理王冰峰总策划,由铜川市养生茶文化协会会长郭丁晓编剧,铜川市养生茶文化协会、铜川市印台区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拍摄的微电影《山有嘉木》在紫阳拍摄镜头,再次勾起我对铜川龙柏芽这种野生植物极大地兴趣。
《山有嘉木》微电影在铜川陈炉拍摄
《山有嘉木》描述的是:剧中男主人公王林平靠山吃山、开办石矸厂,因污染环境被处罚,遭到乡民讥讽,孩子也因此被同学嘲弄,家庭矛盾频现,陷入痛苦与思考中的他,在陕南开办茶厂的老战友的帮助下,打开思路。利用家乡独特野生植物“龙柏芽”开办了铜川第一家茶厂,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新型致富之路。在茶文化协会的帮助指导下,强强联合,使“龙柏芽”茶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王林平也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成为新时代立足家乡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与村民一起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的故事。
龙柏芽茯茶荣获 第二十三届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陕西一品青莲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丁晓 郭丁晓在颁奖现场
声名鹊起的龙柏芽茶系列受到人们推崇,也引起有关人士极大的兴趣,那么龙柏芽在历史上有怎样的经历,未来的发展又该怎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重新翻阅历史,查看百度,更进一步去认知龙柏芽这种铜川野生植物。龙柏芽,学名白鹊梅,民间称之金瓜果、茧子花、九活头、龙柏芽等,还有一种称之为珍珠花的也是龙柏芽,只是当地人依型而论,却非植物中的珍珠花。白鹊梅分布于我国的陕西、甘肃、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海拔1000-2000 米的山坡地。大致有三个种类,一名白鹊梅,长江流域居多,一为红柄白鹊梅,分布于黄河流域,秦岭多有野生群落。还有一种称之齿叶白鹃梅(叶片中部以上有尖锐锯齿,幼嫩部位微被柔毛),多长在东北和华北,这些种类除枝柄、叶片少许偏差,都有共同之处,“叶片薄而翠绿,花似白雪绽放”。陈炉白鹊梅为红柄白鹊梅,当地人称龙柏芽。
龙柏芽茯茶
古来江南产茶,长江以北少有传言。驮队将南方茶叶经泾阳散发北方各地,于是北方有了茶。由于长途跋涉,储存困难,故而运送至此的茶比黄金。后来,泾阳客商发现二次发酵的茶中含有金花,口味也更加特别,于是有了泾阳砖茶,距今已有1000 多年历史。
龙柏芽绿茶
中国人饮茶已有3000 多年历史。西北少数民族和高寒地区民族,因植物短缺,常食以肉,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积食难以消化,便以喝茶为伴,消食御寒,有”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之说。但茶比黄金,贫寒牧人受用不起,便采得龙柏芽叶子,晒干当茶。清人戴亨《野茶花》中写道:“塞上牧马儿,采叶调酥酪。空有珍珠花,随风开自落。”道尽采叶后龙柏芽花的寂寞,这里的珍珠花就是根据它花苞的形态称之。
古书上记载的龙柏芽
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龙柏》:“花非龙香叶非柏,独窃二美夸芳蕤。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龙柏为针叶植物,四季常青,也无花开,而此中龙柏,花香四溢,开白花,当应龙柏芽。南宋,浙江人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诗中有“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之句,句后自注:“道傍满山皆白花,问之樵者,曰此茧花也。”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儿子周定王朱橚编写了一本《救荒本草》,其中就有龙柏芽:“龙柏芽,出南阳府,马鞍山中,此木久则亦大,叶似初生橡栎,小叶而短,味微苦。救饥:采芽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由此看来,龙柏芽进入寻常百姓家古而有之。
神农尝百草 得而有茶
神农尝百草,得而有茶,出自唐朝陆羽《茶经》:“茶之为饮bai ,发乎神农氏。”,说是神农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铜川龙柏芽,灌木,嫩枝无毛,可食用,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自然也可制茶。目前,陕西一品青莲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丁晓、铜川市印台区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军平等有志人士将龙柏芽制成茯茶,绿茶,口味纯正,深受人们喜爱便可为证。
采茶紫阳山
紫阳国内少见的富硒岩层孕育了紫阳富硒茶,铜川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铜川龙柏芽。截止截止2018 年,紫阳茶园种植面积逾23 万亩,覆盖17 个镇,茶叶年产量7110 吨,茶叶年农业产值14.898 亿元;全县涉茶人口12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3% 。全县茶叶加工厂达300 多家,其中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 )有66 家,通过陕西省食品加工小作坊认证近170 家;茶系列产品成为滋养支柱产业之一,铜川龙柏芽分布于陈炉东山、马科、上店一带,面积大约有4万亩,目前大约有4 家龙柏芽系列茶公司,未来发展有待可期。
紫阳茶系列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业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个首要支撑路径和品牌,而铜川龙柏芽茶系列正在起步。
铜川1958广场的壁画
铜川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经济转型需要更多新兴产业介入,铜川龙柏芽给了我们又一个机会,拓展产业链,助力养生城市。对于目前初始的龙柏芽,可以组织科研人员,对其茶系列、食物系列进行健康、推广评估,推动龙柏芽系列产品发展和壮大。把陈炉这个承继了耀州窑1400 多年的风采,被誉为” 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的陶瓷古镇,饮茶、观石。听戏,看表演系列文化搞活,把铜川养生旅游推向一个新高度。带动多种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路落入实处。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王家河工业园区
最后简单谈一下个人紫阳归来后对铜川老区的一些个人看法。铜川老区是一个川道城市,地域狭窄,城市扩充比较难,笔者曾到过四川、重庆一些城市,哪里山形地貌基本和铜川相似,城市依山而建,上下公路、巷道衔接,河边地下、山道建有防空式地下停车场,扩大了城市使用面积,城市街道隧道相连,居民往来十分方便,这些措施对于铜川老区也有借鉴之处,目前,铜川老区建设思路为拆而少建,扩大城市绿化面积,王家河工业园区初步成型,那么为了城市的未来发展可尝试一些沿山山带公路、山体建筑,引导居民依山而居,如铜川的西山、三里洞居民区,城市半山腰带状走廊别墅群,对已经搬迁企业留下的土地进行城市规划,以打造铜川孟姜女爱情之都、陶瓷之都、佛教之都、避暑之城为己任,为城市命名,做好西延高铁开通前的城市道路衔接和相应布局建设,做好姜女祠山体规划以及铜川山坡地带的植物花卉种植、亭台楼榭建设,城市路灯以变形耀州瓷为元素,打造别样网红城市。引进企业,塑造铜川特产品牌,强化本地人才,支持网络宣传,带动外地人才入驻,壮大铜川产业经济,建设城市在花园,花园在城市,小而康,小而美的铜川养生休闲城市。宜居宜业宜乐,那么铜川未来发展大有可期。
铜川城市夜景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