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冬天喝行吗(富硒冬鱼茶属于什么茶)

硒宝 01-23 10:05 141次浏览

□ 钟长江

紫阳是中国名茶之乡。在大西北乃至更广阔的地方,一提起茶,就说到紫阳,茶是紫阳的精魂,紫阳是茶的故乡。紫阳因茶而源远流长,因茶而名扬四方。

紫阳茶称得上是最古老的茶之一。据《尚书·牧誓》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紫阳在商代属庸国,庸国位居八国之首,在给予武王人力物力支持的同时,还献上了礼品,那礼品中就包含了茶。时光流转,岁月留香,唐王朝诰令紫阳茶每岁充贡,宋代“茶马互市”形成定制,明廷“以茶制边”成为国防战略物资,清朝跻身全国十大名茶风靡朝野,一时间商贾云集,商号林立,舟楫往来,车辚马啸,旗旙飞扬,茶香弥漫,至今阵仗犹在的瓦房店北五省会馆,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唐宋明清一路下来,由此开辟出的“茶马古道”成为“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陕甘茶马古道源头地之一”。 革命历史题材剧《淬火成钢》中,1936年秋天,张学良托人捎给毛主席一封紫阳茶,在波澜壮阔的岁月里,留下了一段红色佳话。

紫阳茶香三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周王朝建立后,紫阳纳入巴国版图,因为武王伐纣的因缘,紫阳茶得到了朝廷的垂青。紫阳一境,西来汉水吞巴水,南入秦山接楚山,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至今仍繁衍着粗盈尺,高数丈,铁干虬枝,团团如盖的野生茶树。每每读到江开“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句子,就会没来由地想起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时常觉得,东坡居士这首词,就是路过紫阳时写的。清嘉庆兴安知府叶世倬巡经紫阳,茶香氤氲中脱口而出“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气象宏阔,意境幽远,地理和节令的精准,托举紫阳茶卓世而立。

富硒茶冬天喝行吗(富硒冬鱼茶属于什么茶)-硒宝网

上世纪90年代,紫阳茶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经科学鉴定其硒元素含量达到富硒标准范围的最佳水平,这无疑在茶学界、医学界扔下了一颗“原子弹”,引来全球缺硒地区的广泛关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一系列新陈代谢,被誉为生命的火花。硒是大自然对紫阳的馈赠,对紫阳人民的馈赠,对人类健康的馈赠,喝紫阳茶就是喝健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欣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挥毫写下“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欣慰和自豪溢于言表。贾平凹先生游历紫阳,茶过三巡,兴之所至,提笔落墨,一气呵成,“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在这里,茶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了。以《茶人三部曲》问鼎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其随笔《芳名紫阳富硒茶》详细记录了陈忠实先生向她推介紫阳富硒茶的情形:“那年,浙江省请作家陈忠实老师来杭州讲课,我陪他走读西湖,特带他去了龙井山中、我曾经工作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陈老师突然问我:您喝过我们陕西的好茶吗?我问是绿茶吗?他说是绿茶啊,是含硒量很高的绿茶啊!我又问:陕西的气候也能产绿茶?陈老师说:陕西也不都是黄土高坡,陕西也有赛江南的地方。陕南安康,我们那个紫阳县就产这种富硒茶,硒你知道吗?防癌的,你得喝,好喝得很哪!陈老师一口陕西方言,一张刻满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的面容,一副严肃认真的神情。陈老师乃一言九鼎之人,他说是好茶,那就一定是顶级好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茶叶研究所落户紫阳,紫阳茶迎来了新生,迎来了开天辟地的发展。改革开放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腾出手来,把茶种进好田好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进入新时代,紫阳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民群众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绿水青山带笑颜,实现了全面小康。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造福一方百姓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全域绿色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产旅融合催化转型升级,全国第一个茶叶类“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花开紫阳。全县目前茶园面积25万亩,年综合产值50亿元,入选“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紫阳富硒茶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先后获评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30余项殊荣,连续四届登上“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品牌价值62.22亿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富民强县的当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紫阳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富硒茶冬天喝行吗(富硒冬鱼茶属于什么茶)-硒宝网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紫阳县在紧紧抓住天时地利的同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上下同心,步调一致,与时俱进推动紫阳茶产业建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数万茶农像牛一样劳动,把茶种遍了山山峁峁,沟沟坎坎,任河阶地,汉江两岸;在这一过程中,脱颖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植根紫阳,情系茶乡,利为民谋的优秀分子,他们心无旁骛,殚精竭虑,像土地一样奉献,一门心思让紫阳茶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品牌更靓,效益更好。他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恪守本心,坚守初心,下定决心,不畏艰辛,勇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把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合二为一,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紫阳茶人》所要抒写和表达的,就是这一群体的担当情怀、奋斗足迹、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

《紫阳茶人》布局得当,脉络清晰,时代为经人物为纬,以人叙事,以事写史,行文客观严谨、质朴自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紫阳茶人的风采。昨天是今天的历史,对历史忠实,对事业忠爱,对读者忠诚,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准则。本书的创作者们是喝着富硒茶、吃着富硒饭长大的,脚上沾满家乡的土,笔下倾泻家乡的情,在他们的笔下,紫阳茶人根在茶乡,魂在茶乡,精神皈依在茶乡,一个个思想丰盈,血肉丰满,激情飞扬,个性舒展,既有秦岭巴山的坚实厚重,又有汉江任河的灵动奔放,既有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又有笃行不怠的坚韧顽强,既有传承传统的文化自觉,又有创新创造的远见卓识,既有加快发展的担当作为,又有造福桑梓的为民情怀,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只有干在实处的深耕细作,没有固步自封的裹足不前,只有开拓创新的快马加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里,在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在电子商务的裹挟下,一切都飞速发展,一切都目不暇接,一切都生机勃勃,一切都气象万千。一不留神,稍有松懈,就会被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抛弃。所好的是,紫阳茶人勇立潮头唱大风,敢做时代弄潮儿,用胆识、见识、学识,用忠诚、赤诚、实诚,用大爱、挚爱、热爱,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实现了做大做强茶产业、带动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愿景和梦想。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紫阳茶人身上,奋斗二字是最为靓丽的底色,这是一代一代紫阳茶人接力奔跑的力量源泉,也是干事创业的不二法门,更是一笔可资传承的精神财富。事业不止,奋斗不息,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这个目标实现了,又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新时代的紫阳青年既是有格局、有才华、善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的“后浪”,也是有情怀、能吃苦、敢担当、自觉传承历史的“前浪”。后浪推着前浪走,青年推着时代走,面对美好岁月和幸福生活,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乘风破浪,关山再越,立志在茶乡大地上建功立业,在乡村振兴中一显身手,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紫阳茶人》主编李胜璋先生,勤学好思,善作善成,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上,牵头制定了富硒茶国家标准,退居二线后,为紫阳茶再干些事的心愿更迫切了,在他的执着和奔走下,上上下下大力支持,编委会一班人勠力同心,《紫阳茶人》历经策划、论证、采访、组稿、选图、送审,到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茶因人生韵,人因茶奋发。权以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作为本文结尾: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