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茶富硒茶文化(紫阳硒茶小镇)

硒宝 01-22 18:06 68次浏览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在此修行而得名。全县辖 21个镇210个行政村,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4.2 万,被誉为茶乡、歌乡、桔乡、板石之乡。紫阳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最早发现并经科学研究证实的天然富硒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2005年,紫阳富硒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地理证明商标,随后被中国农产品协会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催了紫阳富硒茶产业的迅猛发展。

一、实施品牌战略,紫阳富硒茶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近几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紫阳富硒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坚持以开展各项基础认证工作和积极参与各种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为手段,强力推进品牌战略,提高“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推动了紫阳富硒茶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品牌建设硕果累累。继紫阳富硒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中国民茶之乡和陕西省名牌产品以来,2011年,紫阳富硒茶荣膺“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品牌价值由2009年7.04亿元攀升到2012年的11.18亿元;2012年 4月1日,紫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为全国茶叶类唯一一个获批筹建的知名品牌示范区;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紫阳富硒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6月,紫阳富硒茶荣登中国富硒网“十大富硒品牌”榜。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标志着紫阳富硒茶品牌正式步入了国家级品牌的发展快车道。

二、加强茶园基地建设,茶叶产量效益逐年攀升

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紫阳县按照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加大对新老茶园的建设改造力度,以当地茶树良种为种源,采用扦插技术和相关配套措施,推进茶叶栽植良种化和规模化。引导茶农大力建设良种繁育苗圃,积极发展丰产密植新茶园,集中精力抓茶园管理,夯实了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到1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1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2.4万亩,有机茶园2.7万亩。全县20个产茶镇,其中茶叶基地镇15个、专业村88个,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的镇6个,人均茶园面积1亩以上的村55个,人均茶园面积超过2亩的村13个。2012年全县建立紫阳种茶树无性系繁育苗圃602亩,新培育紫阳种无性系密植茶园5544亩。

2012年全县产茶3811吨,实现产值6.2亿元,综合收入10亿元,近5年来,紫阳茶叶产量平均每年提高59%,产值平均每年增加2.92倍;茶叶鲜叶价格平均每年提高16%,2012年达120元/斤,茶农连续5年净增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茶叶产品价格平均增幅为14.8%,2012年攀升至850元/斤。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提效、茶农增收的目标。

三、实施龙头带动,产品加工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不断努力,紫阳茶叶产业虽已逐步形成贯穿于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关节的产业链,但如何提升加工工艺一直是紫阳茶做优做强的瓶颈。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紫阳县提出了“龙头兴茶”战略,运用工业化理念指导茶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茶叶加工科技化进程,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培育发展了一批现代化、规范化龙头企业,叶加工体系逐步向机械化、清洁化、现代化迈进。同时通过持续招商,不但引进了大量发展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推动了茶叶民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的迅速发展、壮大。紫阳闽秦茶业公司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是福建茶商在紫阳投资开发富硒茶系列产品的典型企业,公司拥有密植标准化茶园基地1550亩,年产值达3232万元。司开旗下的“紫阳翠芽”系列茶产品曾荣获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的紫阳富硒红茶新产品,受到专家的好评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还有曾朝和、孙洪军、李隆浒等当地人,也由一代茶农变为了紫阳茶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身后都拥有大规模的基地和现代化、清洁化的生产线。龙头企业的迅速成长不但带富了一方百姓,也使紫阳富硒茶的加工体系日臻趋于完善。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茶叶加工厂233个,其中标准化茶厂14个,初制加工厂70个,名优茶加工厂149个,建成清洁化生产线14条。获QS认证的茶叶企业、茶厂26个,茶叶龙头企业3家。全县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紫阳富硒茶系列产品先后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茶杯”、“国饮杯”、省茶叶节等国际国内高规格、重量级茶叶质量评比中荣获五十余项大奖。2012年,紫阳富硒红茶、陕青茶等新产品相继进入规模化开发生产,全县生产红茶30吨,陕青茶320吨,销售情况十分紧俏,产品供不应求。紫阳富硒茶酒在第五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和好评。新产品的不断开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紫阳富硒茶产品结构。

