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宣传词(紫阳富硒茶的广告词)
紫阳对外宣传呈现五大亮点
秦宗道
现在有好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个紫阳县”,因为茶叶也因为民歌,近来还因为一部狂揽国际大奖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紫阳茶在近几年价格提升了100多倍,市场拓宽到全国20多个省市,全县10万茶农因茶致富。据权威部门评估,“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高达10亿多元,跻身全国20强,位居西北第一位。
这都得力于这几年紫阳县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从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转变,紫阳县将对外宣传置身于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务实地有针对的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几乎在每一项建设和发展中都可以看到宣传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我们找得见我们自己的汗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教志如是说,“虚工实做,不仅让我们有为而且也有位!”近三年来,该县宣传文化系统相继有8位同志得到提拨重用,乡镇一级的通讯干事普遍享受副科级待遇,此外县委还给宣传部特别政策,可自由选调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宣传经费也逐年增加,得到了有力保障。
略作盘点,紫阳对外宣传工作已形成五大亮点!
推出了一种精神——竹山精神
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地方也需要一种精神。特别是像紫阳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更需要一种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精神。精神状态决定干部作风,决定发展速度!
2006年,该县毛坝镇竹山村800山民手持钢钎铁锤于万丈悬崖凿“天路”,他们撼山动地、气壮山河的举动,迅速引起了宣传部的注意,立即派出通讯组的得力干部前往采访。相继八次爬上1800米的竹山村,采访了100多人,最后形成了第一个长篇通讯《八百山民凿天路》。文章一经发表,便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形成了巨大的传宣声势。之后,记者便一拨一拨涌来,陕西电视台品牌栏目《今日点击》,连续做了《竹山村的新“愚公”》和《再访竹山村》两个专题节目。《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上百家媒体和网络都做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
在事迹宣传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宣传部又立即转向突出宣传人物。历尽艰辛采写了长篇通讯《他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全面介绍了村支部书记候再德的先进事迹。候再德先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陕西十大杰出青年”、“郭孝义式的好支书”、“村道建设铁人”……竹山村全体村民被评为“感动陕西——英雄群体”!
之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学习“竹山精神”的决定,学习活动随之在全县各行各业中铺开。四年来,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紫阳县一口气修建了1780公里农村水泥公路,400多公里通镇水泥公路,总投资高达4亿多元。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更是突破了一万公里。安康市副市长王安利说:“一个竹山精神,比我讲一万句话还管用!”“竹山精神”最后被作为安康三大精神之一的“村道精神”,广泛宣传、大力推广。
如今,这一精神正在全县各行各业中发扬光大,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当年修路的豪情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竹山精神”正在演变成为“紫阳精神”!
总结了一套机制——包组联户
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直接与一家一户群众见面、经常性打交道的机会相对减少,如何保持和加强紧密的党群、干群关系?镇村撤并后,辖区面积普遍扩大,如何克服“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切实开展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常住人口主体,情感缺失、生活困难,如何为他们及时提供温馨的个性化服务?国家惠农政策逐渐增多,群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如何保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不走样的“直通车”式的送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手中?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和思想引导的任务繁重,如何有效组织和调动广大群众的建设积极性……新时期,农村工作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困难,企待管理方式创新!
近年来,紫阳县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探索并形成了“包组联户”工作机制,通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一对一”的真情服务,有力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紫阳县委宣传部迅速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宣传,采写了《架起干群联心桥》、《包组联户: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等长篇通讯,向外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紫阳县“包组联户”的作法和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持续不断的宣传攻势,也立即引起了中、省、市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时事报告》、《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媒体都在重要版面作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很多从事农村工作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认为,紫阳县的“包组联户”机制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推广的价值!
