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安康富硒茶区(安康富硒茶属于什么茶)
——紫阳富硒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调查
“种茶实际没有啥‘窍门’,只要按照科学方法精细管护,收入就会成倍增长!”4月30日,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紫阳县茶园管理现场培训会在焕古镇大连村茶农张仁贵的茶园里举行,面对专家教授和全县茶农代表,他高兴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紫阳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包联的四个科技扶贫示范县之一,该院茶叶研究所在全县大力推广高山茶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人还是那个人,园还是那块园,从2015年到2018年,老张的7亩茶园鲜叶收入由3000元增至10万元,短短四年时间增加了30多倍,张仁贵也因此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紫阳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重点打造,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该县2016年被陕西省农业厅确定为“十三五”全省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该县抢抓机遇深入推进富硒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交上了高分值的“答卷”。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张仁贵式的高效益茶农,他们收入的变化已成为紫阳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缩影。
“紫阳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茶山就是紫阳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紫阳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赵立根说。
放大紫阳富硒茶的竞争优势
紫阳茶业历时千年,曾长期入贡宫廷。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间,紫阳曾长期稳居西北第一产茶大县。顶峰时茶园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产量占全省一半,现在仅分别占9%、6%。
“紫阳立地条件差,好田好地少,茶园产出低,决定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产量,必须始终专注品质,立志做最优质的富硒茶,以卓越品质形成‘蓝海效应’,放大紫阳富硒茶的竞争优势。”县长陈莲说。
为了找准紫阳富硒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县上领导带队先后赴日本牧之原、福建武夷山、浙江安吉、江苏常州、汉中西乡等地考察学习,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紫阳把脉会诊,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出台《紫阳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扶持办法,明确7个方面22条奖补措施。2019年,又制定出台《紫阳县茶产业“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县内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茶厂、茶叶家庭农场、一般茶叶种植户加强合作,扬长避短,形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全、要素聚集的产业化联盟。
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该县以省级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基地建管、龙头企业培育、产品科研创新、标准质量管控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引领与市场拓展、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茶旅融合发展八大创新工程,推动茶产业由面积产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由企业主导生产向市场引导供给转型,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专业发展转型,由传统农业种植向关联产业融合转型,全面提升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品质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紫阳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该县把推进生产标准化作为保证品质的关键,从基地建设、茶园管护到茶叶加工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质量管控,用品质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可。
建设标准化茶园,以汉江、任河沿线、山地观光示范茶园和现代茶叶园区为重点,新建与改造提升并举,推广无性系良种,选择好田好地,集中连片建园,建设高产、高效、优质茶叶基地; 加强标准化管护,壮大茶园管理专业服务队,加强茶叶采摘技术培训,在有条件的镇村推广机械化管理和采摘,降低茶园管理和生产成本,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加工,规范茶叶加工工艺流程,严格执行标准和操作规程,大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完善标准化体系,按绿色、有机、生态、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建立紫阳富硒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出台产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强化茶叶市场管理。积极开展品控体系建设,提升茶叶加工工艺,加快清洁化生产线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销全程管控。
以品牌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3月,从国际商标注册组织马德里联盟传来好消息,紫阳富硒茶国际商标注册成功,这是紫阳富硒茶在品牌建设上又一新的突破,对提升紫阳富硒茶的国际知名度、维护紫阳富硒茶商标在海外的正当权益及紫阳富硒茶走进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紫阳有名茶而无名牌,给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造成了可乘之机,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影响了紫阳茶的声誉。县内各个茶叶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和平、闽秦、紫阳春等20多个品牌相继投放市场。然而,各茶企各打各的牌子,各竖各的旗子,各自为战,内耗严重,消费者眼花缭乱,市场难以认可。