四、加强市场监管,营销网络不断健全

按照“规范县内市场、主攻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的营销策略,近几年紫阳县进行全方位策划,逐步健全茶叶营销网络,把专卖店、直销店、连锁店塑造成展示紫阳茶形象展示的窗口和平台。采取产品直销、连锁经营、节会展销等多种营销模式,大力开拓营销市场,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坚持品牌、包装、质量、标准、宣传“五统一”管理,出台了《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紫阳富硒茶地理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茶叶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执行标准、品质特色及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实行紫阳富硒茶许可证制度,规范茶业包装行为,取缔了通用茶叶包装行为,杜绝无品名、无产地、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商标的茶叶包装,实行“一站式”包装。按照标杆企业、骨干企业、粗制加工厂、复制加工厂进行层级管理,严格许可条件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包装物、统一店面门头,统一规范使用紫阳富硒茶各种商标和标识。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特色为依托,以连锁专营为桥梁,转变观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商标资源,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将原来多种品牌统一整合为“春独早”牌紫阳富硒茶一个品牌,生产经营品种规范为紫阳毛尖、紫阳富硒绿茶两大系列12个品级,切实保护了紫阳富硒茶的声誉。

目前,紫阳富硒茶销售主体已逐步由省内向省外市场转移,开始远销北京、深圳、上海、山东、日本、英国等国内外市场,紫阳富硒茶的品牌影响和市场声誉逐年提高。据统计,已在省内外建立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店89家,建立区域性销售中心2家,产品覆盖区域由传统西北市场逐步辐射到了全国十几个省份,产品营销网络不断健全,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五、大力弘扬茶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做强一个品牌不仅需要精心培育,还需要不断地注入文化内涵。该县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掘区域公用品牌的文化内涵,以民歌推介富硒茶,以茶宣传民歌,刻录发行了《紫阳茶歌》光碟,出版了十多本“紫阳茶文化”丛书,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的成功拍摄,更让紫阳在大江南北着实火了一把。通过举办各种节会和组织采风活动,让文化名人和明星大腕以艺术形式把紫阳宣传出去,成功举办了八届富硒茶文化节,通过文艺表演、学术报告、茶叶展示、茶乡旅游、斗茶会和茶王茶拍卖会等活动,打造“茶乡”品牌。“茶文化”和富硒茶的良好品质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打响了紫阳富硒茶的文化品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将其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富硒茶观光园、西北五省会馆、文笔山等旅游景点,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5.6亿元。2012年,紫阳富硒红茶在第五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备受广大游客好评。茶歌互动,特色文化催动了紫阳富硒茶产业的大发展,也掀起了紫阳旅游业的新一轮热潮。

六、举全县之力,“示范区”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自7月份紫阳县“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启动大会召开以来,以茶园示范建设、良种繁育、茶园配方施肥及病虫绿色防控、现代化加工、品牌建设、质量控制、行业自律、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八大工程”在县内全面展开,茶乡大地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示范区”创建热潮。融富硒茶文化、地方特色旅游于一体的盘龙现代农业茶叶观光园和向阳现代农业茶叶观光园,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其建设规划起点高、功能全,是紫阳茶叶产业发展中璀璨的新星;紫阳富硒红茶和陕青茶开发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计划培育红茶生产线10条,落实陕青茶加工点150个,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的茶叶专业村17个,目前已新建茶园4500亩,全面完成了冬季茶园管护,对部分老化茶园进行了移栽补植,茶园配方施肥全面推广施用,茶园河堤、排水渠、观光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实施;举办茶叶专业人才培训班两期,共培训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评茶员157人。

面对筹建“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紫阳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布局;省市领导密集调研,加强指导;职能部门协调一致,稳步向前;每个紫阳茶人的身上都充满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干劲和活力,一曲铿锵有力紫阳富硒茶品牌建设之歌正在秦巴腹地嘹亮唱响,紫阳富硒茶产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