对外宣传直接推动“包组联户”机制日臻完善、深入开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据统计,全县共有1003名镇干部参加了这一活动,分包了1478个村民小组,联系7万多农户。在宣传、组织部门的帮助下,“包组联户”完善了“五个一”的推进载体,明确了“五大员”的工作责任,出台了“五保障”的落实措施,有效实现了“工作落社了、社会和谐了、经济发展了、关系融洽了、干部成长了”的五大目标。目前,这一机制正在全市推广。
拍摄了一部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
反映紫阳地域文化风情的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爵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编剧奖”,并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暨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成为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大赢家,一时间,全国上千家媒体和网站争相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功将紫阳文化推进国际视野,成为本届电影节国际影视文化元素中的一个亮点。可以说,紫阳因本部影片一夜而红。
本届电影节共有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519部影片报名参加“金爵奖”,有来自14个国家的16部影片入围。《郎在对门唱山歌》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此殊荣,实属不易。紫阳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紫阳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发掘,以经济壮骨骼,以文化塑形象,内外兼修,相互促进。在文艺作品的生产上,由曾经的纸质和音频作品,开始走向影视,将紫阳文化推向更大的流通和传播领域。在成功配合电影《海拔4700》和电视剧《那年冬天》的拍摄后,县委、县政府拿出重金拍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郎在对门唱山歌》成功走向国际影坛是紫阳文化外向型发展取得成效的有力佐证之一。紫阳文化通过影视的宣传,影响力进一步增大,软实力的作用正在发挥。通过电影、电视、舞台剧的方式进行文化宣传,紫阳文化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旅游产业,将因为这部影片带来的影响获得快速发展。
打造了一个品牌——紫阳富硒茶
自1990年开始,紫阳县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紫阳富硒茶饮茶节”和五届“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目前“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节庆品牌影响不断扩大,2010年已入围全国农事节庆活动品牌调查之列,在第六届中国节庆产业会上被评为2010年中国节庆金手指奖(十大文化艺术类奖)。陆续出版发行了《紫阳茶业志》、《紫阳问茶》、《煮茶紫阳》、《紫阳富硒茶文集》、《茶乡》、《紫阳富硒茶文化》、《紫阳茶》等茶文化系列书刊,紫阳已成为国内以县域为单元发行茶业书刊最多县份之一。制作出版发行了《紫阳茶歌》光碟,拍摄播出了以茶乡、紫阳茶歌、紫阳民歌为创作元素的《吉祥安康之茶歌紫阳》大型城市旅游形象片和《郎在对门唱山歌》实名制电影,扩大了紫阳和紫阳茶的对外宣传。
基础认证硕果累累,紫阳富硒茶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证明商标注册管理、陕西省名牌产品,产品商标“春独早”获陕西省著名商标。按照最新全国各地主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公布结果,“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10.25亿元。紫阳县是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的 “中国名茶之乡”。
连续三年来,该县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紧锣密鼓展开促销宣传活动,倾力打造“春独早”紫阳富硒品牌。首次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广告宣传,在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今晚播报”两个品牌栏目插播了广告宣传片,在《陕西日报》、《华商报》进行了专版宣传,在《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安康广播电台进行了全覆盖的广告宣传。截至目前,全县共播发茶叶新闻稿件1200多篇。在省市县主街道悬挂广告宣传牌500块,在要道路口立大幅霓红灯广告宣传牌两个。在8个省开设茶叶连锁店近百家。
强势宣传,为该县叶俏销立下汗马功劳。止目前,紫阳县已发展茶园16万亩,年产茶叶3000多吨,年产值近6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份,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家。全县10万茶农因茶致富,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近年来,因茶而起的旅游观光业蓬勃兴起,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出版了一套丛书——紫阳文化丛书
紫阳文化氛围浓厚,文艺人才众多,一直是安康市的文化大县。但是一直以来,也缺乏一个真正能支撑文化大县殊荣的硬件。2007年,县委宣传部牵头,编辑出版了一套10卷本的《紫阳系列文化丛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紫阳文化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紫阳作为文化大县的应有实力。该套丛书中,有七部作品获得2011年度“安康市文化创作精品奖。”
丛书的出版,极大地鼓舞了更多文艺人才的创作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加快成长。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外面的大家来紫阳观光旅游、采访写生。著名作家贾平凹写了《紫阳城记》,著名评论家肖云儒写了《醉饮汉江》,著名作家高建群写了《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著名作家方英文写了《紫阳腰》……这些作品有的发在全国权威刊物上,有的还进入中考试卷,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力提升了紫阳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贫困地区”筑起“文化高地”,紫阳在行动,正在形成一种让人倍加回味和思考的文化现象!(作者:紫阳县委宣传部通讯组长)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