整合品牌,打造名牌,共同开拓市场,是紫阳茶业不二的选择,也是创新理念的一场硬仗。为此,紫阳县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05年1月,注册成立了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将众多杂牌统一整合为“春独早”品牌,全面推行品牌、包装、质量、标准、宣传“五统一”。
聚指成拳打天下,品牌的整合,加快了紫阳茶产业的发展。但是,品牌整而不合,手指互掣的弊端也很快显现。
紫阳富硒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破解小规模经营与大品牌建设之间的矛盾迫在眉睫。对此,紫阳县借鉴安吉白茶的“母子商标”模式,即以“紫阳富硒茶”作为母商标实行品牌共享,核准使用。配套出台商标分层级使用与管理的政策,分标杆企业、骨干企业、初制加工厂、复制加工厂四个层级,对企业使用“紫阳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标识,作出了详细规定。
品牌越响亮,市场越认可。“母子商标”模式,激励了企业做大做强,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如今,紫阳富硒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销售市场不断扩张,产品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奖。
近年来,紫阳富硒茶先后获评中国十大富品牌、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5“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2016年度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2017年度中国最美茶乡、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2018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等50余项殊荣。 截至2018年,紫阳累计建设茶园23万亩,实现综合收入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攀升至62.22亿元。
茶旅同频共振迎来华丽蝶变
“今年仅清明节3天小长假,我们茶叶合作社就卖了30多万元的茶叶,茶叶还在烘焙机里就被游客就抢走了。”48岁的谢志爱家住向阳镇营梁村木鱼包茶山,20岁起就开始做茶。3月底,紫阳县第二届“春之茶”文化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在木鱼包茶山正式启幕,吸引着大量游客持续涌向营梁村茶山,她的茶叶销的越来越好。
同谢志爱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有她的侄媳赵丽,赵丽的农家乐客人总是满满的,除了餐饮、卖茶,还提供住宿。“经常有 游客需要住宿,甚至主卧都得让给客人睡,我们夫妻俩挤在车里过夜。”说话间,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茶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能带动诸多周边产品和文化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对此,该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把茶产业同文化结合、同旅游结合、同创意产业结合,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按照一年四季时间节点,策划组织“春品茶、夏亲水、秋问道、冬养生”四季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民歌大赛、品茶斗茶、养生论道、冬泳竞技等特色文体活动,大力推动“茶艺茶道、民歌民舞”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体验乐趣,推动城旅农旅文旅产旅融合发展。
该县与浙江颐高集团合作,打造焕古硒茶小镇;与正源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瓦房会馆小镇;引进西安半亩农旅公司,发展“半亩茶园”认领模式,打造融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识茶、购茶于一体的精品景点;规划建设城关镇塘磨子沟村至向阳镇江河村山地生态茶园观光带,依托茶叶园区,打造融茶、花、果、林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茶园。
建成投运“硒陶馆”“茶博馆”,打造紫阳“硒”“茶”文化的展示中心。搬迁并升级现有茶叶市场,打造成为“紫阳富硒茶文化展示交易中心”,集中展示紫阳茶产品、紫阳茶文化;编写出版《紫阳贡茶文化》《紫阳茶纪行》等紫阳茶文化系列丛书;在节假日集中展演《茶山情》《紫阳贡茶的前世今生——清明已煮紫阳茶》等茶歌剧目,让来紫游客在领略紫阳自然山水的同时,乐享紫阳文化大餐。
今年3月31日,紫阳茶与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论坛在紫阳县成功举办,陕西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茶文化学者李刚等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讨紫阳茶与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最新研究成果。专家们一直认为,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是陕甘茶马古道,紫阳县瓦房店是这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紫阳茶是这条古道上一千多年流通的重要物资。此次论坛由紫阳县与陕西省茶马古道研究会联合举办,旨在顺应国家共建构想,挖掘陕甘茶马古道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促进陕甘茶马古道沿线县市之间交流学习。
紫阳是中国最早的贡茶产地、道教南宗祖庭和陕甘茶马古道源头,茶文化和道教、民歌、汉水等文化相互交融、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紫阳古茶园与茶文化入围全国农业文明遗产,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势为紫阳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关联性越来越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正迎来新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紫阳富硒茶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原载2019年6月13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